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消化道傳染病生水不要喝,食物要煮熟 甲肝:生吃海鮮有風險

甲肝,即甲型病毒性肝炎。它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曾經是常見的食源性疾病,令人聞之色變。如今,在大眾的眼裡,它似乎已經不再那麼可怕了。但是在30多年前,它一度橫掃上海灘,成為上海人乃至全國人的噩夢。雖然甲肝可防可控,但是它並未消失,一旦出現食源性污染,仍有可能造成多人感染的疫情。

說到甲肝,你聽到最多的可能是海產品,尤其是貝類容易攜帶和傳播甲肝,但你知道水果也可以傳播甲肝嗎?

據美國疾控中心報告,截至2019年12月2日,與黑莓有關的甲型肝炎疫情已導致6個州的16人患病,9人住院,尚無死亡報告。這起多州暴發的甲型肝炎疫情,可能與來自農產品連鎖店「新鮮百里香」(Fresh Thyme)的新鮮非有機黑莓有關。

回溯信息顯示,這些漿果來自同一家配送中心。該中心將新鮮漿果運送到11個州的「新鮮百里香」農產品連鎖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敦促消費者:不要食用2019年9月9—30日從那11個州的「新鮮百里香」店購買的黑莓。

現在看來,這起疫情似乎只是累及了很少一部分人,但它卻讓我們想起了30多年前發生在上海的那場史無前例的甲肝大流行。

甲肝的前世今生

經此一疫,很多人養成了「飯前便後勤洗手」的習慣。在飯店吃飯使用公筷的做法,也是在那時得到推廣的。

1988年在上海市民的心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一場突如其來的傳染病暴發流行,打亂了上海這座大都市的正常生活。醫院門診空前擁擠,工廠倉庫乃至旅館和學校教室都擺滿了病床,街頭蔓延著關於疫情的傳聞和流言……

今天,讓我們回撥時鐘的指針,回到1988年年初。

1988年1月初,上海已經進入了深冬。天氣陰沉沉的,一連好多天都看不到太陽。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們面色凝重,心情似乎也跟這天氣一樣糟糕。

從一例到一萬例

1月中旬,上海報告了當年第一例甲肝病人。

此後,患者數量急速攀升。開始是每天一兩百例,不久之後就變成每天三四百例,再後來變成每天一兩千例。1月底,新增的患者數量已經變成每天10000例左右了。

到2月1日,新增病人數量繼續暴漲,竟然超過了19000例。上海的各家醫院都開始湧入大量病人,這些病人大多出現了身體發熱、嘔吐、乏力的癥狀,還有少部分病人出現了臉色發黃等典型癥狀。

在來勢洶洶的肝炎疫情下,上海各家醫院,不管是專為肝炎等傳染病患者準備的傳染病房,還是其他各種內外科病房,都已經人滿為患。

然而,就算把整個上海所有醫院、所有病房的床位全部加起來,也不過5.5萬張。而甲肝病人的數量一天就新增過萬,發病如此集中,病人住院成了大問題。就算醫院不接收其他病人,把所有床位都騰給甲肝病人,床位也仍然供不應求。

每天天還沒亮,就有大量病人到醫院排隊。病人害怕傳染給自己的家人,所以都要求醫生立即安排住院,如果醫院沒有床位,就自帶摺疊床和被褥在醫院「安頓」下來。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上海市政府要求一些企業臨時把倉庫改成隔離病房,用來收治其染病的員工;當時正值中小學放寒假,有些學校就把教室騰出來改成臨時病房;一些旅館也被要求空出客房,用來收治病人;就連一些改建中的房子,也因為疫情的緣故暫停改建,變成了臨時病房。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緊張的市民們風聲鶴唳。一旦傳出有人感染了甲肝的消息,跟其住同一棟樓的人連樓梯的扶手都不敢摸了。誰家有病人,就會立刻遭到街坊鄰里的「孤立」。而病人們非常能體諒家人和鄰居,只要得病,就會立刻就醫,想盡辦法住院,以免連累周圍的人。

一床難求的問題,給人們帶來了很多麻煩。當時的上海,因為床位問題發生過很多糾紛,有很多病人和家屬衝到病房搶床位。為了維持正常秩序,醫院只好向警察求助。

至當年3月,這場甲肝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4月以後,發病率逐日下降。據統計,至5月13日,共有310746人發病,31人死於該病。

對死亡病例進行的調研分析發現,死亡的31例患者都有一些慢性病:有的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有的則原來就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雖然在暴發之初,人們就已知道是甲型肝炎病毒流行,但是,人們並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來勢如此兇猛的甲肝暴發流行。

為此,流行病學家、微生物學家和傳染病專家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分析,總結了那次甲肝暴發流行的特點:

(1)來勢兇猛,發病急。

(2)病人癥狀明顯,90%以上的病人出現黃疸,85%以上的病人甲肝抗體呈陽性。

(3)發病主要集中在市區,感染人群以青壯年為主,20~39歲的患者佔83.5%。

(4)80%以上的病人有食用毛蚶史。同時,很多家庭都有兩人以上發病的情況,而且發病的時間都比較集中。

都是毛蚶惹的禍

上述第四個特點尤其惹人注意。專家們據此認定:這次疫情和食用毛蚶有很大的關係。

上海市政府當機立斷,下令嚴禁市場銷售毛蚶,一經發現,立即重罰。對於這樣的決定,很多人不解,憑什麼就確定甲肝是毛蚶引起的?

那麼,毛蚶到底是不是上海甲肝暴發流行的罪魁禍首呢?

毛蚶是一種生長在河口和海灣泥沙中的貝類生物,一直是上海人餐桌上的美食。上海人多喜歡生吃毛蚶。

1987年之前,上海各大菜市場上的毛蚶都來自山東濰坊附近的海域。到1987年年底,江蘇啟東毛蚶大豐收,迅速佔據了上海市場。

糟糕的是,那一年,啟東水域受到人畜糞便污染,甲肝病毒附著在富有超強吸附力的毛蚶體內,埋下了禍端。

貝類之所以有這麼強大的攜帶病毒的能力,是因為貝類藉助濾水系統進行呼吸和吃飯,一個小時能過濾水5~40升。這樣一來,水體中的各種顆粒型物質就積聚在貝類的腮和消化腺里。醫學上管這種積聚能力叫作富集。

上海曾用人工培育的方式研究毛蚶攜帶病毒的能力。結果表明,毛蚶可濃縮甲肝病毒29倍,而甲肝病毒可在毛蚶體內存活長達3個月。

微生物學家分別用免疫電鏡、甲肝病毒核酸雜交試驗及甲肝病理組織培養分離等方法,對毛蚶提純物進行甲肝病毒檢測,獲得的結果全部是陽性。

通常來說,要想從毛蚶體內分離自然受污染的甲肝病毒,是非常難的。但這一次,專家卻成功地從受污染的毛蚶中分離出了甲肝病毒,可見受污染的程度有多麼嚴重。

同時,流行病學家也拿出了有力的證據,證明毛蚶正是甲肝暴發的源頭。

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總發病率為4083/100000人口。流行曲線在1月和2月出現了3個高峰。

一項對1208對配對的病例對照研究,支持毛蚶是甲肝病毒的媒介。對食用毛蚶的患者進行的進一步研究表明,患有甲肝的人食用了更多的毛蚶。一項歷史隊列研究表明,1987年12月9日—1988年1月3日,大約有31.7%的人食用過毛蚶一次或多次。估計食用和不食用毛蚶的人的發病率,分別為11.93%和0.52%。

據統計,毛蚶的供應曲線中的3個峰值,與流行曲線中的3個峰值相關。研究人員從在上海市場和捕撈區域採集的毛蚶中,均檢測出了甲型肝炎病毒。

衛生防疫部門經過跟蹤檢疫,確定這場甲肝疫情就是由毛蚶攜帶甲型肝炎病毒所致。市政府隨即做出了嚴禁銷售、食用毛蚶的決定,並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衛生知識宣傳。

這場甲肝流行,對上海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各項生產、公共交通,乃至日常交往等方面,都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和損失,嚴重影響了當時的社會秩序。

對甲肝的極度恐慌,很快從上海市蔓延到了兄弟省市。

一時間,各大省市的人都對上海人產生了抵觸心理,避之唯恐不及。大家都認為,上海人就是肝炎的傳播源。在外地,上海生產的食品遭到封存;上海運出的蔬菜遭到扣押;民航飛機上,但凡標有「上海生產」的食品,都會遭到嫌棄,被乘客們當成垃圾扔掉;上海人到了外地,住旅館會遭遇「客滿」;上海人在外地下館子吃飯,會被服務員拒之門外;上海人到外地開會,會場要單獨劃定區域將他們「隔離」。

這種情形,與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的武漢同胞們的遭遇何其相似。

甲肝暴發流行後,為了治療疾病,控制甲肝蔓延,上海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經此一「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