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燈看劍 四

且看這首詞:

宮梅粉淡,岸柳金勻,皇州乍慶春回。鳳闕端門,棚山彩建蓬萊。沉沉洞天向晚,寶輿還、花滿鈞台。輕煙里,算誰將金蓮,陸地齊開。

觸處聲歌鼎沸,香韉趁,雕輪隱隱輕雷。萬家簾幕,千步錦繡相挨。銀蟾皓月如晝,共乘歡、爭忍歸來。疏鍾斷,聽行歌、猶在禁街。

趙佶的這首《聲聲慢》,字裡行間滲透了奢華、滲透了脂粉、滲透了優雅,當然也滲透了令人痛心的腐朽。

中國歷史中有兩個詩人皇帝:一個是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就是這個北宋的趙佶。兩人都有極高的才情,但也都腐朽透頂,昏庸透頂。他們寫出的辭章都十分華麗,文采豐贍,道盡帝王的奢侈。但卻找不到哪怕是隻言片語來關心民生疾苦,社稷安危。就說這個趙佶,他是神宗的第十一個兒子,元符三年(1100)正月,年僅二十一歲的哲宗駕崩,趙佶憑藉神宗夫人向太后的偏袒和支持,順利地登上皇位。是年,他十八歲。

在神宗的十四個兒子中,趙佶完全談不上優秀。比他有資格、有能力繼承帝位的,大有人在。但是,唯獨這個趙佶深得向太后的喜歡,因為他每天都按時到太后居處請安,極盡謙恭。女人本來就喜歡感情用事,何況還是一個年老的婦人。如果這個老婦人的影響所及僅限於家族,倒也罷了,問題是這個老婦人手中握有為國家挑選皇帝的權力,她的決定直接影響到國運的興衰,社稷的安危,人民的福祉,這就太可怕了。當時的宰相章惇,雖然名聲也不太好,但是個有見地的人,他是反對趙佶繼位的,認為他「行為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並提出了兩個合適的人選。但向太后拒不採納章惇的意見,執意讓趙佶繼承皇位。九百多年後的今天,來看向太后的這一決定,實在是大錯特錯!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滿朝文武中,有大智慧的人不少,有真見地的人也很多,但在中國的封建朝代,權力並不是根據智商的高低來分配的。一個昏聵的老婦人,這樣輕率的對國家的前途與命運做出了決定。

徽宗趙佶的登位,是趙宋政權的一個分水嶺,北宋王朝的輝煌,實際上在神宗執政的後期就已終止,激烈的黨派之爭,已使國勢頹唐。徽宗繼位,若有志於社稷,國事尚有可為之處。因為朝廷中還有一大批有志有識之士,只要用好他們,消弭黨爭,則國力仍可迅速提升。可悲的是,趙佶壓根兒就不想當一個「中興之主」。他一如既往地耽於享樂,沉浸在聲色犬馬中。他的身邊聚集了眾多的書家、畫家、詞家、道士、蹴鞠高手與青樓妓女。這些人整天陪侍左右,爭相獻技以邀寵。所以,趙佶的書法、繪畫、詩詞都技藝精湛。趙佶的另一個大愛好是嫖娼。儘管後宮佳麗如雲、粉黛成山,這位風流皇帝仍喜歡「吃野食兒」。為了嫖娼方便,他竟然指示太監專門成立一個「行幸局」,安排他的嫖娼事宜。當時,汴京城中有名的妓女,他都曾輕車簡從,青衣小帽前往幽會。這些妓女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李師師。他與李師師的雲雨之歡,早已成為朝野間茶餘飯後的談資。

我一向認為,宰相無小事,皇帝無私事。趙佶的輕佻浮浪,對當時的政壇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由於皇帝的個人行為對整個社會起到了示範作用,十二世紀上半葉的汴京,實際上變成了名利場、奢華苑與歌舞地。一些正直的大臣相繼遭貶去職,而以蔡京、童貫、高俅為代表的小人相繼得寵並竊居高位。

當所有的英雄謝幕,一個時代的悲劇就開始了;當所有的小人登台,一個政權就意味著走進了墳墓。

徽宗趙佶登基後胡鬧的二十幾年,也正是完顏氏族建立的大金國勵精圖治、積極向外擴張的年代。此處紙醉金迷、春光乍短,彼處金戈鐵馬,殺機正漲;此處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彼處挑燈看劍,沙場點兵。孰優孰劣,不言自明。應該說完顏氏在對待遼國的戰爭中屢屢得手,還是讓徽宗有所警惕。怎奈他身邊的親信中,沒有一個是運籌帷幄的國士。這幫人每出一策,國家就被動一步。到了1125年大金滅遼之後,徽宗想在兩個「虜敵」之間玩平衡,意圖「以虜制虜」的策略完全化為泡影。但他還存了一個僥倖心理,就是大金能夠像遼那樣,與北宋劃地為界,他以每年大量的歲幣向大金換取和平。但經過十多年戰爭洗禮的大金,早已不是偏安一隅的「草寇」了。滅遼的勝利助長了完顏氏入主中原的野心,他覦的不僅僅是宋朝的金銀珠寶,更是宋朝的膏腴疆土。

在活捉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十個月後,金太宗吳乞買下令進攻宋朝。金兵分兩路向中原進發;西路以完顏宗翰為主帥,率兵六萬,自雲州下太原,兵逼洛陽;東路以完顏宗望為主帥,亦提六萬勁旅,自平州入燕山,下真定。兩路大軍會師於洛陽城下,然後直搗汴京。

1125年12月,東西兩路金兵同時向北宋統治的中原發起了進攻。

且說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本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次子。他在隨父出征的大大小小的數百次戰鬥中,從不離父王左右,多次創造以少勝多的奇蹟。正是他窮追不捨,生擒了遼天祚帝,為遼朝的滅亡畫上完美的句號。因此,他是大金國初年最為重要的將帥之一。此次他首征中原,一路上伐檀州、破薊州、入燕山、攻保定、克真定、入邯鄲。在1126年正月初二,當西路軍統帥完顏宗翰開始圍困大宋西部重鎮太原時,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已經渡過黃河,逼近汴京城下。

完顏宗望此次的長途奔襲,完全是孤軍深入,應是用兵之大忌。斯時宋朝各路勤王之師,約有三十萬之眾,按理說完全可以合圍金兵,予以全殲。可悲的是,宋兵雖多,但已久不習戰,未臨戰陣,心先怯之。加之宋朝的當政者早已聞風喪膽,無法身先士卒,組織有效的抵抗。

就在大金國起兵進伐中原的1125年10月,徽宗趙佶每天收到城池失守的戰報,便無時不在驚懼戰慄之中。年底,他感到皇帝不好當,於是下詔傳位給兒子趙桓(史稱欽宗),自己當一個太上皇。1126年,是欽宗登基的靖康元年,才不過幾天時間,大金國的鐵騎就踹在了這位新皇帝的心窩上。

是年正月初三,聽說金兵渡過黃河,徽宗連夜逃出都城。新登基的欽宗也想溜之大吉,當日凌晨已跨上馬背,被主戰的大臣李綱急速趕來,一把扯住馬轡,才算沒有走脫。

虧得這個李綱,組織十幾萬軍民誓死保衛都城,與完顏宗望的部隊展開惡戰。一連幾天,汴京城內外血流成河,雙方都傷亡慘重。應該說,戰局的發展對宋朝極為有利。守城的軍民士氣高昂,各路勤王之師又紛紛趕來。若再堅持幾天,戰局即可發生逆轉,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完全可以成為「瓮中之鱉」。但是,同父親一樣軟弱無能的欽宗趙桓卻派出使者到金營求和,這一下正中完顏宗望的下懷,他已看清戰事發展下去對自己不利。於是同意議和,但提出了苛刻的條件。還沒有等到元宵節,和談已經議定:宋朝向大金納貢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牛馬各萬匹、帛緞一百萬匹;割讓中山、太原、河間三鎮;宋帝尊金帝為伯父……

二月初九,完顏宗望帶著如此豐厚的戰利品班師回朝。氣得吐血的李綱請求欽宗,讓他率十萬軍隊尾隨金兵,待機殲滅,被欽宗拒絕。

等到金兵從容渡過黃河,太上皇徽宗又車輦浩浩地回到汴京,與兒子欽宗彈冠相慶。充塞朝廷的投降派都紛紛上表,盛讚皇上的決策英明。只有李綱這樣的英雄形單影隻,一壁向隅,潸然淚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