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落平陽 第十三章 謝恩

恐懼憂心之餘,沈氏沒忘記追問更多的細節:「小少爺當時是往哪個方向走的?你們事後就沒追上去找?章忠沒跟你說清楚么?那位主兒是絕不能出差錯的!」

章忠妻子只是一味哭泣:「小的真沒留意他們去了哪裡,當時小的男人被官兵押住,差一點丟了性命,小的嚇得魂飛魄散,哪裡顧得上別人?不過小的父親事後查過,說是那位小少爺大概是從庄後的小路走了。小的真沒再看見過他們,他們也沒回來。」

沈氏追問再三,章忠妻子都無法提供更多的細節了,只說官兵來搜庄前,章忠曾經單獨跟那位「少爺」主僕倆有過短暫的交談,當時她不在場,不知他們談了些什麼,只隱約知道章忠是在勸他們儘快離開。

沈氏得了這個線索,立刻絞盡腦汁思索起來。既然章忠在官兵搜庄前就勸過太孫與胡四海離開,很有可能也跟他們商議過躲藏的去處。她事先曾經吩咐過章忠,命他帶人躲在那個不為外人所知的新置田莊里,等風聲過去了再出來打聽消息,她也會隨時派人向他們傳達指令的。只是章啟意外被捕,章家被圍,她動彈不得,才使得原定計畫出現變數,更沒想到官兵居然會查到那個新莊子。想來可能是因為她派心腹家人買下莊子時,雖是掛在章忠妻子娘家名下,但章忠是章家人卻不是秘密,馮兆南不肯放過任何一絲可能,才會派人去搜索的。

還好,她之前也想過這個可能性,因此吩咐章忠,若是情況不對,就向李家和沈家求援,其中又以李家為佳。沈家是太子妃娘家,目標太明顯了,比不得李家,本身就是勛貴之後,又是大族,人多勢眾,也跟好幾家皇親國戚聯過姻,便是越王也輕易動不得。

想到這裡,她便三兩句打發了章忠妻子,叫過親信大丫環金枝:「先前打發去沈家和李家的人可回來了?我父親可曾被釋放回來了?」

金枝卻紅著眼圈道:「已經回來了,因少夫人在見客,我們不敢打攪,才沒報上來。」

沈氏見狀有了不好的預感:「怎麼?我父親可是傷得很重?」

金枝哭了:「老爺還在大理寺呢,聽說傷得不輕,又生了重病,家裡人去探了,都說怕是要不好了。好不容易等到皇上下旨,卻是將老爺革職,連少爺的官職也被撤了,夫人受不了打擊,已經昏了過去,家裡亂成了一團。」

沈氏如遭雷擊:「怎會這樣?!」

「少爺少奶奶遣人在外頭四處打聽,通沒個準話,只聽得有人說,是因為皇上惱了太子妃的緣故,可究竟是為什麼惱的,卻說不清楚。」

沈氏盯了金枝幾眼,見她目光閃爍,已猜到幾分。太子正妃,她的親妹妹沈約,為了讓親生兒子更加安全地逃離皇宮,逼迫庶子廣安王替死。廣安王到底是皇家血脈,太子親子,皇帝知道了真相,心裡在慶幸嫡孫平安的同時,也會對下此決定的媳婦生出嫌隙吧?

沈氏咬咬唇,暗暗嘆息一聲,又問金枝:「沈家已經亂了,那李家呢?派去的人見到三姑奶奶沒有?」

金枝又哭了:「李家也不好了!去的人說,李家已經被抄了家,三姑奶奶和姑爺他們一併被鎖拿入官了呢!因瞧著不好,他怕被牽連進去,遠遠看見了三姑奶奶和表少爺小姐們被押上囚車,才回來報信的。」

沈氏的臉色再度變得蒼白:「可知道是為了什麼事?!」沒理由呀,李家又不曾參與越王與馮家的謀逆,皇上既已醒了,為何反要處罰太子的外戚?就算是因為太子妃所為遷怒,一個沈家就足夠了!

金枝哪裡知道是為了什麼事?連派去的家人也沒打聽出來,只知道前來押人的都是禁衛軍。沈氏心知定然有異,心下紛亂如麻。這時候,常氏的丫環來請她,她只得收拾心情去見婆婆。

章寂已經隨常森進宮去了,常氏放下心中大石,卻又開始為子孫的未來而擔憂,多日來為了支撐大局而強壓下去的疲憊與虛弱湧上心頭,讓她整個人都彷彿蒼老了十歲似的,連鬢邊的白髮也驟然增添了許多。

見沈氏來了,她勉強露出一個微笑:「你來得正好,家裡的事算是安定下來了,我們也該早些把文龍和元鳳接回來,省得他們在外頭吃苦。」

沈氏苦笑:「母親說得是,只是……當日媳婦兒交待劉嬤嬤時,特地吩咐過她,若是家裡情形不好,就立刻把孩子送到北面世子那裡,不要耽誤時間,以免被人找到。都這麼多天過去了,孩子們怕是……」

常氏訝然,有些無語:「你就是太謹慎了,叫我說你什麼好?就那兩三個人,帶著兩個不到十五歲的孩子,哪裡能趕上千里路?現在可怎麼辦?派人去追,一來一回的就耽誤功夫了!」

沈氏低頭認錯:「媳婦知錯了,一會兒就命人追去,想來他們走不快,只要派了快馬,不出幾日就能追回來。索性也不必接回京了,就讓他們直接回老家去吧?」

「也好。」常氏點點頭,疲倦地揉了揉額角,不經意地說起,「方才三舅老爺來時,說了一個消息,你還不知道吧?李家太太,就是你那三妹妹,告訴皇上派去找太孫下落的人,說太孫和身邊的內侍曾經找過她,只是她怕惹禍上身,只給了些銀子衣裳就打發了,如今太孫下落不明,皇上震怒,要處置李家呢。如今也不知道是什麼結果,你若是擔心,就悄悄兒打發人去牢里疏通一下,送些吃食衣物,別的事就不要多管了,咱們家如今也是自身難保。」

沈氏好不容易才壓下心頭的震驚,強忍著點頭:「是,媳婦知道該怎麼辦。」頓了頓,到底沒忍住:「若是太孫平安歸來,皇上是不是會網開一面?」

常氏漫不經心地答道:「那是當然,可如今上哪兒去找他呢?只盼著他聽到消息後,會自己回來吧。」

這要等到什麼時候?!

沈氏心急如焚,老父傷病纏身,李家生死不知,如果太孫遲遲沒有出現,難道要讓沈李兩家的人白白送命不成?!那個胡四海她是知道的,一向行事謹慎,哪怕知道皇帝已經清醒過來,恐怕也會再三試探過才肯將太孫送回,沈李兩家可等不了!

她該怎麼辦?

沈氏猶自苦苦思索著,在三房所住的院子里,明鸞也剛剛將自己偷聽到的真相秘密告訴了陳氏,還對她道:「母親不要再聽信大伯娘了!她真不是個好人!你再對她盲目信任下去,遲早要吃大虧的!」

陳氏半信半疑,而且懷疑的想法更多一些:「你這話該不會是瞎編的吧?從前你雖跟你大姐姐不大親近,但對你大伯娘卻一向很喜歡的,怎麼忽然說起她的壞話來?若她真的隱瞞了這樣的大事,你怎麼不早告訴我?」

因為那時候她連人都還認不清楚,不想惹禍!

明鸞當然不敢坦白真相,只能說:「那時候我也不知道她跟劉嬤嬤說的那些話是什麼意思,後來聽說太子死了,東宮大火,四叔又被抓走了,我才想明白了。那時我就想告訴你的,可你要照顧祖母,又有官兵守在門外,我怕被人聽見了,會給家裡惹禍,才不敢說的。」

陳氏想了想,道:「若她真這麼做了,也是人之常情,那是她親外甥呢!更何況,越王是謀逆,太子是冤死的,維護正統,乃是人臣之道。」她瞪了明鸞一眼,「你不懂事就算了,可不能冤枉了好人。你大伯娘待咱們母女不薄,平時多有照顧不說,你出的那個餿主意,叫你四嬸聽了去,雖救下了你四叔,卻害得他夫妻分離。你大伯娘生怕我受你祖母責怪,還出面擔下了這個罪名呢。她若是心裡藏奸,又何必如此?」

明鸞急得跳腳:「一點小恩小惠,順水人情,就把你收買了嗎?你不說,她不說,誰知道那主意跟你有關係?如果不是四嬸一去不回,又把四叔給救下來了,出面領功的就是她了吧?你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呢!」

陳氏臉色一沉:「你說的這是什麼話?我素日教你的禮數都學到哪裡去了?你以為這是在誰面前撒野?!」

明鸞氣得直咬牙:「表面上守禮節做好人多容易啊!母親真是教得太對了!將來我也學大伯娘似的,表面上做得完美無缺,背地裡害了人,別人也想不到是我做的!」

陳氏臉色更難看了,起身開箱取出一根一寸長的舊竹板,回頭板著臉道:「把手伸出來!」

明鸞怎會乖乖聽話挨板子?便冷笑說:「母親真是章家的好媳婦,大伯娘給章家帶來滅頂之災,你就因為私人交情,替她瞞下來不說,還要堅持她是個好人,怕是在母親眼裡,章家全家人的性命加起來,也不如大伯娘一個人重要吧?!」

陳氏一愣,臉色就變了,惱怒地瞪著明鸞:「你都從哪裡學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說的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話?!」

「我說的話是不是亂七八糟,母親心裡有數!」明鸞冷哼,「別以為我是個小孩子,就想著糊弄我。我年紀再小,也分得清是非曲直!想要做忠臣,沒關係,好歹也要跟家裡人打聲招呼,免得自家為了忠於儲君死了,還以為自己是個不走運遭了池魚之災的路人甲!」

陳氏聽不懂什麼是路人甲,但也知道池魚之災是何意,細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