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平地雷 第六十三章 母女

明鸞抱著陳氏又哭又笑的,激動了好久。

本來她進入廣州城後,聽說茂升元全體人員撤走,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雖然章家人到了廣州,但北面的消息來得快,他們要麼是被朝廷的人帶走了,要麼就是逃了,如果說連馬掌柜這樣的邊緣人士都要逃離,章家又怎麼會有人留下來?她原本是想著先來蓮花井的小院看看有沒有家人留信,然後就根據留信上的指示找過去,如果沒有留信,那她就只能收拾行李儘快出城,找個隱密、安全又沒人認識自己的地方,躲上幾個月,等燕王與太孫舉事成功了,再北上京城尋親。

可是她萬萬沒想到,陳氏居然會出現在蓮花井,顯然是專門等她的。

等她略平靜些了,她又忙忙往屋裡、後院轉:「其他人呢?還有沒有其他人在?」卻看見前院廚房裡走出兩個人,卻是茂升元總號的廚娘與車夫,是一對夫妻。明鸞高興地迎上去:「趙叔趙嬸,你們也在?我先去的茂升元,還以為你們都走了呢!」

趙叔趙嬸憨厚地笑著,陳氏道:「這裡就只有我們三個人,其他人都走了。趙叔趙嬸是因為馬掌柜特地吩咐,方才留下來的。」

明鸞怔了怔,回頭看她:「其他人都走了?他們就留你一個人在這裡嗎?要是遇到危險怎麼辦?!」

陳氏淡淡笑道:「我總不能丟下你不管吧?你這孩子真是的,叫你好好待在廣州過年,你卻偏要跑回去,這下可好了,跟我們跑岔了道,真真添了好大的麻煩!」

明鸞有些訕訕地:「我也不知道朝廷會特赦我們家嘛。要是早知道,我怎麼可能會跑?」

陳氏抿抿嘴,笑著對老松頭道了謝,又讓趙叔趙嬸招呼他喝點熱茶,吃些點心,暖暖身子,聽說老松嬸還在城外,又讓老松頭去將老婆接過來。

明鸞忙道:「我們駕著船來的,老松嬸是留在船上看守去了,一會兒我們拿些熱食去給她,但若沒人留在船上,就怕遇到肖小。」

趙叔道:「我去換了她來吧,船停在哪兒?」

老松頭忙道:「不用不用,一會兒我去換她就行了,我那婆娘也認得這裡的路,不必辛苦老兄弟跑這一趟。」

明鸞又問陳氏:「城裡安全嗎?要是你留下來是為了等我,現在我已經到了,不如收拾收拾,咱們趕快走吧?」

陳氏卻搖搖頭:「我有話與你說,且不忙著走。」

明鸞愣了愣,心下有些不安,但還是把老松頭交給了趙叔趙嬸,便跟著陳氏進了後院。

明鸞留意到,後院的正房與東廂房還鎖著,陳氏領她進的是西廂房,只看裡頭的陳設與桌上的針線籃子、茶具等物,就知道這是陳氏近日起居之所,不由抱怨說:「既然家裡只有你一個人留了下來,也不用講究什麼長幼有序了,為什麼不住在正房?那裡我特地備了兩個炭盆呢,還有一個湯婆子。就算真要守規矩,也可以把正房裡的東西拿過來用啊!」

陳氏淡淡地道:「那些都是你為你祖父備下的,原是你一片孝心,他老人家雖不住這裡,也沒有私自拿了他的東西去用的道理。況且你是為章家租下這處宅子的,我卻已不是章家人了,住了西廂,已是拿大,怎能再佔了正房之位?」

明鸞撅嘴道:「我租的房子,我的親娘還不能住正房嗎?什麼道理?!要是祖父在,那就算了,可他又不住這兒!」

陳氏卻只是示意她在桌邊坐下:「我不與你爭這些個,叫你來,是有正事要告訴你。」

明鸞只得乖乖坐下:「什麼事呀?」

陳氏猶豫了一下,便將章家那所謂的特赦令的底細跟她說了個清楚,明鸞張著嘴巴發了一會兒呆,才道:「原來是朱翰之乾的,倒要多謝他了。如果不是他做了個假赦令,把我們家的人從德慶帶走,大伯父參與燕王起兵的消息傳來,我們家一定要倒霉的。那時候,柳大人已經走了,江千戶又還未回來,知州一向跟我們不親近,知道了大伯父的事,還不馬上把我們抓起來折騰嗎?那麼現在祖父他們是被燕王府的人接走了?去了哪兒?」

「照他們所說,應該是去京城了。」陳氏道,「不是京城裡頭,而是京郊的莊子,你姑祖母家裡也參與了,雖說離建文皇帝和馮家人都近,但也不必擔心他們會知道,又有燕王府的人在暗中保護。」

明鸞撇嘴道:「我聽說是石家派人來接的,心裡還覺得奇怪,他們怎會這麼好心?沒想到……他們倒是機靈,見著風向不對,立刻就轉投燕王和太孫了。」

陳氏嗔怪地瞪了她一眼:「好歹也是長輩,怎能這麼說話?這幾年京城裡鬧得厲害,人心惶惶的,臨國公府雖然依舊顯赫,但聽說也並不十分得皇帝看重,為了保住家業,也是為了子孫後代,冒點風險也是無可厚非的。更何況太孫還在呢,臨國公是先帝重臣,只看在太孫面上,也不能回絕。」

明鸞知道這些定是她從朱翰之派來的人那裡「聽說」的,也不多提,只道:「燈下黑的道理我還是明白的。等皇帝的人想起我們家,想要拿我們去威脅大伯父的時候,發現我們全家人都跑了,也只會當我們逃去了北平或遼東,怎會想到我們會躲在京城附近呢?但是……」她頓了頓,壓低了聲音,「母親不覺得京城還是很危險的地方嗎?要不……咱們另尋地方躲起來吧?等天下太平了,再去找祖父他們也不遲。」

「胡說!」陳氏輕斥女兒一聲,耐下性子與她分說,「當日我們剛進廣州城,就聽說你大伯父跟著燕王反了,家裡人都嚇了一跳,那位羅吉先生就說,咱們立刻就要走,不能再等你了。雖說卞副使與燕王府有關係,是信得過的,但廣東三司裡頭,有好幾個官都是忠於今上之人,聽說燕王起兵,只說他是亂臣賊子,往日的功績也都一概抹消,卞副使處境很是艱難,若是強留下來,不但自身難保,反而有可能連累卞副使,壞了燕王殿下的籌謀。你祖父考慮過後,決定以大局為重,答應他們立刻動身。是我不放心你,任性地要留下來,明知道連茂升元的人也要離開避風頭,卻還是不肯跟著走。你祖父沒辦法,只得鬆了口,馬掌柜也撥了趙叔趙嬸留下來幫襯我,還將這處宅子的鑰匙也給了我,讓我有個容身之處。這些日子以來,我在這宅子里深居簡出,但日常採買還是免不了的,一直未被人發現,是多得卞副使庇護,示意他手下親信家中的女眷以鄰居的名義對我多番照料,才讓我能安然存身。當日說好了,一旦等到你,就要聽從卞副使的安排離開廣州,你不要節外生枝,又給人添麻煩!」

明鸞聽得心中生愧,知道是自己當日堅持要回德慶,給家人與馬掌柜、卞副使等人添麻煩了,但仔細一回想,又覺得有些不對:「既然你怕給人家卞副使添麻煩,什麼還要讓他安排我們離開?一旦被其他的官發現,那不是更加連累他了嗎?」

陳氏笑道:「那時候的情勢是不大妙,但當時只聽說是燕王反了,別的消息卻沒傳過來,又過得幾日,去北邊做生意的本地客商回來過年,才帶來了外頭的消息,原來燕王不是舉反旗叛出朝廷,反而是擁護皇太孫為君,撥亂反正。如今不但遼東、西北等處的大軍都爭相加入,大軍南下時,沿途的地方文武官員也有人主動投誠的。畢竟皇太孫乃是先帝親自下旨冊立,是祭過天地、昭告天下的皇儲,而當年建文帝登基的內情,天下人知道的也不少,加上這幾年裡,他行事又多有昏庸之處,不大得民心。即使是廣東三司里那幾位忠於他的官員,也不敢公然說燕王與太孫是反叛了,曾有人拿悼仁太子當年的冤案說事,指悼仁太子曾意圖奪位,事敗而死,太孫出逃,是叛逆之子,卻被布政使與指揮使駁了回去,說當年悼仁太子是冤案,先帝曾多次下詔為太子正名,若說太孫是叛逆之子,豈不是有悖先帝的聖意?那人便不敢再說這話了。如今卞副使的處境好轉了許多,只要不驚動旁人,將我們悄悄送走,想必不難。」

明鸞不知卞副使原來經歷了這麼一番變故,倒是暗暗鬆了口氣,笑道:「那也行,如果卞大人不覺得麻煩的話,咱們就聽他的。但他也只是送我們走而已,不一定要送到京城吧?咱們一直沒有拋頭露面,只要稍稍改妝一下,有幾個人認得我們是章家內眷?要不……咱們先去找外祖父?也不一定要住在外祖父家裡,哪怕是在附近找地方住下呢,彼此有個照應,也比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待著強。母親你細想想,從這裡到京城,有三千里路呢!如今外頭又不太平,天寒地凍的,誰知道會遇上什麼事?吉安卻離得近多了,咱們只要走上十幾天,就能見到外祖父和外祖母了,你不想他們嗎?」

陳氏有些心動了,猶豫了一下,卻沒有答應:「這事兒過後再說,你先歇一歇,我叫趙嬸去卞家報個信,看副使大人怎麼安排。」

明鸞只得應了,心頭大石落下,她也放鬆下來,趕緊燒了熱水洗個澡,換上乾淨暖和的衣裳,陳氏又親自下廚給她做了碗雞湯麵,她吃飽喝足,便開了正房的門抱了湯婆子出來,灌上熱水塞進被窩裡,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大覺。

待她一覺醒轉,天已經快黑了,她忙翻身下床,穿好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