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天大的人情

韓秀峰讓余有福捎回的家信中主要是報平安,太平賊匪進犯江寧乃至揚州的事只是一筆帶過。至於匯回來的這一萬多兩銀子,那是查緝私販繳獲的功鹽變價發賣所得,讓留一千兩家用,給遠在走馬鄉下的爹娘一百兩,三個哥哥一人一百兩,不是捨不得多給,而是鄉下人沒見過那麼多錢,給太多反而會出事。

段吉慶抬頭看看關班頭,接著道:「老關,志行不但沒忘了你,也沒忘了衙門裡那些以前關照過他的叔伯,讓把銀子取出來之後給你拿一千五百兩,五百兩是孝敬你的,剩下的一千兩托你幫著分,說你那兒有本賬。」

柱子忍不住笑道:「就是四哥去京城投供前,大傢伙幫著湊盤纏的賬。」

「你們要是不說,我差點想不起來,好像是有本賬,好像是王經承幫著記的。」關班頭想想又感嘆道:「四娃子也真的,他公務那麼忙,離家這麼遠,還把我們記在心上。這些年看著長大的那麼多娃,就數四娃子最出息了!」

「這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段吉慶笑了笑,接著道:「柱子,你四哥一樣沒忘了你,不過銀子是不會給你的,他在信里說了,讓我幫你盤個小院,讓你嫂子幫幺妹兒置辦嫁妝,成親之後就別再住棺材鋪隔壁了,換個地方住,重新安個家。」

「謝段經承。」柱子咧嘴笑道。

「不用謝我,要謝就謝你四哥,謝謝你嫂子。」

「對對對,您老說得對,謝謝嫂子。」

「好啦好啦,自個兒人搞這麼見外做啥。」琴兒笑了笑,又抱著娃朝段吉慶看去。

「剩下的銀子咋花,志行在信里也說了,」段吉慶喝了口茶,再次捧著信道:「志行說現在這個院子太小,有合適的就換一個。要是換個大點的宅子,銀子還有得剩,就去江北置幾十畝地。」

琴兒苦著臉問:「爹,這院子挺好的,也不小,為啥要換?」

「要是擱以前,自然不用換,但現而今不比以前,不換個大點的宅院真不行。」

「咋就不比以前?」

段吉慶回頭看看余有福,隨即看著女兒笑道:「琴兒,有件事我一直沒告訴你,不告訴你一是怕你擔心,二是朝廷的公文還沒到,公文沒到就搞得沸沸揚揚不好。」

琴兒急切地問:「到底啥事?」

「志行陞官了,」段吉慶回頭笑看著余有福和張士衡道:「有福,你和士衡少爺跟韓大使一家從揚州啟程不久,太平賊匪就攻佔了江寧,並打算分兵去犯揚州。泰州好像離揚州不遠,也不曉得是不是泰州正堂手下無人可用,就讓志行捐了個從六品頂帶,並保舉志行署理州同。」

「後來呢?」張士衡急切地問。

「後來太平賊匪果然佔了揚州,志行就率一千鄉勇去一個叫萬福橋的地方阻截,不光擋住了賊匪,保住了泰州,還陣斬賊匪四百多,這可是大捷!聖上一高興,就欽賜志行從五品頂帶,特授志行做兩淮鹽運司副使。」

琴兒聽得膽戰心驚,禁不住問:「爹,這麼說四哥現在領兵打仗了?」

「是領過兵打過仗,不過就萬福橋那一次。現而今是從五品的鹽官,用不著他再領兵打仗。」女婿升官發財,段吉慶最高興,想想又放下信笑道:「兩淮運副,那可是天底下最肥的缺,要是能做個三五年,少說也能賺三五萬兩!」

從海安啟程時四娃子還是九品巡檢,沒想到這才過去兩個月,四娃子已經是從五品的運副了,余有福覺得像是在做夢,將信將疑地問:「段經承,這些事您是咋曉得的?」

「揚州不是被賊匪佔了嗎,『日升昌』揚州分號自然沒法兒再開張,總號的大掌柜不曉得從哪兒聽說京城分號有個夥計跟志行有交情,就派那個夥計去泰州籌設分號,那夥計從京城啟程前自然要去會館拜訪。」

「這我曉得,一定是小伍子。」

「反正不管他『日升昌』有多財大氣粗,但想去泰州做匯兌買賣就得求志行關照,所以一有志行的消息,京城分號就會告訴我們巴縣分號,讓巴縣分號的掌柜告訴我。」段吉慶頓了頓,又笑道:「這半個月我已經收到兩個消息,一個是志行已經做上州同,領著一千鄉勇打了大勝仗的消息。一個是聖上恩准署理兩淮鹽運使郭沛霖郭大人保奏,欽賜志行從五品頂帶,特授志行兩淮運副的消息。」

關班頭曉得內情,而且這些天一直在幫著打探,禁不住補充道:「志行陞官跟敖舉人中進士一樣,朝廷會給我們四川制台衙門發文,制台衙門會給道署,道署會給府衙,府衙再轉給我們巴縣縣衙,會讓縣太爺註冊。」

「注啥冊?」琴兒好奇地問。

「要在戶房的戶籍清冊上註明志行現而今官居幾品,官居何職。要是不給縣衙下文,縣太爺哪曉得這些,以後要是遇上我家狗蛋,又怎會以禮相待?」

「我娃還小!」

「我就是打個比方,這麼說吧,朝廷的公文一到,這家就是正兒八經的官宦之家!志行他爹遠在走馬鄉下,城裡就我這個岳父,我段吉慶就能作這家的主,雖算不上士紳,但起碼也是鄉紳。就算去府衙,府台都得給我幾分面子,更別說去縣衙了!」

琴兒怎麼也沒想到娃他爹真做上大官了,高興是高興,但沒段吉慶等人那麼高興,心不在焉地問:「那朝廷的公文到了沒?」

「說起來巧了,跟有福和張少爺一樣也是上午到的。」段吉慶放下信,端著茶杯道:「上午到的道署,最遲明天下午便能到縣衙。不過我們可不能等到明天,這院子今天就得收拾。」

「收拾院子做啥,又要請人來吃酒?」琴兒低聲問。

「這次不請了,」段吉慶大手一揮,得意地笑道:「以前志行官做的小,想揚眉吐氣只能請那些舉人老爺來撐面子。現在不一樣了,志行做那麼大官,我們用不著再去巴結那些舉人,只有那些舉人來巴結我們的份兒。」

「那你還讓收拾院子。」

「讓收拾院子,是朝廷的公文一到縣衙,縣太爺就會親自登門祝賀。」

段徐氏只曉得女婿陞官了,不曉得這官到底有多大,禁不住問:「縣太爺都要親自登門,這麼說狗蛋他爹的官比縣太爺大?」

「這是自然,我們重慶府的江北同知你曉得不,志行現而今的官做得跟同知老爺差不多大。而且志行的頂帶是皇上欽賜的,官職是皇上特授的,這可是天大的恩典,天大的榮耀!別說我們重慶府,就算整個川東道,就是全四川也找不出幾個!」

想到日思夜想的男人真做上了大官,琴兒沉吟道:「爹,我想帶狗蛋去趟走馬。」

段吉慶一愣,旋即反應過來:「對對對,是該去趟走馬崗。志行公務繁忙回不來,這光宗耀祖的事我們不幫著操辦誰幫著操辦?不過要等幾天,等爹把眼前的事忙完再送你們娘兒倆去。」

「我也想我娘,我也想家了。」幺妹兒脫口而出道。

「要去一道去!」關班頭起身笑道:「段經承,你估摸著哪天能動身,定個日子,定好日子我就去衙門告假。」

在段吉慶眼裡張士衡不只是一個年輕的後生,也是一堆白花花的銀子,權衡了一番起身道:「這得看眼前的事要多久才能忙完。要不這樣,你們先準備著,難得走一趟親戚,何況這次去走馬是要擺酒的,不準備妥當了咋去。」

「都要準備些啥?」琴兒急切地問。

「多準備些鄉下沒有的東西,別捨不得花錢,也別擔心東西太多不好背,大不了到時候多雇幾個腳夫。」

柱子抬頭笑道:「嫂子,這事交給我,我曉得鄉下有啥沒啥。」

「好,你看著準備,等會兒給你拿錢。」

琴兒話音剛落,段吉慶便看著張士衡笑道:「士衡,說起來巧了,你爹前些天剛好隨吳道台來我們巴縣公幹,就下榻在離縣衙不遠的湖廣會館。」

「段老爺,我爹就在巴縣?」

「騙你做啥。」

「我還以為我爹在成都呢!」

「鹽茶道衙門是在成都,他們這次是來公幹的,聽說是為江蘇那邊平亂籌餉。我曉得你多少年沒見過你爹了,走,我陪你去找你爹!」

「謝段老爺,謝段老爺!」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自個兒人用不著這麼客氣。」段吉慶拍拍張士衡的胳膊,目光中充滿慈祥,搞不清楚的真以為他是張士衡的長輩。

四川跟一樣有鹽場,不過兩淮產海鹽,四川產的是井鹽。再就是朝廷沒在四川設鹽運司,四川鹽政一直由四川總督兼任,鹽務一直是鹽茶道辦理。都說兩淮鹽運使是天底下最肥的缺,其實四川鹽茶道一樣肥,只不過沒兩淮鹽運使那麼出名罷了。

正因為鹽茶道手握鹽茶買賣大權,吳文錫一到巴縣就被八省行幫迎請到湖廣會館下榻,這些天不是見地方官員就是忙著見八省商人,根本沒空見去拜見過幾次的段吉慶。但現在不一樣了,余有福不但幫吳文錫的幕友張德堅把兒子帶來了,也帶來了儀真吳家的消息,這可是天大的人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