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讀《蘇東坡傳》

平生最愛東坡文字。十來歲時,在昆明鄉下,初讀前後赤壁賦,那是父親要求我們背的。文中情景「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臨萬頃之茫然」,使人如置身其中;議論雖不太懂,卻也易讀易背,好文章總是容易記得。後來又迷上了東坡詩詞,也深慕東坡為人。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我玩味了幾十年,到現在才真的體會了那分量。蘇東坡除留給我們寶貴的文學遺產外,還留下了造福百姓的各種工程,我覺得他真是了不起。其實我的了解很不全面,今年初始,讀了林語堂著《蘇東坡傳》,才了解到他偉大人格的精髓。

寫古人的傳記,很難。我們沒有見過傳主,不認識他,只能憑藉文字材料,這就要用得準確。最怕的是,望文生義,斷章取義,連編帶造,幻想豐富,寫出來的是傳記作者想像的人物,和傳主相距何止十萬八千里。這本《蘇東坡傳》也是憑材料寫的,但它把握了材料的真意(好在那時還不需要現在這樣深奧的「辨偽學」),一幅幅歷史畫面都是真實可信的。一部好的傳記需要駕馭材料的本領,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見識,甚至顯示出他自己的人格。

林語堂的名字也是大家熟悉的。慚愧得很,我以前以為,他只是寫點中國文化給西方人看,小說也不見得是上乘。可是這本《蘇東坡傳》,給了我們一個真實的蘇東坡。不只是他坎坷的遭遇,也寫出了他的精神,他的性格。沒有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寫不出的。讀完這本書,我對書的作者深生敬意。

蘇東坡關心人,關心民間疾苦,這是他一生的底色。書中舉出他的三件事情,說它們是人道主義的表現。他被貶謫黃州時,對當地百姓因貧窮而殺死嬰兒的情況深為驚駭,寫信給太守,呼籲制止殺嬰。他在信中敘述了殺嬰的情況,並做出建議:「公更使令佐各以至意,誘諭地主豪戶。若實貧甚不能舉子者,薄有以綢之。人非木石,亦必樂從。但得出生數日不殺,後雖勸之使殺,亦不肯也。自今以往,緣公而得活者,豈可勝記哉!」

元祐七年,南方連日大雨,洪水成災,百姓無衣食,在雨中奔走。而因為青苗法的關係,他們還背負了很重的債務,債主是朝廷。東坡親眼看到這種情景,夜不能寐,接連七次上表太皇太后,請求寬免貧民的債務。這七次表章可以看作一個文件。

他被貶海南,遇赦回到北方時,知道章惇獲罪流放,他給章惇之子的複信如下:

「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所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但已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主上至仁至信,草木豚魚所知。建中靖國之意可恃以安。所云穆卜反覆究繹,必是誤聽。紛紛見及已多矣,得安此行為幸。見今病狀,死生未可必。自半月來食米不半合,見食卻飽。今且連歸毗陵,聊自憩我里。庶幾少休,不即死。書至此,困憊放筆,太息而已。(一一〇一年)六月十四日。」要知道章惇迫害元祐黨人最厲害,把蘇東坡一直放逐到海角天涯的儋州。旅途中,多次刁難,不準坐船,經過懇請才能坐一段,還要限定時間。到達目的地,又不準住官舍,東坡不得不結茅而居。連最初允許東坡暫住官舍的太守也被革職。現在,章惇獲罪,也被放逐。東坡對他的態度是何等的寬容,充滿了同情關心。「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得安此行為幸」,關切之情,躍然紙上。

林公說這三個文件,是人道精神的三個文獻。東坡的人道精神還有多方面表現。諸如修水利,建醫院,舍藥方,賑災等。幾乎貫穿了他為官和被貶的全部生活。

書中還著重指出了東坡的民主精神。在他給門人張耒的一封信里,他說:「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實出於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顏淵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學同天下。地之美者同於生物,不同於所生。惟荒瘠斥鹵之地,彌望皆黃草白葦。此則王氏之同也。」又在給太皇太后的上書中說:「人雖能言,上下隔絕,不能自訴,無異於馬。」他主張每個人都應該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說出來,有關方面聽不到,人不如馬。如果根本沒有說話的權利,豈非更不如馬。他和司馬光的意見不同,但都不要求別人「從己」。自由發表意見,不算民主,必須要能自己自由發表意見,又能尊重別人發表意見的權利,才是民主。有一位年輕人問我:「西南聯大的時期,三校合作無間。那些人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物,怎麼能彼此合作?」我高中畢業那年,正值複員,西南聯大解散,我只是聯大附中的學生。但因父兄輩在世者漸少,便也常被問及當時情況。我想,先生們大多對中西方文化都有了解,有很高的素養,知道民主的真諦在不只發展自己,也要尊重別人。也就是現在常說的不僅要做到少數服從多數,還要做到多數承認少數的存在。如果多數要消滅少數,就算不得民主。這種精神千年前的東坡已經具有,是何等的可欽敬。

東坡的樂觀態度給後人精神的凈化和鼓舞,在這本書中也得到很好的表現。無論是在黃州的窮鄉僻壤或是在惠州瘴癘之地,甚至在大海的那一邊的儋州,居無屋,食無米,卻還興緻勃勃地和人談神說鬼。在惠州,曾建議修建公共水利;在儋州,自己造墨,幾乎把房子燒了。

東坡在黃州住了四年,又被調來調去,被任命為登州(今蓬萊)太守,只做了五天,就應召進京。這樣短的時間裡,他還向朝廷建議更改鹽稅。可惜出自何處,現在我記不得,也無力查,此傳未提此事。這在東坡的諸多功績中,也許不足道,但這也是一件為百姓造福的事,所以當地居民一直懷念他,編出了九朵蓮花的傳說。說是八仙過海的時候,來了九朵蓮花,其中一朵是為東坡準備的,可是他沒有去。看來,大家都覺得東坡是應該飄飄然坐在蓮花上的。

從書中記述看到,東坡有多位女性知己。他得到幾位皇后的關注,尤其是英宗的皇后,也是神宗的皇太后,又是哲宗的太皇太后高氏,極欣賞東坡的才華。東坡的政績大多得到她的支持。東坡的原配和繼配,兩位王夫人都很賢德,侍妾朝雲,雖然沒有得到夫人的名分,在東坡生活中卻有極重要的地位。以前以為她是杭州名妓。此傳中說,她是蘇夫人在杭州買的小丫鬟,進府時只有十二歲。曾見東坡一篇文字,說朝雲入府時並不識字,大概是丫鬟較確切。不管她的出身如何,朝雲極美且有慧根,是無疑的。秦觀說朝雲「美如春園,目似晨曦」。《紅樓夢》第二回,賈雨村論到異氣凝聚,從而產生一些不平凡的人物,也提到朝雲,把她和薛濤、崔鶯、卓文君並論。朝雲隨侍東坡,遠涉蠻荒,身染瘧疾而亡,惠州現有朝雲墓,上有一亭,名為六如亭。我曾想為朝雲寫一小說,題目就叫作《六如亭》,也曾想寫一篇《五日太守》,講登州事。像我的許多胡思亂想一樣,只在腦中馳騁,永遠不得出世。

林公寫到東坡停止呼吸,便停了筆,沒有寫他葬在何處。我偶然得知,東坡和子由葬在河南郟縣,今屬平頂山市。不知什麼緣分,他們長眠在那裡。我很想去瞻仰,不過看來是無望了。現在只能在室中行走,以幾步路當作萬里之行。

環顧陋室,斑駁如抽象畫的北牆,懸有東坡手書(拓片)「海山蔥曨氣佳哉」那首詩,尚稱平展的南牆掛著高爾泰兄書寫的《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詞是我點的。案上攤著《黃州寒食帖》:「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手裡再拿著這樣好的《蘇東坡傳》,我還有什麼不知足呢。

本書原著是英文,林公的英文當然是十分漂亮的,可惜我不能讀了,這是永遠的遺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