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四十七章 尷尬

周王氏幾乎是在丈夫女兒回京後的第二日,便帶著女兒前往溫郡王府拜訪青雲這個縣主了,周楠這時甚至連行李都還沒有整理好。

青云為她如此急切到古怪的行動而感到無比意外,再聽她說幾句話,就開始覺得詭異起來。不知是不是因為從清河縣返回京城後,周王氏經歷了娘家巨變,社會地位大降,又不得丈夫看重的緣故,求人的時候多了,已不復當初那高傲的模樣,學會了用諂媚的態度巴結上位者,那些奉承的好話想都不用想,就一溜兒從她嘴裡冒了出來,臉上永遠帶著討好的笑容,讓青雲覺得,周王氏好像完全換了個人似的。

周楠在清河、錦東數年,雖然只是低品官家裡的女兒,卻是真正當家作主的千金大小姐,父親上司家的女眷又恰好是龔太太這樣好相處的,從來就沒做過巴結討好人的事,看到母親這副嘴臉,心裡很是不好受。

青雲與周楠,從來就沒有過社會地位對等的時候,從前是官家千金周楠高於孤女青雲,現在是宗室貴女青雲高於官家千金周楠,但她們兩人自打成了朋友,就一直平等相交,從不在乎那些外在的家世、地位。因此周王氏的作派,不但讓青雲感到古怪,也讓女兒難堪了。

周王氏還不滿足於只拜訪青雲一個人,頭一次上溫郡王府的門時,就提出要給太妃請安。起初溫郡王太妃聽說是青雲流落在外時交好的周家的太太,也願意給這個便宜孫女面子,便紆尊降貴地接見了周王氏。其實她平時是很少見外人的,回京以後,除了幾個舊年交好的老妯娌,或是舊姻親,也就是新近相熟的平郡王府旁支三房的人,會偶爾過來看望她,或是派人送些東西。她願意見周王氏,完全是看在青雲份上。青雲不但一力為她運作嗣孫過繼之事,還買下了溫郡王府的一些產業田地,大大緩解了王府的財政壓力,她如今對這個名義上的孫女真的很滿意。

不過她對青雲滿意,卻不代表改了性情。周王氏只在她面前說了幾句客套的話,就讓她打心眼兒里產生了厭棄之心,冷冷淡淡地也說了些客套話,便端茶送客了。周王氏好不容易才拜見到郡王太妃這麼高級別的貴婦,誰知剛打了招呼就沒了下文,心裡實在是不甘心。但溫郡王府再落魄,那也是郡王府,威儀仍在,更別說王府的縣主還極得宮裡寵愛。因此周王氏也只能忍下這口氣,越發積極地帶著女兒來拜訪青雲了。

周王氏身為母親,帶著女兒出門作客,這本是無可指摘的。問題是青雲很想跟周楠說私房話,周楠也有一大堆苦水要向青雲傾訴,無奈隔著一個周王氏,什麼真心話都說不出來。等周王氏要走了,周楠也要跟著走,青雲只覺得鬱悶得很。周王氏來了幾回,都是這樣,而周楠的臉色也一天比一天蒼白,精神更是一天比一天憔悴,頭也垂得一天比一天低。青雲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了,就直截了當地跟周王氏說:「周太太,我想留周姐姐在家裡多坐一會兒,說說話,行嗎?您放心,天黑前我一定派人將她平安送到家。」

周王氏愣了一愣,總算醒悟過來了,她雖然很想留下來跟清河縣主搞好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讓女兒與縣主交好,反正她覺得這個女兒還是不難拿捏的,猶豫了一下後,還是笑著答應了。

她臨走前甚至還討好地說:「我們家楠兒離開京城這麼多年,從前相熟的小姐妹們不是出了嫁,就是隨家人到外地去了,有一些直接就壞了事,再不見蹤影。楠兒難得有個能說得上話的人,還望縣主多多照應她。」說到這裡,似乎又覺得自己的話說得不夠客氣,便又補上一句:「縣主能留楠兒在身邊,也是楠兒的福氣。」

青雲簡直不敢去看周楠的神色了,乾笑著應付過去,等送走了周王氏,回頭看周楠時,後者已經撲到桌子上哽咽起來了。

這大概還是周楠頭一回有機會為母親給自己帶來的難堪哭出來吧?就算是在家裡,她也不敢如此直白地表露心中的感情呢。

青雲心裡知道她的難處,便安撫了她好一會兒。等周楠收了淚時,她的心情已經平復了許多,只是心裡還是忍不住難過,還很不好意思地對青雲道:「我知道母親說話行事有許多唐突之出,還望你不要見怪,她……她這幾年在京里過得不太好……」

青雲嘆了口氣:「算了,誰叫我跟你是好朋友呢?雖然我不喜歡你母親的為人,但看在周大人和你份上,也沒什麼不能忍的,反正你母親又不能為難我。」

周楠苦笑。

青雲問她:「最近在家裡怎麼樣?我乾爹還好吧?周大人還好吧?」

「都好。」周楠道,「父親請劉叔指點我哥哥一些實務,因此母親待劉叔很是客氣,一再要留他多住些日子。劉叔說,盛情難卻,你給他備下的宅子他都去瞧過了,更喜歡外城那一處,覺得地方寬敞。不過我父親勸他選擇內城那個院子,說是離我們家更近些,兩家來往也方便。劉叔想想也有道理,就托我來問你,哪一處宅子貴一些?若是內城那處不貴,那他就挑內城那一個。他還說,下人不必你操心了,他手裡有人使喚,傢具將就著使就好,眼下還不知道能在京里待多久呢,萬一過幾個月還要往地方上去,就糟蹋了東西。」

青雲不以為意地笑笑:「屋子也好,東西也好,放在那裡又不會跑,怕什麼?乾爹既然喜歡內城那一個院子,就選那裡好了。我當初看中那兒,也是因為聽說離你們家宅子近的關係。龔家和喬致和大人家也離那兒不遠,將來乾爹要串門子,很方便的。」

周楠笑道:「那就太好了。」

青雲見她的笑意未達眼底,眉間隱有憂色,便問她:「是不是有什麼煩心事?我知道你在家裡處境算不上很好,有事不妨跟我說說,我不會告訴人去的,若有能幫忙的地方,你也儘管開口。」

周楠的神情頓時黯淡下來,眼圈紅了。

周家近幾日可說是一天比一天熱鬧,周老太太與周王氏婆媳不和,這事兒是理所當然的。當年周王氏差一點把周康的前程給折騰沒了,娘家又落了魄,周老太太對這個媳婦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連帶的對嫡長孫周棣也沒什麼好感。若不是周楠一直堅決站在父親這邊,長年在父親身邊侍奉,周康也對她很是疼愛,周老太太說不定連她都不待見呢。饒是如此,周楠在周老太太跟前,也遠比不上庶妹周櫻得寵。

周櫻年紀只比周楠小三歲,比青雲小不了多少,也出落得清秀可人。據說性情很是討人喜歡,也有幾分才學,可惜是個丫頭生的,不然早在家鄉時,就尋到好親事了。周老太太簡直將她當成了心肝兒寶貝,帶她上京,就是想給她尋門更理想的親事。到了京城後,等安頓下來,周老太太出門應酬,就每次都只帶這個庶孫女出門,有時候言談間,甚至還有過犧牲周楠這個嫡孫女的姻緣,來換取周櫻的好親事的意思,令周王氏大為不滿,周楠心下也十分害怕。

周康的庶子周槐也很得祖母寵愛,他在讀書上遠沒有嫡兄當初驚艷,但也算很不錯了,已經考中了秀才功名。這次帶他上京,周老太太就一直慫恿兒子專心培養這個庶孫,最好是讓他拜一位有名望的大儒為師,又或是薦他入官學,如果周康陞官了,品級夠高,還可以將庶子送入國子監,至不濟也要給周槐請一位有真本事的先生回家坐館。只要周槐能在今秋的鄉試上考中舉人,將來周家就後繼有人了。周棣周槐都是周家的孩子,沒必要因為嫡子不中用了,就連庶子也放棄掉。

周康對此無可無不可,他是真正走科舉路子出身的人,對庶子只一試,就知道對方几斤幾兩了,入國子監目前還不能,拜名儒這種事,連他本人當年都沒這福氣,況且靠著祖父、父親生前留下來的讀書心得,也不比名儒差多少了。倒是請先生之事頗為可行,他這個父親沒有多少時間去教導兒子,而兒子總是要參加秋天的鄉試的。

周王氏對此則大加反對,且不說庶子有了功名,將來在學業仕途上再有進步,只會踩在她親生的兒子頭上作威作福。她還擔心周槐若得了周家的推薦名額入官學,會把王路達擠下來,畢竟當初她是以周家的名義將王路達送進官學去的,如今王路達還沒考中任何功名呢!

不過這是婆母交待下來的事,丈夫也同意了,周王氏完全沒辦法反對,只好尋了借口,推說好先生不易找,只能慢慢尋訪,免得請到不靠譜的人,會誤了周槐,另一方面,又讓周棣加緊向周康及劉謝請教官場上的學問,並且四處打聽哪個衙門有好缺,可以讓兒子補上。

但對於周棣想由吏轉官之事,周老太太又提出反對了。若不能升到「官」的階層,周棣很有可能一輩子只能局限在「吏」的身份中,那可是連兒孫都沒辦法科舉的!若讓兒子周康一路提攜孫子,又未免太過麻煩。與其冒險讓周家嫡支子弟失去科舉的資格,還不如直接讓周棣放棄仕途,無論是功課,還是武藝,都不必再提了,就讓他在家待著,學著料理實務,然後趕緊娶個妻子,給周家延續香火,這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橫豎周棣已經科舉無望了,不如將希望寄托在下一輩身上吧,支撐門戶的事有周槐在呢!

周王氏怎麼可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