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散記 三

我原來以為,岳陽樓是為觀賞洞庭湖而建築的。後來才知道,它的前身是東吳老將魯肅建的閱軍樓,後來又成了巴陵(岳陽古名)城樓。我的認為,當以杜甫、孟浩然、黃庭堅等人的岳陽樓詩為證。「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兩句描述得最為直接。可是,我登上岳陽樓,從二樓和三樓,都看不到「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那般壯闊的景象。不是看不到湖水,而是看不到范仲淹筆下的那個氣勢恢弘的洞庭湖。湖中的君山,也居然有旱路可通。枯水季節可直接駕車前往。我來到時正值旱季。因此也就不能從岳陽樓上看到「白銀盤裡一青螺」的湖山勝景。

置身樓頭,準備一飽眼福的我,多少有點遺憾。

我的腦海中,也裝有幾種洞庭湖的景象:在盈湖的一碧中,有移棹而來的小舟,蓮花亂臉,荷葉雜衣。清新婉麗的採蓮曲,忽遠忽近,把八百里洞庭,唱成天光相映的蓬萊仙境;若是天氣一陰,那種「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日子,九水流來,湖波盡沒,佝僂一個釣叟,在草灘上踽踽歸去,身後牽出一個寂寥的黃昏;要麼是霜降以後,岸草蘆花,青黃交接。風煙淡遠,山水一色,一位坐禪的僧人,把一望鏡徹的洞庭,當成他極樂世界的蒲團。

當我信奉儒家人格的時候,我注重入世;當我信奉禪家人格的時候,我注重自然。一個人一旦領悟了自然的奧秘,並體會到老子首創的自然即道的妙處,那他一定不會拘泥於世間的榮辱和一事一物的得失,從而厭倦生命。他將從自然那裡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山的雄偉、石的堅定,海的澎湃、江的浩蕩、湖的空闊,自然的一切顯相,都溝通著人的感情。只要心靈能及時和準確地反映自然,他必然就是一個豐富而高尚的人。

先我之前登岳陽樓而不以人生之憂樂為心靈關照的,相信還有不少。當然,最著名的還是那位為民間百姓稱道的呂洞賓,他游洞庭湖寫過一首七絕:

朝游北越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

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范仲淹的心中憂樂和呂洞賓的袖裡青蛇,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態度。但都發生在岳陽樓,成為岳陽樓的兩種文化的支撐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