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南,是瀘州;瀘州之南,是古藺;古藺之西,是黃荊山;黃荊山之西,是八節洞。
近年來,航空線路、高速鐵路與高速公路三大利器的增多,為喜歡旅遊的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由此,一些遁隱於僻野的山水景點被發現、被建設,成為遊客的新寵。「養在深宮人未識」的自然佳麗越來越少了。但是,水木清華、清新散逸的八節洞還保留了一點給人以塵外遐思的蕭曠。
自成都至八節洞,大約五百公里,先從高速公路到瀘州,餘下尚有一半路程,則是蜿蜒於蜀黔大婁山脈中的蜿蜒山道了。自成都到八節洞,大約要七個小時的車程。這樣的距離,對於一般的遊客,可能因為害怕顛簸之苦而放棄一次美麗風景的享受。
未到之前,憑著語言的釋義,我以為八節洞是八座洞穴。其實不然,在蜀南的方言中,洞指的是瀑布,八節洞就是八道瀑布。
國內外的瀑布,我見過不少。磅礴的氣勢,那份掀天揭地的感覺,美加邊境的尼亞加拉瀑布當數第一;九寨溝的諾日朗瀑布,既壯觀又如夢境;貴州的黃果樹瀑布,也能讓人欣賞到萬壑奔雷的澎湃。比之於它們,八節洞的魅力不在於天風海雨般的雄渾,而在於跌宕有致的韻律;不在於無堅不摧的力量,而在於那種不拘形跡的飄逸。
八節洞是黃荊山中蟒童河的一段,全長三公里,落差一百二十米。八道瀑布由下及上依次為黑龍潭、白雲岩、情人灘、害羞瀑、大漩渦、三連灘(三道瀑布相連)。古人的山水畫中,涉溪者必冠以「泛」字,如剡溪泛舟;涉山者必冠以「行」字,如溪山行旅;涉瀑者必冠以「觀」字,如幽人觀瀑。這實際上是給旅遊下了一個定義:泛舟於溪上,行旅于山中,飛觴於瀑前。皆是人生之樂事,既怡情,又健身;既安神,又養生。李白的「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李商隱的「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都是鍾情于山水的心靈投射。用今天的話講,他們嚮往的,正是現代人夢寐以求的低碳生活。
但是,如果瀑布僅僅只能觀賞而不能親近,則會有一種在觀眾席上看演出的感覺。亦如一位造詣頗深的琴師,看到一張絕妙的古琴擱置在玻璃櫥窗里,只可觀賞而不能試手。此情之下,人琴兩悵,豈能無憾?
八節洞之游,便沒有這種遺憾。三公里的山道,凡過水處,淺處有磴道,深處有拱橋。蟒童河之山徑,隨河道而蜿蜒,隨瀑布而起伏。平緩處如徜徉於城市公園,逼仄處如登黃山天都峰。但不管是易還是險,一路行來,頭頂上撐著的都是濃濃的樹蔭。接骨丹、潤楠、三角楓等高大的喬木們,春天給你翠綠,秋天給你金黃。更有許多不知名的山花,一起加入它們的色彩繽紛的合唱。不看瀑布,單是這裡的草木就足以留住你的腳步。
而寄情於逍遙的八道瀑布,高下錯落,飛姿各異。猛烈處如千萬斛珍珠彈跳,騰空的那一剎那又如千萬簇羽毛飛揚。人雖不能隨羽毛而飄蕩浮漾,卻能夠站在瀑底,雙手托起大把大把的珍珠,看它們化幻為晶露,為彩虹、為紫氣。
不過,八節洞之美,並不止於這八道水瀑,它還在於蟒童河兩岸那些丹霞地貌的峭壁斷崖,它們或燦若朝露,或紅於焰火,每一曲折,都能看到它們的峭拔與怒聳。這些石瀑,同水瀑相輝成趣,相得益彰。動觀流水靜觀山,八節洞中的山水,可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靜是恬靜,動是生動。
半日的八節洞之游,歸來後有了如下的感想: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的法則;置於溫柔鄉中而後媚,這是養顏的條件;置於僻處而成為天籟,這是自然的奧秘。人不能創造奧秘卻可以千里迢迢尋找奧秘,前提是你必須對自然抱有宗教般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