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用過午膳的朱由檢已經在文華殿上等來了一群愁眉苦臉的重臣。
朱由檢的心情倒是不錯,這回李自成應該是沒跑了!孫傳庭的能力明擺著,6000戶西北騎士一定是能保質保量拉來的。
而且這段時間內廷和錦衣衛中的魏逆殘黨,還有被關在西苑的幾十個奸臣,都幡然悔悟,紛紛要求高價購買贖罪券!
最感人的是原南海子提督劉朝,為了抄好魏忠賢的幾個侄子和侄孫的家,都已經拼了,每天都帶著一群乾兒子干孫子守在幾個魏府,拋地三尺的抄啊!
不僅要抄金銀珍玩,而且還要抄土地、抄房產、抄明股暗股、抄閻王賬的借條子、抄老魏家的奴僕丫鬟……恨不能把魏忠賢的侄子侄孫拆骨扒皮論斤賣了!
朱由檢上一輩子就認識這個劉朝,當時也沒覺得這傢伙辦差那麼用心……哦,當時也沒給人家改過自新的機會,真是可惜了!
為了抄家的事兒,這個劉朝累得人都瘦了兩圈。昨天傍晚剛剛把幾箱子賬本給送到文華殿了,還報了數目——抄家所得的土地總共有一百五十萬畝!其中三分之二是詭寄在魏忠賢的幾個侄子名下的。宅子有三十多處,其中北京城內有十處。鋪子有三四百間,半數在北京,還有一半在通州和天津衛。珍玩寶貨不計其數,都一一封存送到宮中了。黃金、白銀、制錢、綾羅綢緞等等,摺合白銀大約是一百五六十萬兩……不是很多,但那都是現金,沒有包含債權。各種債權,只算本金就有三百餘萬兩!
另外還有不少明股暗股……朱由檢知道這些股份是特別有價值的!倒不是能賣多少錢,現在明朝也沒股市啊,就算有股市也不能把這些股份賣了。因為這些股份都是「罪證」啊!
呵呵,魏忠賢是股東,這個商號還能好得了?
得贖罪啊!
聽劉朝報完賬,朱由檢都有點喜歡上魏忠賢一家了……他的那些侄子、侄孫還是不殺了,得把他們留著,都是如山鐵證啊!
誰被他們咬一口,那就不是丟官罷職,而是身敗名裂了。
當然了,東林君子是不怕的……他們一個個鐵骨錚錚的和魏忠賢進行了堅決的鬥爭,說他們是逆黨就太荒唐了。
但是朝堂上的閹黨都害怕啊!沒有魏忠賢的家裡人亂咬,孫承宗都要上一大堆的彈章,要是有了「鐵證」,他們還能活?
而奸臣怕了,才會好好乾活……幹活幹得都愁眉苦臉的,一定很辛苦吧?
看見奸臣們一個個都愁眉苦臉的,朱由檢的心情就大好了。等臣子們行完了大禮,就笑呵呵讓他們平身了。
「諸卿,」朱由檢笑吟吟的看著他的大臣們,「今兒有什麼事兒要上奏啊?」
「陛下,」首輔大學士黃立極聞言就出列上奏道,「遼東經略王之臣上奏說世代游牧於遼河河套一帶的蒙古察哈爾部近來正大舉西遷,似乎要往土默特川而去。」
「哦,」朱由檢輕輕點頭,笑道:「林丹汗那是叫黃台吉打慘了,想要西遷去吞土默特部的地盤……察哈爾部這一走,薊州、宣府、大同三鎮可就有點懸了!」
這位反應倒挺快……只是怎麼一點不著急啊?
下面的大臣看見崇禎還是那副氣定神閑的樣子,心裡都打了問號——這位是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呢?還是真有辦法能對付?
「陛下,」左督御史孫承宗看到有發揮軍事才能的機會,急忙出班上奏,「臣有一策,定可叫那黃台吉不敢分兵西進襲擾薊州、宣府、大同三鎮!」
朱由檢瞅了他一眼,「孫卿,你有何良策?」
他當然知道孫承宗沒有什麼良策了……遼鎮那些人野戰打不過黃台極那是硬道理!
「臣建議加固和擴建錦州城池,同時重修大凌河堡和小凌河堡。」孫承宗道,「大、小凌河堡位於錦州以東三十餘里,依託河道,地形險要。若為我有,則進可攻廣寧,退可護錦州,實乃兵家必爭之地……」
「什麼兵家必爭之地?分明是喪師辱國的絕地!」孫承宗的話還沒說完,王在晉已經嚷嚷起來了。
這王在晉和孫承宗可是冤家對頭!當年老王在熊廷弼壞事後主政遼東,收攬殘部,退守山海關,準備在山海關外再築重城,以求萬無一失——實際上就是要死守山海關,暫時不考慮收復遼東的大計了。
而他的這個布署遭到了袁崇煥、沈棨、孫元化等遼東前線幾個文臣的反對。官司打到首輔葉向高那裡,老葉拿不定主意,就讓當時的大學士管兵部事孫承宗行邊。結果孫承宗接受了袁崇煥等人的觀點,回京之後告了王在晉的刁狀,把王在晉趕去南京吃閑飯了。這還不算完,然後孫承宗自己就頂了王在晉的缺,去督師遼東,實行他的修城計畫了……修著修著,錢就不夠了!
不過最近孫承宗又打聽到朱由檢抄家賣贖罪券搞了點錢,所以就想繼續自己「步步為營、堡壘推進」的大計。
而他一提什麼「兵家必爭」,王在晉立馬就跳了。倒不是心疼錢,而是野戰真的打不過啊!
孫承宗的辦法是當年北宋錘西夏的招,但是東虜不是西夏啊!當年西夏李元昊死後,北宋西軍和西夏野戰並不吃虧。
野戰不虧,你才能在橫山築壘,步步逼近啊!要不然你怎麼築堡?堡壘沒築好,就得讓人打了。
而明軍和東虜的野戰虧大發了,你修什麼大凌河堡、小凌河堡的,風險可大了。到時候修一半讓人圍困了,你還得去救!人家正好打援割人頭。遼東賬面上有十一萬大兵,實際上不知道有沒有六萬,架不住東虜往死里打的!
朱由檢卻抬手阻止了王在晉,「王閣老,你讓孫先生把話說完!」
孫承宗看到朱由檢的態度,頓時受了鼓舞,接著建議道:「前任遼東巡撫袁崇煥精通軍務,先後兩次在寧遠大敗東虜,可以大用。臣推薦袁崇煥為遼東經略,主持全遼軍務,遂行堡壘推進之法。」
朱由檢又看了眼王在晉。
王在晉道:「袁崇煥此人言過其實,絕不可為經略,最多只能讓他守一城一堡。」
朱由檢似乎有點難以決斷,沉默了一會兒,又問王在晉道:「現在察哈爾部西遷,東虜必然會乘機西進,全有遼河河套,甚至有可能更進一步佔有壩上草原。到時候薊州、宣府、大同,都在東虜兵鋒之下,當如奈何?」
「唯有加強三鎮守備,並在遼南旅順、金州之地屯兵築城,以為牽制。」
「那是準備挨打!」孫承宗插話道,「由山海關到大同,將近2000里長牆,只要一處破口,東虜就會殺進關內!這2000里長牆,如何防備?」
王在晉道:「可以放棄錦州、寧遠……調寧錦之兵分守薊州、宣府、大同。」
王在晉的主張還是保守挨打……
「一派胡言!」孫承宗怒吼道,「關外之地,都是祖宗所留,將士浴血所保,怎可捐棄?」
朱由檢看著兩個老頭爭的面紅耳赤,居然噗哧一聲笑了起來:「二位稍安,朕已有主張……速召袁崇煥和毛文龍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