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長安奧德賽 十一

中原戰火未熄,長江水道也並不安全。大曆五年(770年)四月,湖南兵馬使臧玠在潭州反叛,他不得不再次離開這一帶。沿耒水上行去郴州投靠舅父崔偉。夏天,杜甫一家被夏季暴漲的江水困在荒蕪的江中,幸好有耒陽縣令派人送來酒肉才免於餓死——傳說里,飢餓多日的杜甫,飽餐一頓,暴食而亡。但與傳說相反,杜甫並沒有死於聶縣令好心送來的酒肉。飽餐一頓,小船離開耒陽流向未知的未來。

冬天到來的時候,載著杜甫的那條小船依然在洞庭湖一帶遊盪。夜晚的湖面寬闊平靜,他可以看見獵戶座里最亮的那顆星早早升起在北天。岸邊層層疊疊的小山和山上的紅楓在淺淺霧靄里隱隱約約透出溫柔的輪廓。

他幾乎記不起家鄉的冬天了。他年輕時考進士不中,齊、楚、燕、趙玩了一圈之後,回到偃師首陽山下蓋了幾間土房,鄭重地辦了暖房儀式,刻石樹碑,祭奠了他們杜家最有名的祖先西晉當陽君杜預。準備安家在此。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幾間土房也許此時已經被白雪覆蓋,也許,早就毀滅在連綿的兵禍里。

依然在病中的杜甫久不能眠,趴在枕上給湖南的親友寫信。在這首《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里,他抱怨病痛的折磨,年歲的蕪沒,他反省年輕時在長安熱情的干謁,也敘說在戰亂里反覆的流離。最重要的是,戰爭為什麼還沒有結束?他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回到長安,回到他北方的故鄉?

據說,寫完這封信的這個冬天,五十八歲的杜甫病死在岳州。

哪怕是死了,他也遙望故鄉,想要回家。杜甫寵愛的兒子宗武帶著歸葬父親的遺命流落湖湘。驕傲的老父親曾經在一年年的漂泊里攤著滿床的書教他尋覓詩句與音律;他咿呀學語時便能「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漂泊夔州的元旦,年老體衰的父親提起筆來卻手指顫抖,筆落在紙上,十四歲的宗武落下眼淚,父親卻笑著寫道,「汝啼吾手戰,吾笑汝身長」——你因為我手抖而哭,我卻因為你長高而笑;在他生日時,為他寫詩,「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寄望他成為杜家更聲名卓著的詩人。

但因為貧窮與疾病,宗武英年早逝。他甚至無法將父親的遺骨帶回偃師的家族墓地安葬,遑論鑽研詩藝。宗武死前一再囑咐大兒子杜嗣業一定要將杜甫歸葬偃師。一直到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杜嗣業一邊借錢,一邊沿路乞討求告,才終於將杜甫遷葬回偃師,完成了祖父念念不得的還鄉之願。

這一年,距離杜甫去世已經過去四十三年。

先人歸葬,總要請名人樹碑作銘,最好還是死者的親朋好友,才能記功彰美。杜甫的朋友們早已作古,新一代的詩人們又在長安崛起,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杜甫的名字。杜嗣業途經江陵,聽說名詩人元稹正在做江陵府士曹參軍,便動了心思。求大詩人作碑文,價錢不菲。杜嗣業沒有多少錢,況且元稹正重病,生著瘧疾。希望渺茫,也要試一試。杜嗣業向元稹投遞了祖父的詩,並請求一篇墓志銘。

沒想到元稹少年時便讀過杜甫,他欣然應允,寫下《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元稹說,杜甫寫樂府壯浪縱恣,寫長詩辭氣豪邁,風調情深。寫律詩對律精確又不落俗套。盡得古今之體勢,兼得人人之所獨專。他一直想為杜甫的詩歌文章分類註解,但終於病懶不能完成。

詩到元和體變新。中唐的詩人,跟隨杜甫的視角寫詩,為時為世,臧否時弊。

但杜甫的後人里,再也沒有出過詩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