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 再愛田園

在中國漫長的農業文明時代,人和田園的關係非常親密,人愛田園愛得如膠似漆。也因了這愛,為田園的歸屬曾發生過無數的爭吵、械鬥和戰爭,產生過很多含著淚水和鮮血的故事。曾經,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中國男人最理想的人生追求。

但漸漸地,中國人對田園的愛意在變淡。

這種變化的起點說不太清,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化以後,這種變化越發明顯起來。最初,人們只是不再關心田園裡的收成,收多收少與己無關;後來,是像男人不再心疼自己女人一樣的不再疼她,任其貧瘠荒蕪;再後來,開始對她厭惡甚至有了恨意;最後,像那些對妻子不忠的男人一樣對她開始了背棄和逃離。

我們那一代,逃離田園的方法是去當兵。

接下來,有些人是想法子讓工廠招工。

後來,是考大學。

再後來,是進城打工、做生意。隨著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人們逃離田園的速度也更快了。總之,想盡一切辦法逃離田園,再也不和她相伴過日子。

不愛之後,就分手。實在無法分手的,便常常嘆氣:唉,咱命苦,只能困到在這田地里。在整個中國,已沒有幾個人真心實意地想種地。

細究人們不愛田園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其一,在田園裡勞作最苦。要受風刮日晒雨淋,要彎腰屈腿縮肩,要一身土一身灰,還怕天旱、水淹、冰雹砸,要對老天爺小心翼翼。

其二,在田園裡勞作回報太低。改革開放前,干一天掙的工分也就值幾分錢;改革開放實行分田到戶後,一畝地一年也就掙幾百元千把塊,連進城當個保潔工也比種田強。

其三,在田園裡勞作太乏味。聽不到音樂,看不到電影和歌舞,喝不到咖啡和干紅葡萄酒,沒有城裡的那份熱鬧。

其四,在田園裡勞作最被人看不起。種田人是中國最低等的人,誰都可以看不起他們,誰都可以嘲諷取笑他們。

但不管有多少原因,人都不應該不愛田園。因為,是田園,養育了我們,供給我們每天吃的東西,沒有田園,人類到目前為止還活不下去。

也因為,田園裡埋葬著我們先輩的骨殖,留存著太多的有關人和地的大道理。

還因為,田園能舒解我們心裡的緊張和陰鬱。面對春天綠油油的莊稼地,我們會丟下煩惱,心曠神怡;看著黃澄澄的秋季田野,我們會榮辱皆忘,歡呼雀躍。現在北京城裡的一些白領金領小姐和小伙,去郊區花錢租一小塊地種植莊稼,或租幾棵果樹養育,目的就是為了舒解他們在高樓大廈里積鬱起來的不快心緒。

歸根結底,田園是我們中國人靈魂的棲息地之一。我們應該重建和田園的親密關係,我們沒有理由不愛她。

可在城市化的今天,要讓人愛田園更不容易。首先需要政治家提高人在田園勞作的回報率,要讓一個勤快農民每年的收入和城市裡一個熟練工人每年的收入不錯上下。其次需要科學家把田園勞作的舒適度大幅度提高,要實現更高程度的農業機械化,要把對老天爺的依賴程度繼續降低。再次需要法學家把田園打扮得更加高貴,誰想糟蹋田園,必須像糟蹋女人那樣付出極高的代價。接下來就需要我們作家的出場,作家可以通過自己的作品呼喚人們對田園再生愛意,可以用自己的筆讓田園再添嫵媚。我們中原作家大多來自農家,對田園有充分的了解,寫這個不會太費力。

我們要敢於在作品裡展示田園的魅力並讚美她,對那些破壞田園的人要敢於譴責,不要認為這是在呼籲向農耕經濟倒退。

要敢於去揭露大工業的醜陋之處,讓人們對污染嚴重的一些工業項目上馬保持一份警惕,不要認為這是在反對工業化。

不要對城市裡的齷齪也去獻媚,要敢於對城市的無序擴展表示反對,不要認為這是在逆潮流而動反對城市化。

我堅信,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再愛田園是世界各國各民族都面臨和關心的問題,目前世界上城市化程度高的國家,已開始意識到對田園保護的意義,這類作品寫好了,應該能走出國界,贏得世界上更多讀者的注意。

上帝也會嘉獎我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