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天之驕子的隕落 三

按照擁有戶口的數量,唐代把天下各州分為上、中、下州,參軍的品位也隨著州縣的重要性從七品下到從八品下不等。濟州(今山東濟寧附近)偏遠貧窮,人煙稀少,向來是貶官的熱門選擇。

二十齣頭的王維,熟悉的是金盤膾鯉魚、螺鈿嵌琵琶、畫閣朱樓燃亮夜的巨燭燈火。現在他面對的是深巷陋室,菜地、葯圃、農書。他的琵琶久懸,畫紙也不展了——沒有知音,還顯得怪神經的。也還寫詩,描述請他吃飯的大爺家裡的日常——「深巷斜暉靜,閑門高柳疏。荷鋤修葯圃,散帙曝農書」——讀者就是這些,不能用典太深。甚至他們能不能領悟他花許多功夫琢磨出來的,五言律詩中間兩聯最自得的對句,也是個問題。

但詩寫得也不多,因有一份不重要,錢很少,卻很繁雜的工作。他做司倉參軍,負責賬本和戶口。管青苗,儲備糧,負責地稅徵收、庖廚、倉庫、田園、市肆。甚至,倉庫里每天糧食馬料進出,農民借了種子還回來的米是否足額都是他的管轄範圍。

他才二十歲,已經開始想像在濟州終老的慘象。想回到長安,也怕是兩鬢斑白,很久很久的將來。一般的官員一年一考,四考任滿,可以離任等待提拔。但他是貶官,赦免才能離開。但等待一次大赦,也不知道等到哪一年。

但大赦其實來得不晚,開元十三年(725年),玄宗東封泰山,兩次大赦天下。王維也得到赦免,回到長安,等待吏部「判補」——吏部冬天銓選,考核他的政績,再次授官。下一年,吏部叫他去河南共城縣附近淇水邊,做一個錢少活重又無足輕重的小官。做了一段時間,百無聊賴的王維棄官而去,隱居在終南山。終南山林壑蔥鬱,是隱居的好地方。同時,終南山的隱士也有關注政治的傳統,朝堂上任何一點兒風吹草動都能夠成為他們飛黃騰達的機遇。岐王失勢了,王維必須找到提攜他的下一任貴人。

王維的運氣並不壞。朝堂上的政治新星是風度、文采俱佳的張九齡。這個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樣名句子的詩人,因為風雅的氣質,正受到皇帝最熱烈的寵愛。官員上朝需要攜帶笏(hù)板 ,記錄朝見君王時需要上奏的事項,也方便記下皇帝的旨意。別人上朝把笏板往腰帶里一塞便上馬而去,張九齡卻不。因為體弱有疾,他專有一仆捧著裝有笏板的囊袋跟在馬後,反而從容瀟洒。從此,用笏囊成了風靡長安的時尚,以至於玄宗每次見人之前都要問一句:此人風度比張九齡如何?

王維立刻獻詩張九齡。他知道,與岐王一樣,張九齡定然欣賞他的文學才能。果然,不久之後,他被起用做右拾遺,重新回到了長安。但他這次回來,朝中林立的山頭,對峙的派別,如翻覆的棋局,正瞬息萬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