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天朝帝國之崛起 第0930章 窮啊,真的窮啊!

南京紫禁城,奉天殿,暖閣當中,北洋總督沈廷揚正在向朱皇帝和兩府重臣們說著他在北方的所知所見。

「……河南、河北、山西,還有山東的西北和順天府一帶真的是窮啊!城池破敗,田地荒蕪,河道淤塞,道路阻絕,百業凋零。北地百姓大都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弱者賣兒賣女,乞討求活,強者嘯聚山林,無法無天。各處府縣,面對此情此景,全都是一籌莫展啊!」

沈廷揚說的事情基本屬實!

大明的北伐中原之戰打得其實並不激烈,在大部分地方,戰爭都是以清軍的主動收縮的明軍的快速接管的方式在進行,只有少數地區發生了激烈的交戰。

但是跟隨大明王師進入北方戰區的南方奸商(其實大多是南下的北方商人)卻嚴重摧殘了北方的小農經濟,造成北方的小農大量破產,即便還沒破產的小農,他們的生活水平也不如早先被大清統治的時候了!

這事兒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只要懂一點經濟史,就知道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沒有什麼地方的小農經濟可以在完全敞開大門的情況下,硬抗住資本主義這隻洪水猛獸的!

現在大明東南已經跑步進入了資本主義初級階段,商業發達,金融初興,手工業生產已經達到了工場手工業後期的水平,特別是和民生休戚相關的紡織業的競爭力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產自東南的棉布、絲綢、瓷器、鐵器隨著王師和南商進入北方後,非常輕易的就摧毀了弱小的北方民營手工業。

而北方民營手工業的主體,其實不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工匠,而是在小農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女織」。男耕加上女織,才構成了北清經濟的基礎。北清的稅收也是與之相應的租庸調,其中的調就是收取布匹(棉布或麻布)。而布匹又在極度缺乏白銀,劣質銅錢又過多的北清經濟中扮演著貨幣的角色。

也就是說,北清小農的貨幣收入就是女織所產的劣質布匹!而北清小農中的富戶又收藏了大量的劣質布匹,這些布匹是他們從事商業活動的資本——北清雖然抑抑商,但並不是沒有商業,北清的小農之間同樣存在貧富。

在劣質布匹擁有貨幣功能的情況下,其價格當然是被抬高的,所以面對如洪水猛獸一樣湧來的價廉物美的松江布,北方的劣質棉布和麻布在一夜之間就完全失去了市場!

這不僅意味著北方小農經濟中佔有重要成分的女織無法維持,還意味著儲存了大量劣質布匹的商人們在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失去了這些小商人後,原本在清朝統治下花了十餘年時間才慢慢建立起來的北方商貿網路也徹底崩潰。而來自南方,擁有雄厚資本和王師為後盾的商人則迅速的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路,而他們所販賣的手工業品,全部來自東南……

沒有了微小的手工業提供「貨幣」收入,北方的經濟自然一片凋敝!

另外,三年攻戰對於農業生產和社會治安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土地荒蕪、盜匪橫行、城池破壞,還有水利設施缺乏維護,漕運系統大規模癱瘓,都在預料之中。

總之,現在北方的情況就能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窮!

都快窮死了!

「朝廷也窮啊!」鄭芝龍也開始哭窮了,老鄭的臉孔耷拉著,一副馬上就要破產的模樣兒,「幾十萬大軍還沒有回來,軍費開支大得驚人,北方的幾個藩鎮還要花錢移動或設置,眼看著還要出兵草原,北京城和天津城都要花費巨資修繕,天壽山皇陵也要修……對了,還有黃河、運河、大清河、永定河、衛河都要修,不修好了不能通航,時不時還要發大水。

林林總總加在一起,幾億銀子砸進去都不夠啊!如果朝廷還要還都北京,那,那……這個戶部尚書我可干不下去了!」

大富鄭芝龍哭完窮,就輪到大明最富朱慈烺來哭窮了!

朱皇帝也是一臉的不開心——那麼窮,怎麼開心得起來?

他先嘆了口氣,然後才道:「還都是還不起的……要還都就得恢複大運河,要恢複運河就得糟蹋淮河,咱們在黃淮運大工上花了那麼多錢,好不容易把淮河兩岸變成了糧倉稻海,難道要再恢複成原來那樣兩三年一場大水的樣子?現在江南省都不種糧食了,到處都是棉田和桑樹,米面都靠兩淮和兩湖供應。如果兩淮毀了,靠一個兩湖怎麼供應得上?沒有米糧供應,江南這棵搖錢樹也就沒了,到時候朝廷怎麼活?北方的幾十萬將士吃什麼?西邊的流寇又拿什麼去剿?」

在黃河南流之前,是沒有保運還是保淮的難題的,因為黃河泥沙再怎麼也不會流入淮河。但是在黃河南流之後,就存在讓黃河奪淮還是新開河道入海兩個難題了。

如果選擇黃河奪淮,那麼黃河泥沙就會在淮河下游淤積,這樣淮河水就不能順利排入大海,遇到雨水稍多的時候,泛濫成災就是必然的事情——淮河的水量多大啊!要沒入海口能不泛濫?

如果選擇新開黃河入海之道,那麼黃河下游和運河就會形成交叉,而黃河下游水流平緩,泥沙淤積速度很快,如果和運河相交,那麼沒幾年就會把交叉地段的河床抬得很高,運河就斷了。這也是個無解的難題,甚至沒有辦法用新挖運河河道的辦法解決,因為不斷抬高的黃河河床就是一堵高牆,攔在大運河面前,依靠17世紀的工程能力,根本無法逾越!

所以運河、淮河就是二選一!

而大明首都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人口的供應又是必須保證,不能出一點問題的!

所以不能單靠海運保障——這年頭海運靠風吃飯,如果夏季多來幾個颱風,也許就會造成北京的供應中斷!

因此首都在北京,朝廷就必須保運棄淮……一保一棄之間,就是平均每年幾千萬石的糧食減產!

對於人口數量接近一億五千萬的大明而言,就是一個致命的抉擇!

「陛下,」首輔魏藻德小聲提醒,「現在民心思歸啊……」

朱慈烺撇了一眼這位「智比諸葛」的名相,名相苦著張面孔,一籌莫展了。

朱皇帝長嘆一聲,道:「還都是不行的,但是願意回家的北人,咱們還是應該幫他們一把的……可是現在北地殘破,民生凋敝,就這樣讓他們回去,恐怕得活活餓死啊!所以朕琢磨著,是不是先在北地投一點錢,興水利,修道路,開港口,築城池,等北方興旺起來了,再組織百姓還鄉,這樣可好?」

「好是好,可朝廷不是沒錢嗎?」魏藻德可憐巴巴的看了一眼大富鄭芝龍,鄭芝龍嘆了口氣——窮啊!都快窮死了!

「那就借錢吧!」大明最富的朱慈烺說。

「借錢?」魏藻德想了想,「向誰借啊?不是說北伐公債都沒發夠數嗎?」

朱慈烺看著魏藻德,道:「魏相,你有錢嗎?朝廷能不能向你借錢?」

「我?」魏藻德聞言就是一哆嗦——這是受賄的事情發了?不至於啊,沒收多少啊!還不到五十萬兩,怎麼就事發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