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真尼瑪天真

一共28名新秀,他們被分成AB兩組,每組14個人。

李良被分到了B組,同其他27名新人來到PNY中心的訓練場上。

整個訓練場鬧哄哄的,給人感覺熙熙攘攘,現場人著實不少。

28個年輕人,外加教練、球探、工作人員、訓練師,記者,百來號人分散在PNY中心的正方形場地上。

光是說話的聲音就嗡嗡嗡個不停。

這還是普通的訓練營,等到6月份官方訓練營,只會更熱鬧。

球員們先在訓練師的帶領下進行熱身,跑圈,做拉伸動作。

這些動作看似簡單普通,在場邊已經有球探開始對球員們進行觀察。

NBA是世界上對抗最強、最激烈,技術水平最高的籃球聯賽,任何一點小細節都能決定球員的強弱和球隊的勝負。

球探工作發展到今天,早已變得細緻入微和無孔不入。

這些球探一是觀察球員們在做熱身動作時的柔韌性和協調性,這兩點對於籃球運動非常重要。

二就是近距離觀察球員跑步時的動作習慣,因為不佳的體態和運動姿勢,會導致傷病風險的增加。

李良這兩點都做的很好,柔韌和協調一直是他的強項,只不過【身體素質】維度里不顯示。

算是一種隱形的屬性。

跑步姿勢就更沒問題了。

良好的協調性柔韌性,讓他的跑動很舒展,不像一些大個子會僵硬。

熱身很快結束,接著就要開始進行體測。

體測是進行球員評估的基本項目,身高、體重、臂展、彈跳等一系列的數據,讓球探能對球員有一個客觀的了解。

當然,體測並非強制進行,畢竟個人身體數據屬於隱私。

有些新秀就會拒絕體測。

一部分是實力強勁名氣顯赫,不需要這種基礎測試來展現自己。

一部分則是對自身沒有太強的信心,與其暴露弱點,不如保持神秘性,用場上表現來說話。

PNY中心的場地是特製的,呈正方形,兩塊標準的籃球場橫豎交叉,形成一個十字形。

所以,場地上一共有4個籃筐,也就正好被分割成四個區域。

兩個進行靜態體測,兩個進行動態體測。

李良並不抗拒體測。

他大大方方的進行了身高、臂展、體重、體脂、站立摸高等靜態數據的測量。

測量數據沒有太大的驚喜。

身高赤腳6尺8寸7,穿鞋6尺8寸9,對外可稱6尺9。

折算成厘米也就是205左右。

臂展沒有變化,7尺1,體重232磅,比4月初漲了5磅。

體重雖然漲了,體脂卻降低了,7%,達到了很不錯的程度,之前李良記得是11%。

站立摸高、手長、手寬等和過去都沒有任何變化。

總的來說,李良的靜態數據沒有太吸引人的地方。

不過作為華人球員,臂展、體脂都沒有成為扣分項,已然很不錯。

測完了靜態,再去動態組,進行原地垂直彈跳、原地摸高、最大垂直彈跳、最大摸高、底線折返跑和3/4場衝刺的測試。

先進行原地摸高、最大摸高和最大垂直彈跳的測驗。

在飛機上完成了【彈跳】的任務訓練後,李良還沒有測試過自己的彈跳水平。

過去李良的原地垂直彈跳也就24英寸,60厘米左右,相當普通的水平。

如今,通過艱苦的訓練(1點)和小小的任務加成(10點),他的彈跳提高了。

李良奮力一躍,明顯感覺到跳的比以前高了!

「29.5英寸,布魯斯·李。」

工作人員給出了數據,李良的原地垂直彈跳提高了4.5英寸!也就是提升了正好10厘米。

這個數據總體來說還是處於中下游水平,已經接近中遊了。

接下來的底線折返跑、3/4場衝刺,李良都順利完成。

頂尖達不到,但中等完全可以,起碼不是墊底。

尤其是在橫向移動,也就是螃蟹步的測試中,李良的成績相當不錯。

這很正常,他的橫向移動步伐是經過多次加成的,比一些大二的新秀快速紮實。

上午的體測進行了一個小時,試訓人員將所有的數據集中匯總,給現場的每一位球探、經理和記者都發了一份。

球探們坐在看台上,拿著數據報告掃看了起來。

總體來說這群新秀沒有身體天賦特別驚人的。

畢竟,特別驚人的,也不會出現在這裡。

基本上都是中規中矩,李良在其中不算顯眼,但也不扎眼。

不屬於眼珠子一瞥,就知道這貨完全沒希望的那種。

部分球探甚至對他多關注了幾眼。

現在球探都在搞大數據,將球員的各種數據分類整合,希望能通過數據對球員進行更為精準的判斷和篩選。

像李良這樣的體測數據,雖然看起來略顯平庸,卻有點符合部分球探數據模型中的「可靠防守型角色球員」樣本。

這本來就是李良做任務所追求的,數據體現出來的自然也是如此。

此時,馬克斯手裡也拿到了球員們的體測數據,對於李良這個關係戶他稍加註意了一下。

「這小子感覺還可以,倒不像是完全來湊熱鬧的。就是不知道,進攻水平怎麼樣。」

馬克斯本以為李良就是憑關係過來走個過場,拍幾張照片湊個熱鬧,給自己加點身價。

然後他回國,爭取打球機會的時候,簡歷中除了「NCAA總冠軍成員」外,還可以加一個「在NBA球隊試訓」,只是最終落選而已。

現在從體測來看,這個布魯斯·李倒是有打美國職業聯賽的身體基礎。

體測結束以後,球員們開始在試訓師的帶領下,進行持球基本功測試。

所有人被分成了四組,每組七個人,在半場試訓師的引導下進行低對抗的控球、運球、過人、上籃和投籃的練習。

同樣是個比較簡單的測試,五個試訓師站在半場,充當防守人。

然後球員拿球,從中場起步,運球繞過外線三個試訓師。

然後在內線兩個試訓師的干擾下,選擇上籃或者投籃。

試訓師會一邊做低強度干擾,一邊指揮球員做技術動作,考驗的就是基本功。

這個項目李良也不怕,因為他的控運球基本功並不差。

基本的運球、過人、轉身,胯下,還有傳球,他都能順利完成。

四年在肯塔基大學的刻苦訓練可不是白費的。

但在系統中他的【傳控能力】和【進攻能力】分值都很低。

原因就在於,他沒有辦法在高強度高對抗的情況下完成這些動作。

別說以NBA的對抗標準了,哪怕是NCAA的對抗標準,李良都是不合格的。

沒辦法,天賦擺在那兒,肌肉的反應速度、爆發力和靈敏度都不行,對抗一強技術就失靈。

很多在NBA賽場上球都運不穩,空位投不中的球員,如果降一兩個對抗級別,到低級別聯賽去打球,各個都是能突會投還能傳球的多面手。

相反,一些在NCAA風生水起,技術全面的新星,到了NBA卻百無一用。

當年被稱為「伯德第二」的亞當·莫里森就是代表,當然他主要是受到糖尿病影響。

現在進行低強度試訓,試訓師都是意思意思,李良當然不怕。

依舊很順利的完成了一系列動作,控球,變向過人,傳球,上籃,急停跳投,完成的很順暢。

只不過,場邊的球探和經理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小子持球進攻不行。

他們各個都是行家,李良在控球過人時的力度、速度明顯不足,這種一上對抗就要丟球。

馬克斯搖搖頭,想果然還是不行,這持球水平,也就打打NBDL,還是替補。

李良倒是覺得挺好,反正他的閃光點就不是持球。

【傳控能力】維度里,他一個任務都沒做呢。

結束了控球基本功的測試,上午的最後一個項目是自由對抗。

28名球員,分散在4塊場地上,自由組合,進行3v3,或者4v4的半場賽。

沒有裁判,沒有勝負,就和朋友們打野球一樣,可以盡情展現自己的攻防技術。

新秀們開始了各自的組合。

有些互相認識的組成一隊,有些還會稍微搭配一下,一個內線搭兩個外線。

場地上一時間熱火朝天,就好像討價還價的跳蚤市場。

不過和打野球不同,打野球都希望分到強的隊友,在訓練營卻希望分到弱的隊友。

隊友弱了,他才能有表現的機會啊。

於是,李良突然之間從更衣室公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