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樁事,就是十方叢林草擬的那份詔令。
張陽明看了看沈雲敬,見沈雲敬一門心思盯著地板,只得自己出面道:「前些時日,下觀的同道們上了一個疏文,希望以總觀的名義下詔,明確館閣修士和十方叢林同道們的……呃……職司區別……」說著,將身旁一個紙袋子打開,取出一沓稿紙,給每一位真師遞了一張。
經張陽明批改過的《館閣修士不入十方叢林詔(擬)》很簡單,將原來的八條理由刪掉了五條,只剩三條,即修士無時間也無精力處理俗務、修士打理俗務會令道心蒙塵、十方叢林原有體系無法處理修士的升轉遷黜。這是一份打了折扣、用語儘可能委婉的詔令。
對於簡寂觀下觀的俗道們來說,這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關係著十方叢林舊有體系能否延續,所以大家同心協力,眾志成城,以超乎尋常的勇氣泡製而成這份疏文,又經張陽明之手修改,想要以諸位真師們能夠接受的委婉方式呈遞上去,最終獲得通過。
但對於真師堂這些道門大修士而言,卻是一件再小不過的事情,所以儘管張陽明之前便以飛符通報過各位真師,但真正用心琢磨過這件事的並不多。
器符閣的楊真人便是其中一位,她是前天收到飛符的,當時隨意看後沒有多想,只是帶著一個疑問打算問問張陽明:「張監院,這份詔令有什麼意義么?修士打理俗務,當然會影響自身修行,用不著下達詔令,他們也不會去十方叢林擔任道職吧?這豈非多此一舉?」
張陽明道:「絕大多數修士們當然都是一心修行的,他們不會去擔任道職……」
剛說到這裡,便被楊真人打斷:「張監院的意思,還是有少數修士在十方叢林擔任道職?」
張陽明道:「的確有這麼一位,是四川龍安府谷陽縣的方丈趙致然,他同時也是華雲館修士,是江鍊師的弟子,如今黃冠境的修為。」
楊真人思索片刻,問:「你說的這個趙致然,似乎耳熟?」
許雲璈介面道:「楊真人還記得前年夏秋之時,玉皇閣和華雲館聯名報上來的《正骨經》么?」
楊真人恍然:「啊,原來是他。」當下十分好奇,問道:「他為何要在谷陽縣擔任方丈?」
張陽明來之前略做過些功課,當下將趙然的簡歷大致說了。
楊真人道:「原來如此,這麼說來,此人正根骨之前便在十方叢林之中擔任道職,倒也情有可原,只是他為何不辭了道職,專心修鍊呢?入修行五六年而至黃冠……正骨後明顯資質和根骨都是上佳之選……是在江鍊師門下不得志么?還是說他的功法不適合靈劍閣一脈的傳承?江騰鶴我也算了解,劍術超絕,在年青一輩中是頂尖的,回頭我去問問他,若是他這弟子當真不適合修行靈劍閣功法,可以來我門下試試,如此資質根骨,又是為道門立過大功的,耽誤了總是可惜……」
她這話一說出來,張陽明頓時非常尷尬,一時間也不知該說什麼好,反是另一頭的雷霄閣杜天師把話頭接了過去:「這個趙致然我也曾有耳聞,剛才張監院說,趙致然曾任過君山廟祝,想必便是這一位了。我家中有位小輩去年走了一趟谷陽縣君山,和這趙致然比試了一場,言辭中很不服氣,但承認確確實實是敗了。」
楊真人興緻盎然地問道:「是哪一個去的君山?星衍?星濤?還是星浚……」
杜天師道:「是星衍,那孩子當年你還抱過的,呵呵。」
楊真人道:「原來是星衍,聽說他修為不俗,在同輩中可謂翹楚,他比試輸了?」
杜天師道:「不錯,他說這趙致然擅長的是陣法,的確不是靈劍閣一脈的劍術。不過他對君山的感觀很不錯,一直說要尋個機會再去君山看看。」
兩位高修這麼一聊,就把樓給聊歪了,張陽明和沈雲敬相顧無言,略感有些不自在。
還是張雲意把話題拉了回來:「陽明,你們下觀提議草擬的這道詔令,是因為趙致然么?」
張雲意回歸正題,張陽明暗自鬆了口氣。他和張雲意都出自龍虎山張家,分屬同族,算起來,他的輩分要比張雲意還高,但張雲意是龍虎山的當家人,又是道門最頂尖的大修士之一,所以很多涉及修行的事宜,其實都要聽張雲意的安排。
這份疏文的事情同樣如此。前兩天的時候,他和張雲意有過一次當面談話,把自己不得不為下觀道士們出頭的苦衷告知了張雲意。張雲意對下觀俗道們的願望表示理解,但對這份詔令並不看好。
商量來商量去,當時張雲意出了主意,在真師堂磋商這個問題的時候,把關注點轉向趙然這個特定對象,將矛盾集中在趙致然個人身上,而不是館閣修士這個群體,盡最大可能避免真師們的群體反感。
也就是說,張雲意並不同意出台這份詔令,但為了維護張陽明的地位,或者更直白一些,維護龍虎山張氏在十方叢林中的地位,也不反對採取某些措施限制趙然,部分滿足十方叢林俗道們的共同心愿,由此減緩張陽明在下觀承受的巨大壓力。
當然,按照張雲意的意思,哪怕是針對趙致然個人,成與不成尚在兩可之間,同時也盡量不讓張陽明沖在最前面。
於是張陽明道:「這篇詔令文本,是由我下觀典造院、方堂兩位執事聯名上奏,得到了八大執事房的一致認可,詔令的最初起草者,是典造院左殿主景緻摩。為了向諸位真師稟明其中的詳細來由,這位景殿主自告奮勇,從廬山趕到京城,如今就在元福宮外等候。」
楊真人再次插嘴:「是景家那個孩子?沒有資質根骨的,可惜了。當年……」
張雲意怕他再次歪樓,忙打斷道:「正是景家的子孫。陽明,便將他喚進來詢問吧。」
張陽明出了紫宸殿,到元福宮門外,沖坐在門房內的景緻摩招了招手。
景緻摩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見了張陽明的手勢,深吸一口氣,正了正衣冠道袍,跟在張陽明身後,入元福宮門,向紫宸殿行去。
一路上,張陽明叮囑道:「致摩,進了紫宸殿,說話要謹慎。我昨日就跟你說過,這件事情,大家的心愿是好的,但不能指望一次就成,這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