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明朝不明白 三

從歷史的角度看,秦始皇橫掃六合統一中國,雖然功不可沒,但中國政治的拐點亦自他手中產生。此前的中國政治,是士的政治,亦可稱為貴族政治;此後的政治,是皇權的政治,亦可稱為專制政治。這種皇權的專制,在明清兩朝達到極盛。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應該是中國政治的又一個拐點,從專制走向民主共和。但是,它過多地依賴西方的文化資源,而忽略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的政治,因此並不成功。

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文化的元典精神,是健康的、明朗的、積極的、鮮活的。自秦政之後,這種精神遭到無情的扼殺。魏晉時期的文人,試圖恢複去時未晚的貴族精神,但是,強大的皇權阻止這種理性的回歸。自那以後,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道統」的領袖。在明朝,雖然王陽明的心學曾經影響了幾代知識分子,但終非驚醒夢中人的黃鐘大呂。

四十歲前,當我不了解明代歷史的時候,我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往往找不到解釋的根據,甚至將西方的民主自由作為坐標,來衡量我們的政治生活。現在看起來,這是犯了「右派幼稚病」。首先要認識清楚,民主與自由雖然是關聯的,但不能等同起來,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政治,雖然沒有民主,但卻是自由的。明朝之後,個人的自由遭到空前的摧殘。從朱元璋創立明朝的1368年算起,到中國歷史的另一個拐點,推翻清朝帝制的1911年為止,這五百多年間,中國人的心靈一直是在壓抑、扭曲之中。除了皇帝之外,沒有任何一個中國人活得有尊嚴、有安全感。走進明朝,彷彿走進了由宦官、特務、倖臣與小人組成的專制統治的博物館。不是那兩百多年間沒有精英人物出現,只是這樣的精英,只能當明代政治舞台上的配角,但在悲劇的舞台上,他們卻是主角。

以上是我在研究明朝之後而產生的思考,它不見得準確,但卻是我無法迴避的一些問題。至今我仍在努力,想把那些不明白的東西弄明白,但這樣做非常困難。就像一個外科醫生,他可以熟悉一個人的骨骼和臟器,但是,他無法進入這個人的神經系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