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504章 殲-11B和棍子A

「這個飛機研發之初是按照高敏捷性戰機來搞的,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美國空軍希望擁有一款能夠和蘇聯拼數量並且對蘇聯形成壓倒性優勢的制空戰機。簡單地說這個飛機就是空優戰機。」

「美軍根據越南戰爭的教訓,以大量的F-4作戰經驗作為支撐,針對當時的國際軍事環境做出了研發該型戰機的決定,當初的考慮是希望作為一種北約制式的戰場戰鬥機來列裝的。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到今天生產總量已經接近五千架,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戰鬥機。」

易小易侃侃而談,他們飛機製造廠顯然對世界各種主力戰機有深入研究的,F-16這樣的典型三代機自然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事實上F-16是三代機的典型代表,一些三代機的標準是自這款戰機起開始制定的。」張崇明沉聲說,「不誇張地說這個飛機定義了三代機,我們技術部門對該機也有持續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了。我們有一些技術研究方向是對該機進行了參考。」

「當初我們做過性能對比,早期的殲十略遜於F-16,這款戰機的航電系統非常的成熟,尤其是後期的改型,他們有大量的實際作戰數據作為支撐,越改越好越改性能越全面,最新型號在航程和對地打擊方面的能力很強。」

張崇明擺出了最新一個批次的F-16的性能數據,大家認真的看起來。幾乎每個人對該機的性能數據是熟悉的,不過這一次看和以前看心境不同了,似乎感受也不同了。都知道接下來要和友軍的F-16C/D展開對抗演練,客觀上大家是更加的用心了的。

張崇明看著李戰等幾位飛行員,沉聲說道,「理論上從性能方面來看,殲十一對F-16的劣勢在於瞬盤能力,後者的瞬盤機動非常強悍,和幻影-2000-5不相上下。大家都知道幻影-2000-5這個飛機的中近距離空戰能力非常強悍,歐洲戰鬥機和陣風研發的時候是都是以幻影-2000-5為超越目標的。」

看到不少人對瞬盤能力不太了解,李戰站起來說,「我們通常認為誰的機頭先指向對方誰就能搶先射擊,我們在空戰訓練的時候通常有兩個主要原則,第一是佔據敵機的後半球位置,第二是機頭指向敵機。實際上兩者關係密切,前者包含了後者。簡而言之,空中格鬥中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把機頭對準敵機。」

李戰走過去把「瞬盤能力」四個字寫在了小黑板上,用手比劃著說道,「瞬盤能力優秀意味著更小的轉彎半徑更靈敏的機頭指向性。兩機交戰,我機頭先對準你意味著我能在你瞄準我之前先向你射擊,勝利的天平是向我這邊傾斜的。所以戰機的瞬盤能力差不多是決定戰機空中格鬥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他沒有結合離軸射擊等新穎的攻擊方式展開說,在座的都是資深人員,不需要面面俱到地普及。傳統的空戰模式是永恆的後半球攻擊,隨著具備大離軸攻擊能力的格鬥導彈的出現以及頭盔瞄準儀的誕生,現代戰機甚至能夠做到向後半球的目標進行攻擊。但是有一點是永遠不會變的——讓敵機處於導彈的不可逃逸區。

F-16這個戰機家族裡,除了後期出現的保型機背油箱款,其餘氣動外形不大變化的型號空戰能力都不弱,當然主要是指視距內的空戰,尤其是近距格鬥。

Su-27家族不見得能戰勝它,這裡面航電系統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俄羅斯那屎一樣的航電技術是大家都不願意提的,如果有選擇的話國內軍工科研部門是打死也不會和俄羅斯進行相關方面的合作,更不會購買那些傻大粗的武器裝備。一些人迷信蘇式、俄式裝備,是因為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我們沒有第二選擇。當然並不代表這些武器裝備不行,而是作為追求盡善盡美的中國人,實在是不願意忍受手裡的東西存在明顯的短板。

比如Su-27系列戰機屎一樣的航電系統。

李戰說,「F-16的機頭指向非常的靈敏,這一點在前面的對抗里是驗證了的。客觀地說,我們用的殲十一是重型制空戰鬥機,主要作戰方式是在視距外打擊敵機。實際上如果被迫進入近距格鬥,殲十一一些方面甚至不如殲七。我曾經使用殲七對抗過蘇兩七。」

他頓了頓,回到座位上坐下,說道,「殲十一的優勢在於……」

從他開始,話題開始轉向殲-11B對F-16這一方面,逐漸的向討論針對性戰術靠攏。飛行員關注的是怎麼樣打敗敵人,純技術層面的分析對比並不是最終的目的。從理論上來說,F-16對應的應該是MIG-29,Su-27的對手應該是F-15這樣的重量級選手。

問題在於對飛行員來說這是一廂情願的命題,在作戰中有遇到各種對手的可能,也許碰上F-22A也不奇怪,他們要做的是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針對敵人的劣勢來進行攻擊。純字面上的對比意義不大。

可是他們面臨著的正是這麼一種紙面對比結果很有可能影響到新機型的研發以及部隊作戰戰術的調整,這就由不得不引起重視了。

「我相信殲十一的航電系統不會比F-16的差多少,殲十六畢竟是戰鬥轟炸機,格鬥機動性這一方面是略遜於殲十一的。殲十一獲取能量的速度比F-16快,爬升率、過載承受能力以及對戰場態勢的感知能力也略勝F-16,我個人對後面的對抗是很有信心的。」李戰以此結束了他的發言。

一些並不認同李戰的觀點,他們認為F-16設計之初就明確了「優秀格鬥敏捷性」這一要求,可以說這個飛機自始至終都不是什麼多用途戰鬥機,而是專為空戰格鬥而生的。之所以現在變成了多用途,甚至最新的幾個批次側重對地打擊,是因為自1991年後美國失去了對手,也是唯一一個對手。

無須考慮制空權的情況下,或者說只需要F-15就能完成制空任務的情況下,F-16應該具備其他能力,如此才有延長服役壽命的意義。

友軍裝備的F-16C/D是空優型號,有非常優秀的空中格鬥能力。

而提起Su-27,大家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世界上航程最遠的戰鬥機,機動性出眾、能夠做超級眼鏡蛇機動。F-16勉強能做,可單單一個超級眼鏡蛇機動並不能完整的說明問題。事實上Su-27幾乎把蘇聯人追求戰機機動性能的心體現得淋漓盡致,尤其在高亞音速下,Su-27系列戰機吊打他的老對手F-15系列。

從理論數據上看,Su-27的瞬盤能力略遜於F-16,所以一些人認為在空戰格鬥中前者占不了便宜。不過飛行員的看法並非如此的,他們認為些許的差距完全可以通過飛行員的技術發揮來彌補甚至超越。

F-16是一款好飛機,可是同樣一個飛機在美空軍手裡和在印度空軍手裡是完全兩個概念,後者甚至比李戰還善於擊落自己。

兩個多小時的討論會幹貨滿滿,拿出了好幾條李戰認為非常有用的對抗守則來。比如利用殲-11B更加優異的爬升性能創造攻擊機會,比如狗斗的時候多運用大過載機動提高機頭的指向速度。這些守則都是針對F-16的長處做出來的。

李戰、陳飛兩人和F-16交過手,他們認為這些守則在實戰中很有指導意義。

次日,上級批准了赴巴軍事交流團飛行員組的訓練計畫,都達場站兩架戰備戰機被從永固式機庫里拖了出來,是兩殲-10A戰鬥機,俗稱棍子,隨即交給了李戰和陳飛。

他們要駕駛殲-10A模擬F-16和駕駛殲-11B的韓紅軍、李梓辛二人進行兩兩對抗。李戰曾經使用殲-11B壓著大紅鷹師的殲-10B打,最後是被成達擊落——當時成達駕駛的是一架使用了矢量噴口的殲-10B戰鬥機,機動性能遠勝於殲-11B,在狗斗中戰勝了李戰。

成達也是唯一一名擊落過李戰的人。

可見飛行員的能力有多麼重要,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可以極大的彌補裝備技術水平的不足。

李戰和陳飛接觸過F-16,他們要模擬該機在空戰中的表現,而韓紅軍和李梓辛對殲-11B的使用能力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他們之間展開對抗是能夠擦出一些火花的。一方面對空戰守則是一種驗證,同時也是增強四人之間的配合的有效途徑。

上午九時,天色剛剛大亮,停機坪上,藍天白雲之下不遠處光禿禿的高原山巒顯得格外的蒼涼。人們在高原上都會有一種「原來我可以離天這麼近」的強烈感覺。多年前李戰在都達場站待過不短的時間,但這幾年都是在平原地區生活,再置身其中依然尋回了同樣的感覺。

郭北牧指著戰術編號為12、13的殲-10A對李戰和陳飛說,「這兩架殲十是最早一批的,當時是三百師的飛機,他們在這裡駐訓了一段時間,根據上級命令留下兩架飛機充當本場的戰備戰機,平時就是開出來做一下例行的訓練,保養得很好。你們用的時候也悠著點,本場攏共就這麼點戰機。」

「李戰,郭參謀長的話你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