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6年夏天,城市在細雨中傾倒 八

至德二載(757年)二月,永王李璘到了廣陵。在肅宗看來,這就是老父親慫恿的叛亂。在老皇帝這裡,事情還有另一個版本:李白在為永王寫的十一首《永王東巡歌》里多少揭示了這個計畫。「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揚州,是唐朝的水運中心,海運可以經東海渤海直達幽州。唐太宗年間征高麗,就已經在揚州建造大戰船五百艘,載甲士三萬泛海入鴨綠江。從揚州運兵往幽州,可以直接進攻安祿山的後方大本營范陽。

在相信與懷疑之間,玄宗對肅宗未有言傳,但有身教:新皇帝可以容忍平叛時出兵失敗,但不能容忍有人覬覦他皇帝的寶座。他在等一個有說服力的人,率先提出他的看法:肅宗最信任的謀士李泌沉默。與永王李璘率兵下江南幾乎同時,李泌也向肅宗提過,應該在中原戰場僵持時派一支精銳部隊直取安祿山老巢范陽。肅宗直贊好計,卻從來沒有動作。很快,肅宗等來了從成都飛馬而來的高適。高適對他說:之前上皇下詔令諸王分鎮,我就再三說不可以。現在永王「叛亂」,他一定會敗。我願為您分憂,平定永王。

高適立刻被封為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平江淮之亂。高適沒有告訴皇帝,他曾經與永王李璘的謀士李白攜手漫遊,為他寫過「李侯懷英雄,骯髒乃天資。方寸且無間,衣冠當在斯」。皇帝也沒有告訴高適,永王李璘,幼年喪母,是他每晚抱著睡覺,親自養大的孩子。

高適在十二月時到達廣陵,開始訓練將卒與永王李璘在潤州的水軍前線隔江對峙。他沉淪草澤四十多年,直到四十五歲才考中進士,但進士之後依然毫無建樹。快五十歲那年,他放棄了在長安的官職到哥舒翰軍中做了掌書記。從此,別人的跌宕起伏都成了他險中求富貴的機遇。天寶十五載(756年),哥舒翰兵敗潼關,被迫投降安祿山,高適卻回到了長安,沿駱穀道找到了往成都去的玄宗,說明哥舒翰兵敗緣由,並由此升任侍御史。肅宗繼位之後,高適又跑去靈武,說玄宗分封諸王子的不妥,於是再升御史大夫。

天寶三載(744年),四十齣頭的高適還是無所事事的一介白衣,與李白、杜甫在河南開封、商丘一帶射獵論詩,飲酒觀妓,同是天涯淪落,一度引為知己。但那都是從前的事情了。記憶可以隨結果篡改,他必須劈開過去的自己走向妄想了一輩子的輝煌。

至德二載(757年)的二月十日,在潤州準備渡江的李璘忽然看見江對面揚州江邊樹起「討逆」大旗,延綿江岸。他驚懼非常——去年十二月,他率水師下揚州是老皇帝玄宗的命令,按肅宗登基的冊命約定,「奏報難通」的江南地區,依然歸玄宗管轄,他下揚州的事情,父親也必定已經通報哥哥。他的水軍在抵達當塗時曾經遭到吳郡採訪使平牒回信——在官方文書上不敬稱,直呼其名。他原以為這只是地方勢力的不遜,沒想到,是皇帝鎮壓「叛亂」的前奏。永王李璘還沒反應過來,他的部將已經率士兵反叛,歸順朝廷。李璘一路逃向長江上游,最後在江西大庾嶺被亂箭射死。高適甚至還沒來得及動用他的水軍。

遠在成都的玄宗聽說肅宗與永王起了衝突,急急降下誥書,順著肅宗的意思痛罵永王,將他貶為庶人。只希望能攔住肅宗,保下李璘一條命,但依然晚了一步。

李璘死後,新皇帝用實際行動將老皇帝那道「奏報難通」時由上皇處理朝政再通知皇帝的誥書扔進了垃圾桶。李亨知道,他既然殺死了李璘,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他必須牢牢保有這頂天子的冕旒(liú),除去擋在他和上天之間的任何人——特別是他的父親。老皇帝拿回權力的任何可能,都是他的死路。

至德二載(757年)九月,肅宗在回紇騎兵幫助下收復長安。又有人建議,應該乘勝追擊,直搗安祿山老巢范陽、平盧。肅宗思索良久,沒有點頭。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很快,老皇帝在成都收到兒子收復長安的捷報,還有一封信。信里說:您趕緊回到長安來,我把皇帝位置還給您,我還是做我的太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