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從未遂政變到公開戰爭 日本準備與全世界為敵

1937年1月1日

就日本的國際關係來說,新的一年是在不祥的氣氛中開始的。去年,它既在世界上名譽掃地,又與英、蘇、中不睦,最近和這些國家的關係更趨惡化。與荷屬東印度群島的關係有所改善。在其近鄰中,只有跟美國算是尚能維持現狀,但由於日本寸步不讓,以致《華盛頓條約》期滿後未能續簽。這導致兩國間存在防務和海軍軍備競賽的危險,展望未來,眼下確實沒什麼值得樂觀的理由。

出現此種不幸局面,首先要怪日本自己。因為它手段拙劣,現在只是自食其果。問題就出在外交政策受雙重控制,這是老問題了。在這方面,政府中的文官,連首相和外相在內,都受制于軍人,聽命於陸海軍,陸海軍既不懂也不關心同外國發展友好關係,但沒有他們的支持,內閣的壽命又長不了。德國就有過同樣的情況,在1914年鬧出多大的事來,我們已經見過了。

美國

一兩年前,荒木將軍曾對英國大使說,要是沒有1924年《移民法》的排日條款,日美之間的關係就可以說是完全令人滿意的。不錯,目前是沒有什麼重大爭端足以嚴重妨礙到日美關係,但我們不應對問題熟視無睹,目前的一些爭執之後一定會尖銳起來,其中蘊藏著危險。

首先是海軍問題,隨著《華盛頓條約》期滿,這個問題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這方面今後會鬧成什麼樣子,尚難預料,但可以有把握地說,假如惡化成造艦和軍備競賽,由此而產生的猜疑和不安必然會導致兩國關係緊張起來。另外還有一些可能會損害兩國關係的問題,那就是日本在中國的侵略政策。這種政策一直有損害美國利益的可能。再就是,日本廉價商品在美國市場泛濫。長此以往,我們將不得不出於自衛而予以抵制,這就必定會引起國際上的憤恨和傾軋。

菲律賓群島對日美關係來說也始終是一個潛在的危險根源,雖然眼前還不至於立即有危險。

中國

討論或細述過去一年中日本在中國的外交活動及其他種種活動,看來都沒有必要。只用這麼說就夠了:日本軍部公開策劃華北五省脫離南京政府的管轄,儘管費盡心機,但大部分均告失敗;日本軍部支持的大規模走私行為,不僅釀成國際醜聞,而且讓美、英等外囯都紛紛譴責日本;中國的抗日情緒迅速高漲,遍及全國,日本人非但未能與南京合作,儘力抑制此種情緒,反而凶相畢露,手段蠻橫,致使反日情緒不斷加劇。

當前新年伊始,由於少帥張學良扣留蔣介石隨後又將其釋放這一事件造成的新形勢,日本在中國,不論有何種計畫,似已暫時停止執行。日本人顯然是在停步觀望。新形勢會不會導致中國抗日運動加劇,會不會使南京未來的政策轉為強硬,強硬到什麼程度,都還有待觀察。

中國人展示決心,不再屈服於日本的壓力。突如其來,又出人意料,以致日本全國似皆有晴天霹靂之感。它就像一個迷茫不安的人那樣,摸不著頭腦,不知今後如何是好。報上已有一些議論,提到要改變對華政策,但是朝哪個方向改,目前還看不到什麼形跡。一向最不能正確認識中國已發生改變的情況的,看來倒是日本:這很奇怪,卻是實情。現在日本已明白,用軍事壓力訛詐是無效的,那它也許就會試用某種別的侵略方法控制華北。經濟合作,強調其目的是要「改善人民生活狀況」,自然是軍部的一個老計畫,其代言人正在加勁鼓吹,此法或許可以給日本擴張主義活動提供一條出路,而南京政府也不會太反對。看來日本暫時還不熱衷於向南京政府主動發起正面進攻,更有可能的是從四周滲透,並在華北地區和蒙古邊境固守已得的利益。

去年年初我對日本面臨的大勢所做的評述,其正確性已無可置疑,當時關於日本的對華政策,我大致是這樣講的:

採取什麼行動,用什麼方法,將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但擴張主義的貪慾是根本性的。人們將會看到,從今以後不露聲色地逐步推進也好,明目張胆地侵略也好,不論用哪種方法,日本都將堅決致力於鞏固它對華北和滿蒙的控制。對此,我毫不懷疑。

蘇俄

在現階段的時局下,日蘇親善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事情是明擺著的:一方面,俄國有充分理由擔心,日本終將擴張到蒙古和西伯利亞;另一方面,日本也害怕共產主義在鄰國蔓延。這兩點湊在一起,足以阻礙任何互相信任的基礎的建立,更不用說邊境事件以及糾紛了。不過,到去年11月,雙方經過外交上的努力,已達成一項公平的臨時協議。在此情況下,蘇日關係或可暫安,一時當不致釀成太大的危機。組織一個混合委員會來考慮邊界問題的意見在原則上被接受。而明顯對日本有利的漁業條約也已草簽,並準備在11月20日正式簽署。蘇聯在西伯利亞和海參崴的防務,加上西伯利亞鐵路鋪成雙軌,其效率之高已足以使莫斯科幾乎可以對於關東軍的咆哮和威嚇一笑置之;而日本人則還在忙於使其軍隊現代化,加強其滿洲駐軍,爭取和北面的蘇軍達到平衡,根本談不上繼續尋釁以求早日開戰。

然而,這種蘇日關係的暫時改善又被日德防共協定的締結粗暴地打斷了。雖說協定表面上的目的只是共同對付共產國際的活動,反對它在各地散播共產主義的宣傳和行動,因此並不是公開針對蘇聯政府的;但是,兩國參謀本部間存在秘密諒解或協議乃是公認的事實,蘇聯駐日大使堅稱莫斯科握有這方面的確鑿證據。日本內閣的政敵認為,假如關於協定的內容在11月20日以前未泄露出去,蘇日漁業條約就可以簽字了,一切也都會好起來,因此他們責備外相,指責他讓消息泄露是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如果說莫斯科沒辦法在那個日期前探知日德在柏林的情況,那才是難以置信的。假如有什麼錯誤的話,恐怕不是在於在某個日期以前走漏了消息,而是根本錯在締結這樣一個協定。

道理很簡單。這個協定及其可能附有的一切秘密協議都是日本軍部制定的,與德國的談判主要是由日本駐德陸軍武官大島少將進行的。進行這次談判是否得到日本外務省的同意,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鑒於外務省長久以來對改善和穩定日蘇關係不斷做工作,並將其視為自己的大政方針,我們有理由這樣問:日德協定對日蘇關係的破壞作用事前是否十分明顯?對於與日本外交的政治方向如此背道而馳的事,東京政府是否會表示贊同?協定確實已招致全國各方的非難。

這也可以說是日本政策受雙重控制的又一次表現。不管怎樣,如今是木已成舟了,日蘇關係明顯已大受挫傷,在最近的將來也難以挽回。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蘇聯政府必將依舊按這樣的原則行事:只有用武力說話,日本人才聽得懂。蘇聯秉持的上策是:一旦日本來犯,不論是邊境襲擾還是較大規模的侵略,都應立即以加倍的力量回擊。

德國

如果說日德協定含有某種假設,一旦戰端開啟,就會使協定具有軍事互助條約的性質,那也未必。據說,日本曾竭力拉波蘭參加日德協定,但未成功。波蘭既置身事外,法國又會讓德國有後顧之憂慮,要德國承諾在蘇日作戰時進攻俄國,是不大可能的。不過,說是有某種協議,如交換軍事情報、向日本提供武器彈藥和技術援助以換取滿洲商品等,就比較合理了。不管所締協定究竟屬於何種性質,明顯的是,日本政策已有新的方向,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和德國的關係勢必加強,不論有意無意,這種新的傾向不僅對改善日蘇關係不利,而且對改善同英國等民主國家的關係也必定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義大利

還沒有充分理由認為日本正蓄意與一個法西斯集團結盟,但它最近幾乎同時與德、意訂立協定,自然會引起此種看法。其實,日本撤走駐亞的斯亞貝巴的公使館,代以領事館,義大利則在瀋陽設總領事館,從而表示在事實上日本承認義大利據有衣索比亞,義大利也承認「滿洲國」的所謂「獨立」,這看來都不過是著眼於建立互惠的貿易關係,並沒有什麼重大的政治意義。

英國

日本倒想跟英國親善,但正如英國大使最近對我說的,它希望的親善是建立在「只取不予」的基礎上。日本人的熱情只不過是表面的現象,而且只是出於一種顧慮:日本陸軍已終於醒悟,認識到萬一日蘇開戰,英國或許連善意的中立也不肯保持。在這種現實面前,日本人不能不有所顧患,由於滿洲事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貿易問題及其他種種爭執,今天的英國人民中反日情緒日漸濃烈。

另一方面,英國同蘇俄的關係在這三年中卻沒有發生過什麼嚴重的逆轉。英蘇關係不算親熱,但至少也還差強人意。蘇聯人知道,在英國搞共產主義宣傳不會得到寬容。有關海軍和貿易的協定也已訂立。如此一來,兩國以往的敵意大部分都已消散,而英日關係卻一直在惡化,日本陸軍已終於認識到這樣發展下去將意味著什麼,因而正開始感到不安。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日本陸軍軍官特意來和他們的英國同行表示好感,也不必大驚小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