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燈看劍 三

相比於汴京與遼上京,這個位於會寧府的金大都實在是個地老天荒之地。既無層台累榭,參差樓宇,亦無錦帷綉幄,美人香草。因此,完顏阿骨打雖然建立了大金國,但在遼、宋看來,只不過是窮鄉僻壤的幾個蟊賊而已。一直在人們頂禮膜拜中生活的耶律延禧與趙佶,這次可以說是犯了致命的錯誤。正是這個被他們瞧不起的草莽英雄,卻充當了這兩個政權的掘墓人。

完顏阿骨打稱他的政權為大金國,乃是因為他的部落生活在金水河畔。大金國成立的當年,被稱之為金太祖的完顏阿骨打就帶領女真鐵騎親自伐遼。他只有兩萬人的部隊,面對數倍於自己的契丹人,他屢戰屢勝。1123年,他病死於伐遼途中,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他的弟弟吳乞買繼承皇位,是謂金太宗。他繼續伐遼事業,十年之後,即1125年,女真軍相繼佔領了遼國的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中京(今內蒙古寧城縣大明城)、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市)、南京(今北京市)、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這五座城市,遼政權基本渙散。只剩一個天祚帝帶著殘兵敗將逃往今內蒙古巴淖爾盟五原以東的沙漠地帶,即便如此,女真軍仍不放過。金大將完顏婁室率數萬大軍將沙漠中苦苦跋涉的天祚帝合圍,並最終在山西應縣境內的山谷中將其擒獲。

這一天是1125年2月20日。

對契丹人來說,這是一個永遠都不能忘記的日子。自李唐以降,「契丹」這兩個字,幾乎成了驍勇、橫霸的代名詞。在「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草原上長大的契丹人,血管里流動的似乎都是火焰。他們在唐末之際,在長城內外窮形極相地炫耀著自己的武力,迫使後晉的小皇帝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以求自保。趙匡胤開國之後,這燕雲十六州一直沒有收入大宋的版圖。趙家皇帝建都於汴京,乃是不得已而為之。長城在契丹人的手上,華北在契丹人手上,近在咫尺的山西,成了宋與遼作戰的主戰場。雖然,一部《楊家將》,讓我們對楊令公、佘太君這些抗遼英雄心生崇敬,但在漫長的一百多年的遼宋對峙中,宋朝實際上輸多勝少。大宋的子民們,稱遼兵為「虎狼之師」,可見懼怕之深。可是,這樣一個以征戰為能事的民族,竟然慘敗在女真人的手上,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為什麼呢?

讀過這一段歷史的後人,相信都會發出這樣的叩問。可能有人會說,這是野蠻戰勝文明。這是文化優越論者的觀點。客觀地說,這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強盛的國力與先進的文化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中國的漢文化講究「仁」,講求溫文爾雅。這樣一種文化觀很難培養雄心萬丈的勇士。一個民族的冒險精神,決定了一個民族的擴張能力。以漢文化為主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其特質是重文輕武,重享樂而輕冒險,重秩序而輕革新,重當下而輕未來。在和平年代,這種文化的缺陷還不容易發現。但是,設若遇到突發事件特別是遭遇戰爭時,這種文化立刻就會表現出它的脆弱性。毛澤東在他的不朽詩篇《沁園春·雪》中評述「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為什麼這些開國之君都非文采之士、風騷之徒?因為創造歷史的大人物,首先必備的素質絕不是吟風弄月的頭巾氣,而應該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

契丹人憑藉這樣的英雄氣,統治了北方中國一百多年。當遼國的統治者蛻變為「重享樂而輕冒險」的優雅一族時,他們的優勢立刻就喪失殆盡。玩文化他們玩不過漢人,玩剽悍又玩不過女真人,他們除了滅亡,還會有什麼出路呢?

問題是,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命運,同樣在等待著宋徽宗趙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