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呼吸道傳染病常通風,戴口罩 天花:人類根除的唯一傳染病

天花是人類在全球範圍內根除的第一種人類傳染病,也是人類迄今為止根除的唯一一種人類傳染病。人類嘗試過根除麻疹、水痘、瘧疾、結核等疾病,但這些疾病至今依然在全球肆虐。有些疾病有疫苗,有些疾病尚無有效安全的疫苗,因此人類和傳染病的鬥爭還將繼續。

1971年夏,一場致命的傳染病在阿拉爾斯克 暴發。

7月15日,「列夫·貝格號」生物研究船從阿拉爾斯克起航。由於航行時間較長,這艘船原定在鹹海附近的兩個研究站稍做停留,計畫於8月8日返回母港。

患者甲是船上的漁場專家。她平時負責織網,同時收集各種魚類和植物並進行歸檔。她是最年輕的船員,也是甲板上工作最繁忙的人。大部分時間,她都在撒網捕魚,然後把魚帶到甲板下的小型實驗室保存,對魚進行簡單分析,在實驗室日誌中註明。她本人在採訪時描述,在整個航行期間,她都不能離船。

「列夫·貝格號」探險隊的主要目的,是評估海洋生態受到的破壞程度,而造成這種破壞的原因,是農民把本該直接注入鹹海的水流用來灌溉棉花等農作物。

鹹海曾以68000平方千米的面積名列世界第四大湖,但20世紀60年代以後,為了灌溉和種植棉花、穀物等農作物,蘇聯開啟了引水灌溉工程。這導致流入鹹海的水量大為減少,鹹海面積也不斷萎縮。到2007年,鹹海的面積只剩下原來的10%。2014年,南鹹海東岸600年來首次乾涸。科學家預計,2020年,鹹海或將徹底從地球上消失。

途中,該船無意間偏離了原有航線,到了沃茲羅日傑尼耶島(Vozrozhdeniya)附近。在那個小島上,蘇聯國防部正在進行生物戰實驗。這個實驗到底是幹什麼的,當時一直高度保密。一直到2001年11月,當時的首席衛生醫師彼得·布爾加索夫(Pyotr Burgasov)接受採訪,才揭開這個秘密。

他說,鹹海的沃茲羅日傑尼耶島上測試過最強的生物戰配方。

在一次測試中,有400克帶天花病毒的生物武器在島上爆炸。其間,「列夫·貝格號」駛進了該島周邊海域15千米以內,按理說應該保持45千米以上的距離。

8月11日或12日,患者甲抵達阿拉爾斯克,回家後不久便開始發病,出現發燒、頭痛和肌肉酸痛的癥狀。

患者甲由母親護理,當地全科醫生探訪了她。根據醫生的記錄,患者曾發燒39℃,伴有咳嗽。醫囑中開的葯有抗生素和阿司匹林,但沒有明確診斷。

此後不久,患者甲全身散布了皮疹,發燒突然加重。

患者甲及其家人都已接種了天花疫苗。8月27日,患者甲9歲的弟弟——患者乙,因發燒和皮疹而病倒。

兒科醫生將患者乙診斷為蕁麻疹,認為他的皮疹是一種過敏反應。通過服用四環素和阿司匹林治療,患者乙在接下來的兩周內完全康復。

患者乙有典型的天花癥狀:高燒持續3天,然後出現膿皰疹,皮疹覆蓋了全身,膿皰直徑為2~3毫米。皮疹持續兩周,然後結痂。皮疹消失後,他的天花疤痕在大約兩年後消失了。

在接下來的3周內,阿拉爾斯克的醫生又發現了8名患者,其中包括6名成人和2個兒童。

這2個兒童未接種過天花疫苗,他們出現了出血性併發症,之後死亡。一名未接種疫苗的成年人(患者乙的23歲學校老師)也死於該疾病的出血性併發症。另外5名受感染的成年人已經接種了天花疫苗,幸運地活了下來。

天花的前世今生

在與天花長期相伴相殺的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了天花的一個特徵:出過天花的人,終生不會再得天花。

從人痘到牛痘

1492年,在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之後,歐洲殖民者隨之開始了在美洲的擴張之旅。相比他們手中的槍炮與鋼鐵,他們身上攜帶的天花病毒殺傷力更大,給印第安原住民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美洲原住民人口在5000萬~1億,從1492年到1600年這100多年間,大約90%的原住民由於遭遇以天花為主的各種傳染病而死亡。

其實天花是一種古老的疾病。發現最早的天花病例,來自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人們在他的木乃伊上,發現了天花的瘢痕。

天花在歐洲也稱得上常客:將近2000年前的一場天花,在羅馬帝國境內掃蕩了15年之久。城市廢棄,田園荒蕪,數百萬人為之喪命,活下來的人不是瞎了眼睛,就是面部嚴重變形。中世紀更是天花的流行舞台,約10%的居民因此喪命,活下來的平均每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的臉上有麻點。

但是,在與天花長期相伴相殺的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了天花的一個特徵:出過天花的人,終生不會再得天花。於是在中國,人們摸索出許多治療的方法,比如讓孩子穿天花病人穿過的衣服,把痘痂碾碎,放入孩子的鼻孔等來預防天花。

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天花病毒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從鼻孔吸入相當於一次接種手術。通過天花的皰液傳播,讓孩子去穿病人穿過的衣服、蓋病人睡過的被褥,也相當於接種。

天花的這一特性甚至決定過人類歷史的走向。清朝順治皇帝的許多皇子都有繼位的機會,但是出過天花的皇子無疑有更大的優勢。最終,6歲的玄燁因出過天花脫穎而出,成為新一任皇帝,年號康熙。他在位時,對天花的防治工作也上升到國家公共衛生的高度,安排專門的高官負責。中國的接種術也引來各國學習,最終經土耳其傳到了歐洲。

不過人痘接種術也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毒性難以把控。對於免疫力較弱的人來說,接種有很大的風險。童年時的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就是受害者之一。在接種之後,他被折磨得痛不欲生,並且留下了終生的頭痛後遺症。成年後的詹納成長為一名鄉村醫生。在行醫中,他偶然間發現:農場里的擠奶女工容易染上牛痘,這竟然能對天花免疫。經過將近30年的觀察和研究,他終於發現,牛痘相比人痘,是一種毒性更低、更加安全的接種材料。

如今,人們知道,牛痘病毒是天花病毒的近親,其癥狀和發病機理相當近似,所以牛痘病毒同樣可以引發人體的免疫機制,產生抗體,使其在5年內免於罹患任何天花病毒感染性疾病,並且能在20年內避免因重症天花導致的死亡。為了達到最佳的保護效果,有必要定期複種疫苗。

由於當時還沒有足夠的保鮮技術,疫苗脫離人體後會很快失效,所以詹納便採取了「從手臂到手臂」的接種方法。一個兒童接種後,接種部位會長出一個膿包,把膿包皰漿提取出來再注射給其他孩子,就是所謂的「接力」接種。詹納由此證明,人類感染的這種疾病是可以接續傳播的,他將這種接種方法命名為「疫苗」。

詹納的接種術很快傳遍了世界。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證實牛痘效果之後,立刻下令全國接種,一口氣接種了200萬人。

1803年,西班牙人帶著22個來自孤兒院的孩子,讓他們充當天然的「保鮮器」。船一啟動,就接種2個孩子,以後每周接種2個人,10周之後,艦隊到達美洲,再換一批孩子上船,直到把疫苗帶進了墨西哥——當年美洲最早被天花荼毒的地區。到1806年艦隊回到西班牙時,艦隊的醫生們一共接種了23萬個兒童,而通過他們接種的人,超過450萬。

1805年,東印度公司的醫生亞歷山大·皮爾遜將牛痘接種法帶到了中國。這種先進的技術很快就在中國傳播開來,最終取代了人痘接種法。魯迅曾在《拿破崙與隋那》一文中寫道:「但我們看看自己的臂膊,大抵總有幾個疤,這就是種過牛痘的痕迹,是使我們脫離了天花的危症的。自從有這種牛痘法以來,在世界上真不知救活了多少孩子。」

1829年,詹納醫生與世長辭。他的墓志銘這樣寫道:

「碑後,是偉大的名醫、不朽的詹納長眠之地。他以自己的睿智,帶給全世界半數以上的人類以生命和健康。被拯救的孩童歌頌他的偉業,將他的名字永留心間。」

這位偉大的鄉村醫生值得被人銘記,不僅僅在於他戰勝了天花,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辦法——接種疫苗,由此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醫學領域:免疫學。因此,後世將愛德華·詹納尊為「免疫學之父」。

不僅接種術在接力,醫療科技自身也在不斷接力。當巴斯德的免疫學建立後,人們得以從微觀角度,不僅真正看懂了天花的真相,也看懂了其他類似疾病的真相,由此產生的各種治療方法也更加安全、更加有效。

全球根除天花計畫

1959年,世界衛生大會(WHA)採納了目標為「全球根除天花」的計畫。穩定的凍干疫苗研製成功,這意味著疫苗接種計畫能夠覆蓋不太發達的熱帶國家。

1966年,世界衛生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