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個世界,兩場戰爭 東條在國會致辭

1941年11月16日

今晨我參加了有天皇駕臨的國會開幕式,使館人員特納和費爾里陪同前往。軸心國外交官大批出席,中立國使節來了幾個,克雷吉沒有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代表同我商量過,他們都來了。我知道,如果自己缺席,就會被人注意,而且沒有什麼理由要讓軸心國使節獨佔會場,或造成一種印象,認為我覺得日美關係已處於危急狀態。在天皇面前,尤其不應留下這種印象。在接待大廳中,大家仍聚在一起,我也照例同德國大使奧特、義大利大使因代利(Indelli)握手,但在外交官專席上,我們卻首次被分開了:在式部官長大久保的小心引導下,土耳其、泰國使節和我在左邊坐下,德國和義大利大使則移到右邊就座。大久保護衛著外交團,眼睛很尖:他趕走了一個人,因為那人只穿短上衣而沒有按規矩穿晨禮服;還有個來給上司當譯員的,因為名字不在外交官名冊上,也被他發現並趕走了。

第二天是首相和外相演說,我們使館有四個人坐在外交官席上。東條講完後,我們的海軍武官史密斯-赫頓(Smith-Hutton)探過身去對我館秘書本寧霍夫(Benninghoff)耳語道:「還好,他總算沒有宣戰。」《朝日新聞》評道:

有四位美國使館人員第一次出現在貴族院的外賓席上,首相在院里發表首次施政演說。首相的講話結束時,雷鳴般的掌聲響徹全場,往常在這裡,即使是最好的演說也沒有人鼓掌。美國使館這四個人突然亂成一團,交頭接耳,隨後又都大搖其頭。此種舉動究竟是何用意,誰也不曉得。外賓席上其餘的人都凝視著他們。

首相和外相的演說主要是講給本國國民聽的,但傳到我國也不會留下好印象,尤其是東鄉提出的要與美國達成諒解的三點內容。這三點是:

(1)如何順利結束中國事變,日本自有考慮,第三國不得阻礙;

(2)帝國周圍的國家不僅不應對本帝國施加直接的軍事威脅,而且應取消經濟封鎖之類的敵對性措施,與日本恢複正常的經濟關係;

(3)應竭力防止歐戰和各地動亂波及東亞。

這就是日本「永遠不變的」政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