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清平樂 第五十四章 跳坑(下)

沈氏正倚著床頭,吃力地跟侄女沈昭容說話:「不必擔心,太孫是我們姐弟自小看著長大的,素來仁厚知禮,也守信重諾,他既然與你訂下了婚約,就不會反悔。即便燕王要給他安排聯姻之事,也不能逼著他另娶他人,頂多也就是把側室之位送出去罷了。你無論才貌都是出挑的,家世也不比別人差,只要立身正,又有太孫認可,誰也越不過你去。等你正位中宮,儘早生下子嗣,沈家的將來就要靠你了……」

沈昭容一直低頭不語,臉上紅暈未褪,聽完姑母的話,眉間不由得顯出憂色,欲言又止,猶豫了許久,方才小聲問:「姑母,您不是說太孫除了胡四海外,不帶任何人走么?」

沈氏低低地嘆了口氣:「章家已主動表示不會隨行,以免引起官府疑心,連累了太孫。這麼一來,沈家也就沒有理由隨行了。你父母雖說都盼著能一塊兒北上,但若太過強求,反而顯得我們沈家無理。可你不同,你既然是太孫的未婚妻子,就是未來的國母,即便是燕王,也當敬你三分。只要太孫發了話,別人誰也沒資格攔你!只是你若獨個兒隨太孫去北平,以後就得事事小心,畢竟我們這些長輩都不在你身邊了,遇到什麼事,你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這幾年我雖教了你不少東西,但你畢竟年紀,也不知道能學會多少……」

就在沈氏正對侄女絮叨之際,杜氏走了進來,面上猶帶幾分焦慮與不忿。沈氏見狀心裡不由得一沉:「弟妹,怎麼了?」

杜氏跺腳道:「朱文考那個小崽子在使壞呢,也不知他給燕王使者與章家人灌了什麼迷湯,竟都站在他那邊對付我們夫妻,就連太孫殿下也幫著他說話!如今相公正在那裡被人指著鼻子罵呢,大姐快替我們想想辦法吧!」

沈昭容吃了一驚:「怎麼會呢?母親,您和父親是不是說錯了什麼話,惹惱太孫殿下了?他一向與我們家親近,怎會幫著廣安王為難父親呢?」

沈氏咳了好幾聲,勉力抓著沈昭容,支撐著坐起身來:「弟妹,你且將事情詳細經過與我說說,一字一句都不要遺漏!」

等杜氏說完後,沈氏早已氣得臉色蒼白,渾身發抖了:「你們怎能說那樣的話?!朱文考再不好,也是悼仁太子親子,太孫親弟,你們便是在心裡頭提防他,面上該守的禮數也還是要守的,更不該當眾指責他包藏禍心!這種事怎麼能拿到檯面上來說?」

杜氏不服氣地道:「大姐是沒瞧見,方才他們幾個人三言兩語就把太孫北上的事給安排好了,問都沒問過我們夫妻一句,更沒提過找何人隨行。若是不當場把話說開,還有我們家插嘴的餘地么?熬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等到有人來接了,若是錯過這一遭,天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再有人來?!大姐,我們絕不能放過這次機會!」

沈氏的呼吸有些急促,她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但她對自己的丈夫兒女還有信心,既然章敬已經靠向了燕王,那燕王為了安撫住章敬與開國公府一系,遲早會派人將章家人救出去的。然而,沈家能依靠的卻只有太孫而已。

她略平息了急喘,輕聲道:「太孫是不會對我們棄之不顧的,你不必擔心這個。就算你們想要隨行北上,也不該拿廣安王說事。況且,翻出張宮人之死,何嘗不是往太子妃頭上潑髒水?太孫一向敬重太子妃,你們猛地說出她處死侍妾,令庶子代親子赴死,太孫心裡怎會好受?你們好糊塗!」

杜氏這才恍然,不由得後悔,忙問:「那我們眼下該怎麼辦?瞧著太孫被朱文考三言兩語一激,竟是對我們生了怨言,萬一他惱了我們,不肯帶我們走,那怎麼辦?」看了看女兒,「還有,要是他反口不認跟我們容兒的婚事,那又該怎麼辦?」沈昭容臉色一白,咬住下唇,眼圈已紅了。

沈氏也頗覺頭痛:「我早勸過你們……不要急,要好好想清楚,心平氣和地跟他們商議,你們卻不聽……即便想提醒太孫小心廣安王,私底下說就好,何必當著眾人的面提……本來還有機會同行的,只需用好話勸服太孫就行,如今你們卻把事情弄砸了……」

杜氏訕訕地,又道:「大姑奶奶,事到如今,不說都說了,你再怪我們也是無濟於事,不如想想該如何勸服太孫吧?他一向最聽你的話,看來還得你親自出面才行。不然,只怕他真要拋下我們沈家,拋下容兒,自個兒跟著燕王使者走了!」

沈氏無法,雖然身體狀況不佳,但要她眼睜睜看著娘家人惹怒了太孫與燕王,被遺棄在德慶山野之間受苦,她是萬萬不能忍受的,少不得要掙命了。於是她便讓杜氏與沈昭容合力將她扶起來,草草梳頭穿衣,再由杜氏背著她往正屋去,沈昭容緊隨在後扶住,免得杜氏力氣不繼,將沈氏摔下背來。

三女到達正屋的時候,爭吵的人已經換成了沈儒平、章放與胡四海。沈儒平叉著腰在那裡大聲道:「……既然是走水路去廣州港,又直接轉燕王派出來的海船,一路上能遇到幾個人?只要行事謹慎些,壓根兒就不會被人撞破,為何我們一家不能隨行?!」

章放冷笑說:「你真是越發糊塗了,方才沒聽清楚呂先生的話么?危險不在路上,而在德慶本地!你是登記在冊的軍戶,又是流放來的,誰會放你走?你一旦失蹤,衛所不會查么?萬一追查到太孫坐的船上,官兵把整艘船都扣下來了,太孫的身份秘密還能保得住?還有,你們能調入德慶,是我們家擔保的,你就這麼走了,我們如何跟官府交待?你成天怪我們不顧親戚情份,不肯給你們家白白送錢送糧,可你又哪裡在乎兩家的親戚情份了?!」

沈儒平不以為然地道:「你們章家既能把我們從東莞弄過來,自然有法子善後,不是說德慶千戶跟你們相熟么?只要他發了話,我們去了哪裡又有什麼要緊?誰還多管閑事來查呀?!」

章放聽了怒不可遏:「你我兩家都是流放來的,豈是尋常軍戶可比?!若是千戶大人發句話,就能隨便放人走的話,我們何必還要留在此地受苦?!你別站著說話不腰疼!」

胡四海則在旁冷嘲熱諷:「章二爺,您就不必與他廢話了。沈大爺的心思倒也簡單,當初在東莞時,他就跟我說過,要瞞著章大奶奶悄悄兒聯繫上你們章家,讓你們知道太孫的下落,好給章大爺捎信過去,接了太孫和他們回去呢。結果如今信已送到了,燕王也派人來接了,就因為不能帶他們家人一塊兒走,沈大爺覺得太孫也不必走了。沒有了沈家,太孫還回京城做什麼呀?!」

沈儒平大怒:「你個閹貨在胡說些什麼?!」

「小的也不過是說出您心裡的想法罷了,何必惱羞成怒?!」

屋裡吵成一團,章寂祖孫倆坐壁上觀,呂仲昆與朱翰之沉默冷坐,而太孫朱文至則坐在正位上,手撐額頭,臉上隱有怒色,卻絲毫沒有制止胡四海的意思。

沈氏在門外見此情狀,心下暗驚,忙示意沈昭容,後者也正心驚膽戰呢,會意地點點頭,顫抖著聲音叫了一句:「太孫殿下,姑母過來了!」

朱文至抬頭見是沈氏,吃了一驚,連忙起身迎過來:「姨母您這是做什麼?您本就病得重,原該靜養才是,隨意挪動,萬一病情加重可怎麼好?」說著還用一種不明的目光看向杜氏:「舅母,您不該讓姨母過來的!她的身子怎麼經得起?!」又看了看沈昭容。

沈昭容連忙低下了頭,臉色煞白,心跳得飛快。不過她認為自己只是聽命行事,只盼著能早些向太孫解釋清楚,以免他誤會了自己。

杜氏正搖搖晃晃地,哪裡有力氣回答?沈氏正抬頭要替弟妹辯解一句,卻沒想到杜氏已是力竭,一口氣跟不上來,便向旁歪倒,連帶地沈氏也從她背上跌了下來,慌得朱文至與沈昭容連忙上前扶住,但沈氏還是被顛了個頭暈眼花,而杜氏則直接癱倒在旁,只有喘氣的份了。

沈儒平慌慌張張地跑過來查看自家大姐的情形,見她只是腿腳有些疼痛,頭有些眩暈,神智還算清醒,也沒有大礙,方才鬆了口氣,便轉頭去數落妻子:「大姐病得這樣,有什麼事非要折騰她?若大姐有個好歹,我絕不會放過你的!」如今太孫馬上就能得到燕王強援,東山再起指日可待,而大姐沈氏又是太孫最尊敬的長輩,這時候可不能出岔子。他心裡雖明白妻子是想帶大姐來給自己解圍,但做法實在是魯莽了。

杜氏正累得半死,乍一聽這話,幾乎翻著白眼暈了過去。

沈氏那邊則在安撫太孫:「沒事,姨母一切都好,你不要怪你舅舅舅母,原是我聽說了這邊發生的事,心裡擔心你,因此才硬逼著你舅母背我過來的。」

朱文至抿了抿唇,叫過胡四海:「幫忙把姨母扶到椅子上坐下。」胡四海自打沈氏進門就渾身不自在,正想找地方躲呢,聽到小主人發話,也只得硬著頭皮上前攙扶了,待把沈氏安置好,他便慌忙避了出去。

章家人們相互對視一眼,都是微微一笑,也不出聲。

朱文至低頭勸沈氏:「這裡自有姨祖父與呂先生他們替我做主,又有弟弟幫著出主意,姨母不必擔心。您身子不好,正該好生休養才是,怎能拿這些瑣事來煩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