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卷 風不定 第2263章 臣妾向陛下討個人

尉遲熾繁在李藎忱的臉頰上輕輕一吻,笑嘻嘻地說道:

「這兩天貞兒的胭脂還沒有吃夠么,又要來調戲妾身。」

「調戲一下不好么?」李藎忱反問,旋即深深吸了一口氣,「嗯,好香啊,不對,怎麼感覺還有一股醋味?」

吃醋是什麼意思,已經是李藎忱很早之前講的一個典故了,雖然典故的男女主角現在才不過總角之齡。

「吃貞兒的醋,妾身還不至於,」尉遲熾繁不由得一笑,抬起手打量了一下,感慨道,「妾身老矣。」

李藎忱的手從她的腰肢緩緩向上:「朕怎麼沒有覺得,你看,沒有一絲贅肉,該挺的地方也很挺呢。」

李藎忱這麼一動,尉遲熾繁的眼神也變得有些迷離,靠在李藎忱的懷裡,吹氣如蘭:「陛下,快要到了,別這樣。」

李藎忱並沒有再動,只是輕輕握住她的手。

纖細修長,白皙的很,而且沒有什麼褶皺。

畢竟也還沒有三十歲呢,只能算是一個標準的少婦。

「內府已經有了自己的監察機構,」李藎忱緩緩說道,「房彥謙不靠譜么?」

說到吃醋,李藎忱當然就想到了房彥謙。

「剛剛起步,也就是能針對洛陽周圍的內府機構排查一下。」尉遲熾繁輕輕揉著自己的太陽穴。

李藎忱分開她的手,親自幫她按摩,讓尉遲熾繁舒服的輕輕哼了幾聲。

「慢慢來吧,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李藎忱笑道,「朕之前考察過房彥謙,此人應該還是有真才實學的,這個你可以放心。」

「奈何獨木難支。」尉遲熾繁徑直說道。

李藎忱怔了一下:「這是變著法兒的找朕要人啊。」

尉遲熾繁眨了眨眼,嬌聲道:「陛下聖明。」

「聖明你個鬼,」李藎忱彈了一下她的腦門,「想要招人,自己去和書院那邊談合作,定向培養一些人才就是了。」

尉遲熾繁登時抱住李藎忱,笑嘻嘻地說道:「陛下不開口,妾身也不好直接說嘛。」

「這有什麼不好說的,朕等會讓秘書監擬旨就是了。」李藎忱有些無奈,「你們要記住,內府的老大是朕,朕要求各個書院和內府展開合作,誰敢說一個『不』字?」

李藎忱當然明白,書院是內府所開設,現在雖然外廷也參與進來,但是至少內府作為先來的,依舊對書院有著外廷無法替代的影響力。

這反而導致內府不太好意思直接從書院中引進人才。

未免給人一種監守自盜的感覺,也容易引起外廷的非議。

所以尉遲熾繁才來拐彎抹角的求李藎忱。

陛下開了口,那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李藎忱低聲說道:「以後再有這種事,不需要猶猶豫豫的,內府是朕一手締造的,需要什麼則朕自當滿足什麼,不然的話內府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

尉遲熾繁柔柔答應一聲,在無數內府官員們眼中殺伐果斷、不怒自威的賢妃娘娘,此時溫柔的如水一般。

她的手臂纏上李藎忱的脖頸,湊到李藎忱的耳邊,低聲說道:「妾身斗膽,還想向陛下討一個人。」

李藎忱眉毛一挑:「什麼人?」

「一個小男孩,」俏臉上也忍不住泛起羞色,尉遲熾繁呢喃道,「只有陛下才能賜給妾身。」

尉遲熾繁的聲音綿柔旖旎,飄到李藎忱的耳朵里,直接勾動心弦。

要不是老夫老妻,李藎忱此時恐怕連靈台最後一點兒清明都沒有了,管他是什麼地方,難道天下還有什麼人能夠阻擋住陛下和愛妃天雷勾動地火?

「等晚上。」李藎忱輕輕拍了拍她的背。

這是尉遲熾繁最大的心結。

「其實女兒也沒有什麼不好的,你看晉陵現在多懂事。」李藎忱低聲說道,「朕絕對不會因為是女兒還不是兒子就嫌棄誰。」

「可是……」尉遲熾繁低聲說道,「女兒終歸還是要嫁人、要相夫教子的。」

李藎忱不由得一笑:「誰說朕的女兒就必須要躲在深閨之中?朕的妃嬪能夠在外面支撐起來這麼一片天,難道朕的女兒到時候就不能做些什麼嘛?繁兒你也是執掌內府的人了,做書院之山長、做醫院之院長,女兒家難道就比不上男兒家么?」

尉遲熾繁一怔,旋即微微低頭:「是妾身想的狹隘了。」

「不,是你們所有人都想的狹隘了。」李藎忱張開手臂,「女人和男人一樣,以後都會是我大漢的棟樑。分工不同,有的需要心細的活計,不就適合於女人么?更何況朕的女兒,亦是天之驕子,只要好生培養,自然能夠獨當一面!」

「陛下!」尉遲熾繁輕輕呼了一聲。

「怎……唔!」李藎忱瞪大眼睛,嘴已經被尉遲熾繁火熱的唇堵住,豪邁的北方女子直接把舌伸了進來,通過這種主動進攻表達自己的激動和感謝。

李藎忱再也忍不住了,攬住她的腰,兩個人在車廂里一滾。

……

陛下和賢妃的戰鬥並沒有進入到真刀實槍的環節。

畢竟長安城內的坊市距離行宮並不是非常遠。

李藎忱並沒有在宮中召見長安商業的這些領頭羊們,一來是因為人數到底是有些多,亂糟糟的總歸不好,二來也是因為李藎忱想要考察一下長安城內集市的發展。

畢竟在長安城外已經形成了依託工坊建造的新模式的集市,李藎忱也很好奇在新的貿易方式衝擊下,城內的這些集市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畢竟城內的這些集市,除了位置方便之外,在商品種類、價格等等上都沒有辦法和城外的集市相比了,現在應該算是受到衝擊的傳統商業了。

李藎忱大力發展大漢的工商業,當然是要各種商業都能夠蓬勃發展,而不是此消彼長。

大漢的商賈應該是越來越多的才對,假如長安城外的集市直接衝擊到了城內集市的發展,那麼只會導致一邊商賈增多,另外一邊減少。

商賈們已經早早地在坊市外等候。

陛下蒞臨視察,對於他們來說自然是莫大的榮幸。

這些商賈里有很多都是長安城中世代經商的。

長安城裡的主人換了這麼多,什麼時候真的有人對商貿的發展如此重視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