第三卷 第八十一章 變故

青雲覺得好沒意思。

楚王太妃盯上她做什麼?她既沒有兵權,也不干涉朝廷政務,在外人眼裡,不過是個小小的宗室女,夾雜在一大堆郡主、縣主中毫不起眼,更別說上頭還有公主、長公主、大長公主們了,唯一能拿出來說事的,也就是太后與皇帝對她的看重。楚王太妃自然知道內情,明白她的身份,但這個身份並不會礙著哪個有謀逆打算的野心家,那楚王太妃打的又是什麼主意?

青雲心想:自己從前被她害得與家人失散,在外過了幾年苦日子,中間又夾著養父姜鋒、堂舅姜鈞一家還有曹太醫等人的死仇,在認祖歸宗後,楚王府陰謀被破壞的時候,沒仗著先帝與太后、皇帝對自己的寵愛,對她下死手,就夠善良仁慈的了,她居然還不滿足?!既然如此,自己也沒必要繼續客氣下去了。現在不佔理的是她,想必楚郡王不會生出什麼怨懟之心來的。

青雲便吩咐家人,一方面讓官差留意那些形跡可疑的男男女女的動靜,若再遇上楚王太妃派來的那些媳婦子小丫頭,就一律以身份不明、形跡可疑為由抓起來,扣押幾日,問上一問,再看來求情贖人的是誰,順藤摸瓜找過去。至於抓人的行動,就交給牛輔仁手下的人包了,這件事只要跟姜融君打聲招呼,想必就是一句話的事,而且牛輔仁還會更加用心;至於另一方面,則同樣交給牛輔仁,讓他多派人手去留意楚王太妃住的那個莊子上的動靜,無論是誰進出,都要跟蹤清楚,有幾個人,是什麼身份,出去做什麼,聯繫了誰,被聯繫的人過後又有些什麼行動,等等。牛輔仁手下人數眾多,比皇帝手上的情報隊伍更有人員優勢,等探查到有用的消息,就跟皇帝的情報隊伍共享,這樣就不必擔心會出現先前因為人數太少跟丟了人的情況了。

還有從前曾經楚王太妃身邊侍候過的丫頭婆子、管家、長隨,陪房家人,或是他們的親戚。但凡是與楚王太妃有過較為密切的聯繫又為她辦過事的,統統派人去調查他們最近的動作。如果有人接到了楚王太妃的命令,又不為皇帝的人所知,也很快就能查出來。

這個法子確實有用,沒多久,牛輔仁就送了消息過來。那個曾經在后街上徘徊,纏著小宅斜對面人家的門房說了半日話的媳婦子,確實是楚王太妃過去身邊侍候過的丫頭,不過算不上一等,只能說是二等的大丫頭,是外頭買進來的,而非家生子,年歲大了以後,求了當時還是楚王妃的太妃恩典,被父母接出去,許給了一家殷實農戶,其實也算是小地主了。本來日子過得不錯,但因為只生了一個女兒的關係,婆家有時還是會給點臉色看的,加上她從前剛嫁進來時,仗著是王妃身邊有體面的大丫頭,行事張揚了些,把婆婆、妯娌甚至是她男人都壓下去了,人緣就不是很好。去年春天時,她男人納了個妾,是同村人家的女兒,上個月剛剛生了個大胖兒子,這媳婦子的日子越發難過了。

本來這媳婦子還可以借一借楚王太妃的臉面,可惜楚王太妃對心腹的大丫頭尚且不大在意,更何況是她這樣次一等又非親信的丫頭?她這樣的人,楚王府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呢。過去楚王府還得勢時,她帶著孩子穿金戴銀回去給舊主磕個頭請個安問個好,楚王太妃還會給個笑臉,如今後者連人身自由都無法保障了,哪裡還有閑心管她?她婆家也是見到這樣的情形,又打出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招牌,抬舉那妾和庶出的兒子。

那媳婦子心裡委屈得很,娘家人又不肯替她出頭,反而勸她少跟丈夫婆婆慪氣,多給些錢貼補娘家,她只能強忍著不滿繼續過日子。忽然楚王太妃派人送信給她,要她幫忙辦事,她彷彿發現了一個重獲舊主青眼、將婆家欺辱她的人重新踩下去的好機會。便借口要去給舊主請安,偷偷收拾了幾件舊衣裳和私房錢,帶著女兒進了城,這些天一直租住在大車店裡,白天就扮成僕婦模樣,又將女兒扮成小丫鬟模樣,拉著她去執行舊主的任務。

她實在是沒了辦法,才會打算親自出馬的。

青雲這邊查到了她的底細,想想她這樣也算可憐,但她既然是楚王太妃的人,從前也是個得勢就不饒人的,也就不與她客氣了。悄悄兒找了官差告她一狀,只說她形跡可疑有可能是江洋大盜的同夥,讓官差將她母女倆抓了起來,關進牢里,追問她家人來歷。她被嚇著了,只得說出娘家哥哥的名字,祈求他能將自己贖救出去,誰知她哥哥是個草包,又不捨得出銀子,便通知了她婆家。她丈夫和公公趕到城裡接她出去,得知她是被當成了賊,連年僅十歲過兩年就要議親的女兒也一併被抓進牢中,氣得回家就把她關進了柴房。至於她日後會過得如何,青雲就沒興趣管了。

自那以後,在附近街區巡視的人就再也沒發現過形跡可疑整天盯著小宅瞧的人了。青雲心想,楚王太妃如今行動受限,手下數目又不多,大概暫時空不出手來找她的麻煩了吧?便暗暗放下了擔心。

不過李嬤嬤倒是私下勸她:「縣主身份尊貴,長年住在這樣的小宅子里,隔著院牆就是外頭,也不是個事兒。您是溫郡王府正兒八經的縣主,為何不搬回王府里去?深宅大院的,又有婢僕環繞,數十護衛巡視,更兼王府尊榮,外頭的宵小都不敢冒犯。雖說王府添了嗣子,但您也還是嗣子的姐姐,哪怕這整個王府日後都是嗣子的,也不能把您這正經溫郡王血脈趕出府去,老太妃好沒有道理。」

青雲只得乾笑,含含糊糊地說:「嬤嬤誤會了,搬到這裡住,是我的意思。我不大習慣跟祖母一塊兒住,嫌規矩太大,況且我在王府里住,肯定是住在內院,要使喚人手,或是打理莊上的事,多有不便。」

李嬤嬤不知道青雲真正的身世,卻隱隱約約知道那莊園不是溫郡王府給青雲的,而是先帝特地賞賜給她的,溫郡王府不能插手。就自以為明白了青雲的顧慮,改口道:「既如此,縣主不若在宮裡多逗留些日子,宮裡自然比王府更安全些。」

青雲平日待在宮裡的時候也多,只不過有時她需要打理莊園事務,探訪朋友,看望清江王,偶爾也要指派手下的人去辦些事,待在宮裡遠不如在宮外方便。

對此李嬤嬤也不是不能理解,又勸她:「那縣主常回莊裡住著也好,那一帶方圓數里都是咱們的地方,周邊的住家不是佃戶就是奴僕,沒有外人,也比這小宅子要安全得多哩。」

李嬤嬤性情雖柔和,卻觀念保守,堅持認為身份尊貴的姑娘們理當在深宅大院里住著,有無數丫頭婆子侍候,兩進的小宅子實在是太過辱沒堂堂縣主了。

青雲無奈地暗暗嘆了口氣,心裡想:為什麼來的不是孫嬤嬤?

還好李嬤嬤雖然嘴碎,卻還算有眼色,知道青雲不想聽她啰嗦那些話,念叨了幾次,就不再提起了。她在宮中當差多年,其實也很有幾個舊識,有的在京中高門大戶里做教養嬤嬤,有的則跟著子侄晚輩住在外城,甚至還有過去熟悉的內侍,如今已經不在御前當差,不走運的被調到偏遠行宮之地,走運的就蒙恩出宮收養個子侄安享晚年。她找了個閑散的時候,向青雲討了假,便帶著小丫頭,坐著小馬車,出門訪友去了。

李嬤嬤前腳剛走,周楠後腳就上門了。

青雲有日子沒見周楠了,一照面,就發現她臉色發白,精神不大好,似乎有些憔悴,頓時吃了一驚:「你這是怎麼了?可是家裡出了什麼事?」

周楠勉強笑笑,拉著她的手進了屋坐下。丫頭上了茶,又退了下去,周楠方才道:「你放心,我家裡沒什麼事,人人都安好,我也沒有生病,不過是有些累著了。還好事情已經過去了,接下來的日子會輕鬆許多。」

青雲聽得糊裡糊塗的:「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周楠長長地嘆了口氣。

有事的真不是周家,而是王家。王家自打得了烏雲宗女那門親事,滿腦子就想著自家要跟楚郡王府做親了。後來楚郡王也不知用什麼法子,居然把烏雲的封號重新抬到了鄉君位上,她不再是個光頭宗女了,嫁妝待遇上了一個台階,連帶著王路達將來也有個正兒八經的儀賓身份,王家更是自得。

誰知樂極生悲,王路達某日從外頭回來,不知得罪了什麼人,被人拉到暗巷裡打了一頓,勒令他必須退掉親事,否則就要他的性命。他被打得肋骨都斷了,王家婆媳得知打人者的威脅,都害怕得不行,一邊催著周王氏讓周康出面,命官府追緝打人者,一邊去楚郡王府試探口風,問是不是有貴人不想他們結這門親。結果楚郡王命王妃親自接見了王家婆媳,再三保證這門親事不會有所改變,她們就安下心來。誰知王路達舊傷才有了起色,那日只是在家門口走一走,就又被人拖走打了一頓。這回他傷得重,腳都斷了,又傷了臉,破了相,就算真能保住親事,將來也不可能有什麼好前程。王老太太還在猶豫,王大太太已經哭死過去幾回,跑到周家求周王氏出面,上楚郡王府去,無論如何也要退掉這門親事。

富貴自然好,但也要有命享用才行,王大太太雖盼著兒子能得享富貴,卻更注視他的性命。

周康怎麼可能會跟宗室藩王接觸?自然是拒絕了妻子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