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莫斯科到彼得堡 做人與做文——《生命冊》獲獎感言

八月十六日,接朋友電話,說:你獲獎了。

自一九七七年始,曲指算來,已有三十八年頭,寫過十部長篇。花甲之年,獲獎了。應該說,這是一種鼓勵和鞭策。

我出身於工人家庭,父親是個鞋匠。父親自十二歲進城當學徒,先是給老闆打工,後來成了國營鞋廠的工人,六十歲退休,整整幹了四十八年。父親是做鞋的。父親生病前,曾給我做過一雙皮棉鞋。二十二年了,這雙皮棉鞋如今還在鞋櫃里放著,每年冬天都穿。應該說,父親是個好鞋匠。我不知道,我的作品,二十二年後,還有沒有人看?有一次下鄉,一個農民問:你幹啥的?我說:「作協」的。他問:哪個廠?我笑了。他說:哦,個體戶。是呀,我也算是個體手工勞動者。如果有「廠」的話,我不知道我的「產品」能不能超過父親。從時間來說,父親幹了四十八年,我也才寫了三十八年,還需要繼續努力。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小鮮肉秒殺老作家》。這是說時代變了,風向也變了,文學在類型化,純粹意義上的文學已經走下坡路了。那麼,什麼是好呢?是啊,時代是變了。可這麼多年過去了,《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又該如何評價?我想說的是,文學還是有標尺的,時間就是標尺。只是因為我們努力得還不夠,那就繼續努力吧。

感謝評委們的厚愛。

感謝我的平原。感謝平原上的風。感謝平原上的樹。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