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二章 席上

青雲是頭一回出席這種場合,不過在現代時,也跟著上司見識過不少大場面,加上太后早早給她詳細說過這種宴會一般會有些什麼安排,因此她毫不怯場,臉上微微帶著笑,與人交談時不卑不亢地,不管對方是出言試探,還是有心巴結,又或是輕視嘲諷,她一律不動如山,兵來將擋。

她今日本來就打扮得出挑,淡淡的妝容自然得如同沒有化妝一般,在一眾脂光粉艷中顯得格外清新優雅,再加上這一言一行都讓人無可挑剔,眾女客在心中都暗暗高看了她幾分。先前雖曾有流言說這位清河縣主雖是溫郡王府血脈,卻是自小被拐子拐了去,在鄉野間長大,直到幾年前才被找回來,因此失了教養,粗俗不堪的,若不是走了狗屎運立下救駕的功勞,又投了太后的緣,只怕比一般小戶人家的女孩兒還不如。可青雲的表現卻證明了流言終究只是流言,只看她這份氣派,還說是沒有教養的表現,那在場那些言行舉止還不如她的姑娘們豈不成了大笑話?

也有人從她穿著打扮上揣摩著太后的心意,估量著這位縣主果然如傳聞中的那般受寵,看來日後還是要多敬著幾分的好。溫郡王府雖然已經有些敗落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基本的家業還是有的,又有了這麼個好女兒,等過繼了嗣子後,焉知不會有東山再起的那日?那些宗室出身的女客便開始回想自家可有合適的孩子,可以向溫郡王老太妃自薦一下。只可惜那老太妃脾氣古怪得很,總不愛出門,想要成事,還是得多上門請幾回安才行。

而宴會上與青雲年齡相近的女孩兒們,則想得要簡單些。有的人挑剔青雲的長相,但也不得不承認她模樣兒不醜,還挺秀氣;有的人挑剔青雲打扮得太素凈,但也不得不承認她那幾樣簡單的首飾都價值連城,搭配得又清新又別緻;還有人艷羨青雲身量苗條,腰肢纖細,暗暗腹誹她明知道自己的身段好,還要特地穿對襟襦裙,把裙子束得這樣緊,分明是要向她們顯擺,好像在笑話她們個個都是水桶腰……

無論宴席上如何明流暗涌,青雲仍舊穩穩噹噹地挺直了腰桿坐在那裡,時不時與姜大太太或婉君柔君姐妹說兩句話。偶爾搭理一下對面的楚郡王妃喬氏以及斜對面的楚國侯夫人馮氏(楚國公世子襲爵時降了一等),還有隔了兩個位子的平郡王妃,不緊不慢地挾幾筷子菜吃著,十分悠然自得。

她這一席上的女客大部分都是宗室女眷,很多人都曾在太后宮裡見過,她們都知道她十分受太后寵愛,又以為她真是溫郡王府的女兒,無論心裡是怎麼想的,又或是曾經有過什麼圖謀,此時此刻對她都十分客氣親切,沒有人會沒眼色地招惹她。

在這些身份尊貴的女客當中,姜大太太和兩個女兒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因為她們是太后娘家人,也沒誰敢說什麼閑話。看著齊王妃熱絡的態度,眾人想起齊王世子已經到了娶妻的年紀,而姜家長房的兩個嫡女又都到了適婚年齡,心裡就有數了,彼此對望一眼,都露出了心領神會的微笑。

齊王府並沒多大權勢,齊王妃還出身於不大光彩的人家,她的嫡長子若能娶太后的娘家侄女為妻,地位自然會更加穩固,別說將來無人能奪走他的世子位,就連襲爵的事,還有日後入朝當差,都有了底氣。皇帝也許會看不上一個逆黨外孫女所生的堂兄弟,卻不會輕易為難生母娘家的侄女婿。這筆賬,只要不是笨蛋都能算得出來。

也許是齊王妃這算盤打得太明顯了,在隔壁席上陪坐的側妃盧氏表現得有些詭異。明明她那一桌上也有不少身份尊貴的宗室女眷與誥命,可她就是老愛轉過頭來與首席這邊的客人說話,尤以姜大太太為甚,而且話里話外,都在說她的三個兒子十分仰慕姜家書香傳世,姜大爺又是出了名的才子,想要上門請教學問,云云。在場的女客都是聰明人,自然想起盧側妃所生的長子也有十幾歲了,差不多是該說親的時候,莫非她是想截了正妃的胡,把姜家姑娘聘給自己的兒子?

只是她也想得太美了些,人家姑娘是太后的侄女兒,想要嫁入宗室,有的是世子、嫡子,何必低就她一個側妃的兒子?她以為還是盧太嬪得勢的時候么?在場的女客里沒一人是瞧得上她這所作所為的,齊王妃蔣氏臉上的鄙夷更是明晃晃地擺出來了。

對於這種場面,姜大太太端坐如儀,她的兩個女兒也面帶微笑,彷彿完全聽不懂旁人的暗示打趣似的,就連一旁坐著的青雲,也只是笑眯眯地聽人說話,無論是齊王妃還是盧側妃試探地想要她幫忙在太后那裡說好話,她都沒有應聲,只拿客套虛話搪塞著。盧側妃微微皺眉,倒是沒有多說什麼,轉過頭去繼續奉承姜家兩位姑娘了,誇得連正主兒都覺得聽不入耳,忍不住害起臊來;而齊王妃蔣氏則忍了忍氣,沒有露出怒色,只是找借口轉移了話題,與旁人說起了話,反推了身邊的年輕姑娘一把,讓她去陪青雲聊天。

這位年輕姑娘,可說是首席中最與人格格不入的一位了。姜家母女都是世家出身,背後還有太后與皇帝,擠在一群宗室女眷中也不算太顯眼。可這位姑娘,據說是齊王妃娘家的晚輩,因為父母雙亡,一直養在齊王妃膝下,原也是官宦世家出身,但楚郡王妃一問她姓名家世,才知道居然是齊王妃娘家二嫂子的娘家侄女,拐了兩三個彎,姓關,家世則是膠東一帶的書香人家,族裡最高出過三品官。就是她的曾祖父,但如今族人都只是做著低品階的地方官而已。這樣身份的姑娘,若不是有齊王妃發話,在這壽宴上只能坐到三等席位上去。

眾人一聽說她的出身來歷,就以為是齊王妃幽禁佛堂期間,一直有這位關姑娘相伴,因此格外偏愛些,即使明知道她身份不夠,也讓她與一群宗室女眷與皇親同坐一席,除了姜婉君偶爾還與她說兩句閑話外,就再沒人搭理她了。青雲雖與她座位相鄰,但因為不知對方底細,也懶得主動搭話,於是這關姑娘似乎就有些被冷落了。

在這種情形下,姜婉君還能時不時跟她聊兩句,可說是十分厚道的做法。但關姑娘看著年輕溫婉,穿著淺緋色的衣裙,杏眼桃腮,似乎是個好脾氣的姑娘,言行卻十分端莊嚴肅。齊王妃讓姜大太太點戲時,後者將戲單子遞給了長女婉君,而婉君又笑吟吟地問關姑娘想看什麼戲,關姑娘卻十分莊重地道:「這上頭的戲有好幾齣,是我們女孩兒不該看的,姜四姑娘怎能問我呢?」

姜婉君一時有些難堪,她請關姑娘點戲,不過是順手罷了,也是客氣的意思,關姑娘既然是齊王妃撫養大的女孩兒,想必更清楚齊王妃的喜好,點的戲也能討齊王妃的歡喜,沒想到對方會這樣回答自己,倒顯得她不夠莊重似的。

姜大太太與姜柔君的注意力都在戲台上,一時間沒聽清楚她們之間的對話,但青雲卻聽了個分明,只覺得這關姑娘是拿好意的姜婉君來反襯自己有多麼白蓮花,馬上就對她生出了厭惡之心,瞥了那戲單子一眼,便道:「這本是給太太們點戲用的單子,齊王妃請大舅母點戲,自然不會想到什麼忌諱。四表妹問關姑娘,是她多禮,關姑娘說這樣的話,倒像是在指責齊王妃做事不夠周到,把這些才子佳人的戲碼擺在女孩兒們面前了。也許你是心直口快,但你如今寄居齊王府,還要指責女主人,是不是太過不客氣了些?」

青雲說這話的聲量有些高,哪怕有戲台上的聲音遮掩,首席上的眾位女客還是聽了個一清二楚,都有些吃驚地望了過來。關姑娘漲紅了臉,又羞又惱,更沒想到青雲居然會才見面就當著眾人落她的臉,難道先前她奉齊王妃之命討好青雲的舉動都是白瞎了不成?!

齊王妃見勢不妙,心中也在暗惱青雲不給她臉面,忙笑著打圓場:「清河縣主別見怪,蘊菁小孩子家不懂得人情世故,都是我沒教好她。」又對姜婉君道:「好孩子,你受委屈了,我替蘊菁給你賠不是。」姜婉君紅了臉,低頭小聲說:「王妃言重了,婉君不敢當。」姜大太太也笑著將話題扯開,才把這場小風波給平息了去。

只是姜大太太心中未免多想,這關蘊菁從未見過婉君,婉君還一直厚道地禮敬於她,她卻公然給婉君沒臉,莫非是知道齊王妃有意為長子求娶婉君一事,心生不忿?想來這關蘊菁自幼在齊王妃身邊長大,與齊王世子當是常見的,小兒女日日相處,生出什麼不該有的心思也是常事。以她的家世,絕不可能嫁給齊王世子為正室,莫非是嫉妒婉君?這表哥表妹青梅竹馬什麼的,可是說親人家的大忌!若婉君真的嫁入齊王府,齊王世子再納這關蘊菁為側室,日後襲了王爵再晉側妃,生個一兒半女的,有齊王妃給關蘊菁撐腰,女兒能有什麼好日子過?看來婉君的親事,她得重新考慮才行了。

齊王妃心中也有惱火,她既生氣青雲口中不留情,一點小口角就鬧得眾人皆知,害得蘊菁丟臉,不過是區區一個縣主,受了她千般禮遇,還不領情;更生氣表侄女蘊菁沒有眼色,現在是什麼時候?不好好巴結著清河縣主青雲,再為接下來的計畫做準備,反而尋那姜婉君的不是!姜婉君就算做了齊王世子妃又如何?等到大事做成,一樣可以休掉!有什麼可醋的?莫非真是為了她兒子?那可不行,對蘊菁,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