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三十八章 秋日

青雲聞言吃了一驚:「楚王世子妃的親舅舅?那就是跟楚王府的人是一夥的了?龔大人,您怎能這麼大意呢?應該避開的呀!」

龔知府鬱悶極了:「楚王平日結交的權貴極多,交好的官員也不少,為世子定下定國公府這門婚事,又得了一大助力。定國公府本身的姻親就極多,門生趨附者眾。從前人人都以為楚王這麼做都是為了皇上,也沒人去攔著,如今卻是想防都防不來了。與他結交的勛貴官員裡頭,誰是忠於皇上的,誰是投向楚王的,壓根兒就沒法分辨清楚。若是將所有與他有關係的官員都避開了,這信也就沒法送進京城了。」因為那樣的人可謂是遍布全國各州府啊!

青雲想想也是,楚王世子妃是定國公世子的掌上明珠,她的母親自然也是大家子出身,有兄弟做官是很正常的。喬致和還是定國公的庶子呢,不也是皇上這邊的人嗎?不過他好像跟嫡支那邊素來有不和,立場也可能不大一致。

記得定國公夫人姓陳,就是皇帝元配陳氏的同族姐妹,從前是跟著倒過霉的,但在皇帝的努力下,陳家東山再起,她也重新奪回正室的權勢地位了。現在陳家連陳通判這種無能的傢伙都能穩穩噹噹地做著官,皇帝親信的龔知府居然還拿他沒辦法,想必陳家人不會糊塗地參與到奪位之事中去——換了另一個皇帝,誰還能對他家這麼照顧?可偏偏這位定國公夫人陳氏的親孫女又嫁給了楚王世子為正妃,一旦楚王世子做了皇儲,她孫女就是穩穩噹噹的東宮皇儲妃、未來的正宮皇后了,這似乎是個難以拒絕的誘惑。

所以說,定國公府及其姻親們,在皇帝與楚王這場權位角力中分別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還真是說不清楚呢!

青雲皺著眉頭問龔知府:「那現在該怎麼辦?那個萊城的地方官府既然要聽楚王世子妃的舅舅命令。不肯幫你們搜尋劫道之人,這件事恐怕就真沒法查出結果了。是不是再送一份報告進京去為好?我擔心,楚王府拿到你的奏摺之後,會有針對性地將所有罪證抹去,再另想法子先下手為自己洗白。到時候知府大人你再告他的狀,就沒用了。」

龔知府對此倒是有不同的想法:「楚王府派人來錦東,只是為刺殺姑娘而來。若姑娘所言為真,楚王並不曾與東秦勾結,意欲挑起兩國戰火,那劫道之人想必不會知道此事有多嚴重,也未必能馬上將消息報到楚王耳中,因為那就得提及楚王妃的密令了。我一收到信,就立刻重寫了一份奏摺,命人快馬加鞭再送入京中,這回會特意避開萊城。只是有一點……」他頓了頓,有些為難地道:「所有可以證明姑娘身份的證物。全都被人劫走了,即使下官稟告給皇上,只怕也……」

原來如此。青雲輕輕地嘆了口氣:「算了,其實我原本也沒打算做什麼宗室女,現在看來恐怕天意也是如此,我就繼續過我的小日子吧。就是怕楚王妃拿到東西後,沒了後顧之憂,又派人來追殺我了。」

龔知府十分嚴肅地道:「姑娘放心,下官定會護得您周全,而且,下官也會將此事如實稟告皇上的。物證雖已全失,但姑娘本人就是證據,只要再搜索當年知情之人,哪怕沒有那些物證,也能為姑娘正名!」

青雲沖他笑了笑:「龔大人,你不必在這種小事上費心,我現在也過得挺好的。當務之急,是把正事辦好了,一方面,要告訴皇上的緊急軍情不能耽誤,另一方面,給老兵們蓋的房子,似乎出了點紕漏,你已經有多長時間沒去關注過那邊的事了?」

龔知府怔住了:「怎麼?出紕漏了?」

劉謝總算有插話的機會了,連忙將青雲發現的幾個不當之處一一說了出來,最後道:「當初周通判與下官在清河時,曾為流民們划出幾塊荒地,由得他們自行蓋房,因行事倉促了些,又沒管他們如何建屋,結果事後便時不時出點紕漏,使得周通判與下官常常疲於應付。兩年下來,倒是讓我們得了不少經驗,知道這種建庄立村之事需得注意些什麼。周通判與下官在出發前往荒原前,也曾將所知心得一一寫成摺子,送給陳通判參詳,只不知為何,陳大人似乎沒有將我們的提醒放在心上。」

龔知府沉下臉:「這是我的疏忽,我應當好生敦促他的,若非我這些日子只顧著忙別的事,也不至於讓他在我眼皮子底下犯這等錯!」

他命隨身小廝從書房拿了老兵社區的簡易地圖出來,就攤在客廳的圓桌上,對著圖紙問了青雲與劉謝許多問題,心裡也就有數了,微笑道:「幸好發現得早,再作補救也來得及。明兒我就讓人去加建火炕,本地工匠都精於此道,費不了多少工夫;道路太窄,只需要把每戶人家的院牆線往裡縮三尺就好,橫豎院子也夠大了,陳通判為了趕工,沒有為這些院子建牆,反倒是件好事了;至於排水溝,怕是要等過些日子工程完結,才能撥出人手開挖了,所幸錦東一帶少雨,一時半會兒還用不著這東西;防火之事,就每隔幾戶人家備兩個大水缸,不必專門運水了,等到冬季下了雪,就有現成的水可用;倒是糞池麻煩些……」他皺起眉頭苦想。

劉謝大著膽子提了個建議:「如今房子都建好了,無論在哪裡開挖糞池,怕是住在附近的人都不會樂意的,不妨在本地的貧民裡頭尋幾個老實有力氣的,讓他們專門負責每日清早到家家戶戶後門去拉糞,再集中運到一個地方?這地方最好建在下風處,才不至於臭了住在附近的人,不過若能離田地近些,方便眾人取糞肥地,那就再好不過了。干這行的人若是能多幾個,那些沒處找營生的窮人也可以賺幾個錢,養活一家老小。」

龔知府聽得連連點頭:「這法子不錯,是老成之言。」他將地圖重新收起,笑道:「好了,明兒我親自帶著懂行的人過去瞧一瞧,看還有什麼疏漏之處,一併尋出來改了,也省得老兵們都來了以後才出婁子。劉經歷不妨隨我一道來吧?我會連周通判也叫上。」

劉謝連忙答應下來,眉眼間透著喜氣。剛剛完成了量地的任務,這麼快又被委以重任,看來他在錦東府已經算是站穩腳跟了。

青雲又向龔知府提出一個問題:「您說這錦東府少雨,那麼新開墾的那些地要怎麼灌溉?就荒原上那幾條小河,分布得又散,用起水來很不方便吧?老兵們住的地方如此集中,固然有利於統一管理,但水源也是個大問題啊!」

對此龔知府倒是早有想法:「荒原上的河流,水源都來自於北面雪山融化的積雪,每年暮春初夏開始,水流就會增多,河流變寬,甚至會在一些河床淺的地方形成小湖泊,入秋後水流減少,河流又變窄了,甚至會縮小成溪流,入冬後則直接凝結成冰了。如今已是初秋時節,那些河流的水量早已降低,因此姑娘才會覺得水少,事實上,若只作農田灌溉,那水是足夠的。我預備秋後雇些人到荒原上,把那幾條小河挖寬、挖深些,等明年春夏時節多蓄些水,大家用起來也方便。」

青雲忙道:「要是人手夠的話,不如多挖幾條小支流出來,讓水能夠流到原本缺少水源的地方?不然這麼寬廣的土地,那些老兵們要是為爭水源鬧起來,府衙也會很煩惱吧?」

龔知府想了想,遲疑地點點頭:「聽起來似乎是可行的,我會派人去察看地形,看能否如此行事。」

劉謝在旁笑道:「這法子以前我們在清河也用過,清河縣緊挨著百里河,夏季里雨水多了,水位上漲,差一點兒就淹過河堤了!青姐兒給我們想了個法子,在河兩岸挖了幾條水溝,將水引至內陸農田附近,既分流了河水,也方便了農戶灌溉。水溝口安個水閘,等秋冬時節河水減少時,把水閘關上就行了。因水溝里的地比別處濕潤,有農戶就趁機種了水蘿蔔。第二年開閘的時候,縣衙費了不少事才把那些水蘿蔔清理乾淨呢。」

龔知府有些詫異地望向青云:「是姑娘提的建議?」

青雲笑道:「我就是隨口一說,是周大人和乾爹請了積年的老農去視察過地形,確認可行才做的,並不是我的功勞。」

龔知府沉吟片刻,試探性地問:「明兒我等去察看給老兵們修的房屋,姑娘可要一同去瞧瞧?姑娘心細,興許能發現一些我們看不出來的紕漏?」

青雲想了想,還是推拒了。明天同行的應該還有府衙內的其他官員,她的身份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沒必要出這個風頭。有周康與劉謝在,應該不會出什麼簍子。她還沒有自負到那個地步,覺得自己不在場,別人就干不好活了。

第二日,龔知府與周康等人到老兵社區處逛了一圈,周康與劉謝都提出了不少整改意見,另外還有關通判等人,也就牲口棚的分布與建設等問題提了不少看法,龔知府採納了許多有用的意見與建議,對老兵社區的工程進行了調整。對此陳通判自然是很不高興的,因為進度再次被拖慢了,不過這回龔知府倒是十分硬氣,強令他必須照辦,還要辦好,否則這差事就交給其他人好了,省得再出簍子。陳通判無奈地接受了,至於他心裡要如何罵娘,就無人知道了。

轉眼時間就進入了八月。天氣已經轉冷了,寒風凜凜,還下了兩場雨。一早一晚,氣溫格外涼,一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