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七十五章 當年

要說起當年所發生的事,那就話長了。

當日廢后羅氏派了人來追殺還是淑妃的皇后姜氏,楚王妃姜鳳卿只能算是個附帶的,但誰叫她們是姐妹呢?而且當時的楚王在朝中並沒有什麼權勢地位,他後來之所以勢力大漲,那是接連兩三次藩王作亂,他都站在皇帝這邊,成為最忠君的藩王才換來的,曾經他不過是個尋常宗室,羅家權勢滔天,廢后羅氏壓根兒就沒把他放在眼裡。楚王妃與淑妃姜氏商量過——主要是前者自己的想法——認為目前皇帝只有大皇子一個兒子,若淑妃生不齣兒子,那皇帝就有可能為了保住這僅有的皇位繼承人而繼續容忍羅氏,相應的,她們姐妹倆自然就只有死路一條了,所以在妹妹生下了公主後,楚王妃便逼太醫為自己催生,並夥同其與在場的穩婆,實施了偷龍轉鳳的計策。

說到這裡,皇帝很是不滿:「羅氏跋扈狠毒,她在正宮皇后位上一日,後宮除她之外就再沒別人能平安誕下皇子皇女,羅家又日漸坐大,長此以往,只怕他們會生出弒君之念,大皇子年紀尚幼,資質又平庸,只會淪為羅家傀儡。朕當時膝下雖然只有一名皇子,卻也知道江山為重,不會因為大皇子便縱容羅氏與羅家繼續為惡。你們姐妹竟會生出這等荒唐念頭,不惜調換皇室血脈,真真可惡!若不是祚雲早夭,日後豈不是要讓楚王之子登上皇位?!」

皇后一臉無地自容,跪在地上含淚道:「都是臣妾的錯。」

青雲在旁則將注意力放在那「太醫」二字上,直覺這名為楚王妃催生的太醫極有可能就是曹玦明的父親。楚王世子曾經說過,曹玦明之父是導致她這名皇女流落在外的罪魁禍首,若是指他催生楚王妃之子,又協助楚王妃偷龍換鳳,那也是說得通的。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青雲不認為他要承擔多大的罪責,被楚王妃那種人逼著,不答應就只有死路一條了,他還能怎麼辦?真正的罪魁禍首,應該是楚王妃才對!楚王世子的說法不過是為母親洗白罷了。

青雲想明白了這一點,心情輕鬆了許多。至少,曹玦明算不上是她的仇人了。

她其實很想向皇后確認,那個太醫是不是姓曹,但當著皇帝的面,她又不敢開這個口。皇帝正在氣頭上呢,萬一他遷怒曹玦明怎麼辦?而皇后之前誤認那個輕云為女兒,就對她一再縱容,想必對自己這個真正的女兒也是同樣的態度吧?那一定比較好說話。青雲決定另外找個機會,避過皇帝單獨向皇后打聽。

那邊廂,皇后的敘述仍在繼續著。

成功交換了孩子後,姜氏姐妹也平安離開了紫光山,回到了京城。為了避免有人猜疑兩個孩子的真實身份,她們與同行的侍從與姜鋒等人對好了口供,聲稱淑妃是在山上生的孩子,而楚王妃則是下山後,才在附近的村子裡早產生下了女兒。他們曾在山上幾次遭遇追兵,身邊的知情人有不少死的死,傷的傷,加上楚王妃下山時與淑妃並非同行,接應姜淑妃的人沒看到還有一個女嬰在,就沒有起疑心。過後幾年,剩下的知情人也被楚王妃滅得差不多了,更是無人對這個說法提出異議,旁人頂多是覺得這兩孩子出生的時間相近而已。而得到消息的皇帝只聽說自己的愛妃生了個皇子,隔天才聽說楚王妃也生了,也沒想過這兩個孩子有什麼貓膩,他的心思更多地放在了對付羅家上頭。

接下來就是清算的時間了,由於紫光山上的追兵被御衛部隊抓了個正著,經人辨認都是羅家私兵,帶隊的還是羅氏一個兄弟,因此罪證確鑿,羅家覆滅得很順利。那段時間,楚王妃因為催生孩子,傷了元氣,一直在王府里休養,謝絕探望,青雲也被以楚王嫡女的身份養在她身邊,皇帝和宮裡的人都沒見過孩子,連有意探病的宗室貴婦們也被擋了,因此沒人知道楚王府嫡出的「郡主」,居然長著她「父親」楚王與「母親」楚王妃都沒有的美人尖。

楚王妃痊癒之後,就把青雲丟給了乳母與丫鬟,天天往皇宮跑,照顧「二皇子」祚雲的飲食起居,連這個名字,也是她竄唆著楚王向皇帝進言的,覺得是個大吉大利的名字。皇帝也覺得不錯,就給二皇子用了,只是覺得楚王妃老進宮實在太奇怪,曾經暗示過楚王,讓他勸楚王妃多留在王府里照看自己的孩子。但楚王妃沒聽,楚王一向唯妻命是從,也就由得她去了。楚王世子被母親丟下,反而與「嫡出」的妹妹多了相處的時間,在青雲還在楚王府的那三年時間裡,她一直是他最疼愛的妹妹。

青雲聽得暗暗感嘆,心想楚王世子雖然可惡,但也許說的並不完全是謊話。只可惜她是穿過來的,前身的記憶完全沒有,看到他,更多地想到他是楚王妃的親生兒子,什麼兄妹情份都是浮雲。

皇后還在那裡哽咽:「她心疼孩子,想要天天見祚兒,也是人之常情,我不怪她,只是怨她不肯將女兒抱來給我看,只說青兒身子弱,吹不得風。我當時害怕孩子真會生病,又常聽她說小孩子年幼時容易夭折,也就不再堅持了。只是私下細想,祚兒是不足月就生下來的,自幼體弱,也不至於不敢出門,怎的青兒足月出生的反而比他更弱了呢?我害怕姐姐一心顧著祚兒,就把青兒丟在一旁不理會了,但又怕惹惱了她,她會待孩子不好,因此只能忍著……」

皇帝冷哼:「你倒是個能忍的,明知道那毒婦性情為人如何,還要把孩子交給她,便是不能親自去探望,難道就不能派個心腹去瞧?朕立你為後,原是見你心地軟,不是個會害人的,強似再立一個像羅氏那般刻薄狠厲的人,再害得朕膝下空虛。沒想到,你心地雖軟,耳根卻更軟!竟對楚王妃屈從到這個地步,若不是她從不能在後宮過夜,興許朕這些年連一個皇女都添不成了!饒是如此,還是叫她鑽了空子。朕問你,以你的名義送去大皇子幽禁之所的毒湯,可是那毒婦的主意?!」

皇后震驚:「毒湯?皇上。臣妾從來不曾給大皇子送過東西!」謝姑姑卻悄悄拉住了她,小聲道:「皇后娘娘,那時曾有過半個月功夫。您玉體不適,楚王妃天天進宮來,見您沒精神處理宮務,曾代勞過兩日,還讓奴婢們別告訴您。是奴婢覺得不妥,悄悄向您稟報,您強撐著病體阻止了。如今想來,大皇子也差不多是在那時候病倒的……」

皇后心下大驚,如果真是這樣,那楚王妃曾經以她的名義做過多少見不得人的事?!更讓她害怕的是:「廢后羅氏臨死前……曾經大罵我面慈心狠,對大皇子下毒手,她是為了兒子報仇,才命內線暗害二皇子。我當時只覺得是她臨死前的瘋言瘋語,難不成……她說的是真的?!」

皇帝的臉色更加陰沉了,二皇子被廢后羅氏的暗線所害,這件事確實是真的,他曾經以為這是羅氏不甘心失勢而進行的反撲,沒想到是楚王妃害人在先,結果卻讓她的親骨肉遭受了報復。

皇后想明白這一點,不由得痛哭失聲:「原是她作孽在先,害死了祚兒,怎的還要怪我沒照顧好孩子,又遷怒到我與曹太醫身上?竟差點兒把青兒也害死了!若不是九弟護住了孩子,我定要尋她拚命!」

青雲聽到這裡,已經無語了,冷笑道:「這位楚王妃其實是貪圖皇位吧?反正楚王是做不了皇帝的了,既然有機會,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兒子送上那個位置?她要是沒起偷龍轉鳳的念頭,她兒子還好好地活著呢,而且還在親王府里享盡榮華富貴;她要是沒有為了確保兒子能做太子,暗中向大皇子下毒手,廢后羅氏也不會報復到她兒子身上,她兒子還能安安穩穩做皇太子。一切都是她自己造成的,還有臉怪到別人頭上?!」

皇帝眯了眯眼:「只怕楚王弟要造反,也是她慫恿的!楚王弟從前最忠於朕,在朕處境最艱難之時,他也依然站在朕這邊,無緣無故怎會要反?定是楚王妃覺得自己兒子死了,皇位無望,做太子的是皇后親子,她不甘心了,索性調唆著楚王弟奪位。只恨楚王弟太固執,事事聽從這毒婦調派,否則朕何必苦惱?!」

楚王妃確實是不甘心的。皇后已經審問過魯順,對當年楚王妃的想法是再清楚不過了。她從來都不覺得是自己對大皇子下手,才招致廢后羅氏的報復,反而覺得是皇后與曹太醫照顧二皇子不周,後來又聽說皇后身懷有孕,想法就更扭曲了,認定是皇后嫌棄自己的兒子不是她親生,因此故意犧牲這個假兒子,將廢后羅氏與大皇子連根剷除,然後再生一個皇子佔據太子寶座。這樣一來,皇后就再也不需要自己這個姐姐了,有了皇子護身,大可以向皇帝坦白當年的真相。

有了這種想法,楚王妃已經不能容忍青雲的存在了。她打算直接弄死青雲,也報一個「暴斃」,作為送給皇后的新年大禮,好讓皇后親眼看著女兒死在眼前,嘗一嘗喪女之痛。為此她同意了讓青雲進宮晉見皇后的計畫,便有了皇后賜衣,宮人量體之事。同時,為了確保無人發現她會在青雲身上下毒,她還弄死了負責青雲日常診脈的曹太醫,這也是為了報復他沒有照顧好二皇子,又診出了皇后的喜脈。

就在青雲試穿新衣的那一天,姜鋒無意中發現了楚王妃的打算,驚慌失措之下,拚命勸說她改主意,又讓她為長子積福,見她不為所動,便又改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