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十三章 到達

雖然得出了讓人欣喜的結論,但眾人還是要把興奮的心情壓抑下來,不能把情況想得太過美妙了,因為青雲提醒了他們一句:「如果連我們這些原本對內情一無所知的人,經過幾天的調查分析之後,都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那麼別人要看穿這件事,就不會很困難。」

周康不太樂意接受這個觀點,他覺得自己在皇帝身邊待了很多年,對皇上的性情、偏好、想法都比旁人更加了解,因此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旁人哪能跟他比?

青雲假笑著吐嘈道:「可您甚至沒發現皇上已經病了這麼多年!」

周康瞬間啞口無言了。

周楠忍不住為父親辯解:「那是皇上有意隱瞞,以免引起朝中動蕩。父親又怎會發現呢?」

青雲轉向她:「朝廷裡面熟悉皇上的人更多吧?那些老臣子裡頭,就一定沒有偏向藩王那邊的嗎?比如那位古太傅,他也是受到皇帝信任的老臣子吧?他的孫子不就娶了姜家二房的女兒嗎?那可是楚王妃的親侄女兒!」

周康瞬間色變,周楠也不禁驚呼:「你的想法太可怕了!皇后娘娘也是姜家二房的女兒呢,難不成皇后娘娘還能讓娘家人把自己親生兒子的皇位搶走么?!」

青雲擺擺手:「我說的是楚王妃,不是皇后娘娘。」就算是親姐妹,楚王妃自己有兒子,會生出私心也是正常的,問題是姜家二房其他人是怎麼想罷了。

「這是有可能的。」曹玦明插嘴道,「皇后娘娘入宮多年,與娘家人見面不多,她父母在世時,常住在河陽老家,不過是隔一兩年才入宮一趟,她的兄弟又不在京中為官,因此最常見的也就是楚王妃了。皇上因廢后羅氏之禍,對外戚極為防範,皇后娘娘賢德,很少在皇上面前為娘家人美言,反倒是楚王妃為姜家子弟謀官的次數多些。我雖說對個中內情並不算十分清楚,但冷眼瞧著,也覺得姜家人——尤其是姜家二房的人,更聽楚王妃的話,對皇后娘娘則純是敬重罷了。」

這麼說來,姜家二房可能更願意捧楚王世子上位啰?因為皇后為人如此,就算太子登基,姜家也未必能有實際上的好處,但楚王妃就不同了……不對。青雲歪頭想了想:「這沒道理,就為了多一點好處,冒這麼大的風險……姜家二房的人腦子壞掉了嗎?」

鍾淮小聲道:「事實上……姜家人完全不需要插手,不是么?無論是哪一位貴人坐上龍椅,他們都是穩穩噹噹的新帝外家,與其偏幫某一方,以至於對手勝出後讓自己落入尷尬處境,倒不如坐壁上觀好了。我想……姜家頂多就是給湘王那邊使使絆子吧?」

周楠忙道:「這不一定!湘王嫡次子娶的不也是姜家三房的嫡女么?姜家三房一向與二房親厚,若湘王世子最後入主東宮,這嫡次子就會接任世子之位,姜家女就是未來的湘王妃,姜家依然是穩穩噹噹的皇親國戚!」

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姻親關係?!青雲心裡再次吐嘈,她頭一次認識到,自己「出身」的姜家是個什麼樣的家族,三方勢力爭奪皇位,姜家居然跟每一家都有密切關係?這根本就是不倒翁嘛,只要他們自己不攪和進去,無論哪一方勝出,他們都不會受到影響,還會有大大的好處。

劉謝問:「那姜家二房是怎麼回事?若他們是偏向楚王妃那邊的,又跟姜家長房爭族長之位,是不是意味著姜家族中並不是鐵板一塊?」

青雲想了想:「我記得姜家大老爺好像是比較支持皇后和太子的,不過現在太子被送出皇宮,他是否改變了想法,我就不知道了。」

而姜家三房又有個女兒嫁給了湘王的嫡子……

眾人彼此對視一眼,又看向青雲,眼神很是複雜,尤其是周康,他說得近乎直白:「青姐兒,你其實並不是姜家的骨肉吧?你的性情為人跟他們就不像是一家子……」青雲只能幹笑以對。

最後,周康作出了結論:「這一切都只是猜想,是真是假,我們必須得找人確認。」

周楠問:「父親打算找誰呢?此事關係重大,若不是絕對信得過的,最好別泄露出去,否則一個不慎,便是死生大禍!」

周康微微一笑:「有個人應該是信得過的,喬致和喬大人,他也是被皇上調出京城的少壯派官員,而且一向受皇上信重。說來也巧,他的新職位正是錦城知府,與我們即將要去的錦東,相隔不到百里。」

眾人在海城經過數日休整,已經沒了閑逛的心思,第二日便起程北上了。他們換坐大海船,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經過十天行程之後,便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錦東城。

錦東城乃錦東府首府,建在海灣里,是一個新建的城市,城牆沿海邊山崖建起,全用大塊的方石築成,城高牆厚,延綿數十里,幾乎布滿了整個海灣的海岸線,而在正城頭的下方有三個極大的入口可供船隻進出。若有外敵自海上入侵,只要放下厚厚的城門,關閉閘口,只靠這堅固的城牆,便能堅守很久。

此時正值傍晚,錦東城外的海灣風平浪靜,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漁船紛紛返航,夕陽照在海面上,映起粼粼金光,無數的海鷗迎著海風划過天際,翅膀早被夕照映成了金色。有幾隻從青雲他們船上的桅杆間飛過,發出陣陣鳴叫,驚得頭一次見這小生靈的周家丫頭們大呼小叫地四躥,然後在船工水手們的嘲笑聲中躲回船倉中去。

青雲在現代時,也曾到海邊玩過,但事隔數年,幾乎已經想不起來了。這夕陽下的海景引起了她過去的記憶,她忍不住跑到甲板上,吹著海風,吸一口帶著腥味的空氣,再看看遠處的夕陽、漁船,一伸手,便能觸到那飛過的海鷗的身體,她不由得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回過頭,周楠就站在艙口,帶著幾分羨色看著她。她沖對方招招手:「過來呀,你總說想痛痛快快地欣賞一下海景,又顧著規矩不敢出來,現在我們馬上就要進城了,你還不來嗎?」

周楠有些心動,但旁邊的婆子就勸她了:「姑娘,您如今不是小姑娘了。外頭有船工呢,那些都是粗人,怎能讓他們看到姑娘的模樣?姜姑娘是野慣了的,您跟她可不一樣。」

周楠猶豫了一下:「媽媽替我布置一下行么?青姐兒說得也有道理,眼看著就要進城了,我在海上坐了這麼多天的船,還沒好好看過大海是什麼模樣的,叫人知道了也要笑話死。」

那婆子無法,只得答應了,便招呼著眾人將那匹用做帷幛的藍布又拿出來,嚴嚴實實地在甲板上圍出一個兩平米見方的小空間,周楠就站在其中,只能看到頭上的景色,至於什麼海呀,漁船呀,那就免談了,她看到海鷗在頭上飛過,想要伸手夠一夠,也被身邊的勸住了,只能站在那裡傻看。

青雲在旁瞧著,只覺得周楠可憐,隨著年紀增長,自由是越來越少了。看來她決定不回姜家是正確的,她實在無法想像自己也過上周楠這樣的生活,會是什麼情形,一定會發瘋吧?

青雲轉頭再看向大海,雖然可以察覺到船工們偷偷望過來的視線,但她並不在乎。這樣寬廣無際的海,這樣無拘無束的天空,這麼美麗的夕陽,這麼舒服的海風,她置身其間,彷彿心都變得寬廣了,這樣的快樂,她如何能放棄?

鄰船的甲板上也傳來了人聲,她轉頭望去,原來是劉謝與曹玦明也出來看海景了,劉謝自打頭一次見到大海開始,每日都要贊上幾回,今日也不例外,還吟起了前人的名詩,曹玦明附和了他兩句,便轉頭來望青雲。

兩船之間相隔二三十丈,明明很遠,但不知怎的,青雲只覺得自己可以清楚地看到曹玦明臉上的神色,他的雙眼中,似乎有粼粼波光,就這樣一直看著自己。她移開了視線,直視前方的海面,心裡想:這個男人,自己是不是該試探一下?爭取一下?

夕陽漸漸落下了,在城門天黑關閉之前,青雲等人坐的幾艘大船總算進入了錦東城。

城門後面的景象似乎讓人有些吃驚。他們見到的並不是繁華的城鎮,反而是幾條寬窄不一的水道,通向四面八方,岸上只有士兵,少見路人,連站在水路分岔口的堤岸上做指路工作的,也是身著差役服飾的官差。周康與劉謝因是前來上任的官員,自有管家送了名帖給引路者,便有人坐著一條小船駛在他們前方,引領著他們轉入一條寬敞的水道。

這條水道顯然是通向官署的。他們在一處開闊的碼頭邊停了船,沿著台階走上岸去,就能看見一處佔地極廣的官衙建築。這建築樣式簡單,看起來用料也平平,更沒什麼裝飾,卻透著一種北方獨有的大氣。引路人向他們介紹:「這裡就是知府衙門了。知府大人就在裡頭辦公,兩位大人請進去吧,自有人會領路。」

周康點了點頭,他身邊的隨從便上前打賞了引路人,那人接下後笑了笑,作了個揖便跳回小船沿原路回去了。周康打量了一下這知府衙門的大門,似乎很是讚賞,撫著鬍子點了點頭,便要走上前去。

但才走出幾步,他就停了下來,眼睛盯著衙門前方停著的一輛馬車看。那馬車旁還有僕從侍立,瞧那穿戴言行,大概是哪位官員家裡的。周康盯了那幾個隨從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