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 南陽美玉

南陽,這個坐落在豫西南白水之濱的小城,曾有過輝煌的過去。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定居在這裡。到周代,已成為申伯圍的都城。春秋戰國時期,它是楚國著名的冶鐵中心。西漢時,為全國六大城市之一。到東漢,因劉秀的帝業起於南陽,故被稱為陪都,號稱南都。其後,歷代皆為郡、州、府治所。正因為南陽在歷史上的這種地位,它在消費上的品位便一向不低。當世人發現玉這種美麗的石頭可作飾物、用品和禮器之後,南陽人便開始了對玉石的尋找和對玉器的雕琢。

南陽人對玉石的尋找,傳說完成於一個午後。那個午後,一幫負責尋玉的人走到了南陽城北的獨山腳下,他們在一次次失敗之後,一個個又渴又累又沮喪至極,就一屁股坐在了幾棵古樹下,都說再也不尋玉這種東西了,都說咱南陽可能根本就無玉。沒想到就在他們歇息的當兒,忽見不遠處出現一頭渾身發著翠色光暈的牛,眾人覺得新奇,此處何以會有這種毛色的牛?便起身想走近了看,那牛見眾人起身,扭頭就向山坡上的一處石壁前走,眾人緊跟著,想牛到石壁前必然停步,未料那牛走到石壁前,頭一低,轟然一下鑽進了石壁里,眾人驚住,待凝目細看,發現在牛鑽進石壁的地方,散落著許多精美的玉塊,有白玉、綠玉、黃玉、紫玉、紅玉和黑玉,眾人大喜,原來那牛是一隻玉牛,是引領我等來發現這玉礦的……

自此,南陽人開始在獨山采玉,並將這種潔凈度和硬度很高的玉石,命名為獨玉。

獨玉質地細膩,色澤豐富。有數十種顏色,其硬度僅次於緬甸翡翠。隨著獨玉雕品向四面八方的傳播,獨玉便成了和岫玉、和田玉並列的名玉。

獨玉的發現,為華夏大地上的玉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同時,也使南陽的玉雕業開始興盛發達起來。到漢朝,獨山腳下已出現了玉街寺,人們開始用各種工具對獨玉石料進行加工,生產出各種各樣精美的禮器、用品和飾物。東漢的科學家張衡在他的《南都賦》中,曾盛讚家鄉的美玉「其寶利珍怪,則金彩玉璞,隨珠夜光」。到宋元時代,民間藝人磨製的玉雕產品,已開始向東南沿海的客人出售並轉賣海外。元世祖忽必烈在即將統一中國之際,命幾百工匠用獨山玉雕刻了一個巨大的盛酒器物「大玉瓮」,該瓮呈橢圓形,內空,可盛酒三百餘石。元世祖就用這個玉酒瓮,在勝利之後大宴群臣。此瓮後置北海廣寒殿中,至今仍陳北海公園的團城。到明朝末年,南陽的玉雕業從業藝人已達千人,當時南陽城的許多街巷裡,都有玉雕藝人在忙碌,他們多是後坊前店,自產自銷。到清朝,南陽玉器的聲譽越加高了,西域的許多商人尤其印度玉商,不再滿足於中間經銷商的供貨,而是不遠萬里,親到南陽購買玉器。據傳,當年的慈禧太后有一段日子心情鬱悶,在宮中總發脾氣,宦官們苦想著改變她心情的主意。一天,一個宦官向李蓮英告假說,我表哥是個南陽玉雕藝人,近日來京兜售他的雕品,我想出宮去看看他。李蓮英一聽,忽然想起,何不讓太后看看那些獨玉雕成的玉器,說不定她會因此心情好起來。就傳那宦官的哥哥帶著他的雕品進宮。那宦官的哥哥帶進宮中的雕品中,有一件是用獨玉雕刻的一棵綠豆秧,豆秧上結著青翠的豆角,而且在四片豆葉上分別卧著兩公兩母神態各異的蟈蟈。太后在宦官們的攙扶下來看那雕品,一見那些栩栩如生的蟈蟈就興趣頓生,就伸出手想去摸那些蟈蟈,那玉雕藝人不僅會雕玉,還會學蟈蟈叫,就在太后的手指要觸到其中的一隻蟈蟈時,他突然學著蟈蟈叫了一聲,嚇得太后猛把手縮了回來。眾宦官都笑了,太后也破天荒地呵呵笑了。笑罷後,太后說:這玉美雕工也好,小李子,我買了。據說,那個南陽玉雕藝人那次是背著好大一包銀子出宮的……

南陽玉雕的工藝一般分七道。其一是開料,就是把大塊的玉料裁成宜於加工的小塊,開料的方法或是依咎來開,或是按設計要求來開。其二是切玉,就是利用水凳上的扎砣,將玉料切成方塊和方條。其三是沖砣,就是利用沖砣這種工具。把方塊和方條玉料的方硬轉角沖成圓的。其四是掏膛,就是把已經雕琢好的瓶瓶罐罐,用工具掏空它的內膛。其五是打鑽,就是用椿木做成的鑽加金鑽粉在需鏤空之處打透花眼。其六是透花,就是在器皿的素身上琢花紋。其七是拋光,就是對已經做成的玉件進行打扮,用皮砣蘸著一定的磨料將玉件磨亮。千百年來,南陽的玉雕藝人苦心摸索。創造了許多新的獨特的琢玉方法和工藝流程,使得獨玉雕品越來越精緻空靈,看上去奇美無比。

南陽的獨玉雕品在走進王宮皇室和百姓家中的同時,也走進了中國玉文化的發展歷史。我國玉文化的源頭大概在新石器時代,那時的玉器形體大多是一些平面體、柱狀體的兵器,也有一些禮器和片飾,具有對稱、均衡、整齊、光滑和實用的特點。到夏商周時代,玉器的特點是器形單純簡練且具有象徵性、裝飾性,花紋趨於抽象化、幾何化和平面化,其風格與青銅器吻合。春秋戰國的玉器,已較為自覺地用對稱、平衡、排列、緊湊等規律來雕制,更加生動傳神。到了秦漢魏晉南北朝,南陽的雕刻工藝開始在華夏大地上發揮大的影響,它的一些技藝被普遍應用,它在結構上的創新也被人們承認。隋唐時的玉器形體誇張,氣韻生動。宋遼金時的玉器細部刻畫精鍊,真實自然。這些變化的實現,南陽的玉雕藝人也貢獻了一份心力。到元明清三代,我國的玉文化步入了鼎盛期。這時獨玉雕品的造型特點,也與當時的繪畫書法聯繫緊密,雕制時講究線如直尺,圓似滿月,姿角圓潤光輝。自民國以後,尤其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南陽玉器的聲譽日高,南陽近些年定期舉辦的玉雕節,吸引了全國各地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玉器商人,從而把南陽的玉器推向了全國各地和世界上許多地方。伴隨著玉器的遠銷,南陽的玉器雕刻工藝也對玉雕界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南陽拓寶玉器有限公司1999年承製的河南省贈送澳門特區的大型玉雕禮品——九龍晷,是目前南陽玉雕水平的集中體現,此作品採用了浮雕、鏤雕、圓雕等多種手法,把獨山玉的俏色設計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九條盤龍色彩各異,栩栩如生,如來自大自然般鮮活,似正在雲中翻滾般靈動。一般人看了這件雕品會為她的美麗驚嘆,內行的雕工看了會被她的雕藝迷住。

南陽的玉雕藝人並沒有滿足於過去的輝煌,他們還在不斷地創新雕技和創造新作品。丁亥年初春,我走進了南陽玉雕博物館,看到了拓寶公司用南陽美玉雕成的一套樂器,內中有玉編鐘、玉編磬、玉笛、玉二胡等十三種仿古玉石民族樂器。其中那套編鐘就有三十五個,共三層。第一層有八個,音質渾厚悠長,音域寬廣高亢,內里的和鍾,高一百一十厘米,重一百五十公斤。第二層的甬鐘有十八個,音質明亮清脆,處於音質中的核心地位。第三層有九個鈕鍾組成,最小的鈕鍾高僅六厘米,重二點四公斤,這層鈕鍾音質悅耳,聽上去如小鳥啼鳴泉水叮咚。這套編鐘能發出四個半八度,撞擊每個鐘的正、側面均能發出兩個音,音響效果是其他材料製成的鐘所無法比擬的。玉聲樂團的演員們當場給我們這些參觀者演奏了一曲《玉魂》,那玉質樂器發出的美妙樂音令我們如聽天籟,如痴如醉。

采日月之精華,集天地之靈氣而生的南陽美玉,代表著純潔、堅貞、富貴、平安和吉祥,已成為中華文明的載體之一。過去,她陪伴著我們的先祖涉過歷史的長河;今後,她還會伴隨著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