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暴風雨前平靜的三年 有關日記和函電的說明

1935年1月22日

回頭重讀這本日記時,我真不禁感嘆:我竟能有這麼大的勇氣將其示人。它就是這麼一個草稿本,一張用碎布綴成的褥子,其中有很多評論還是草草寫成的,都需要進一步闡釋或討論。例如日美關係,這方面是很廣泛的,絕非此種流水賬式的記錄所能容納得了。我那樣逐日論述,倉促行文,就很可能會給人留下錯誤印象。我們的正式函電,就其整體來說,也許還能涵蓋這個方面,從歷史學的觀點來看,還是必須以這些函電為準。日記的作用僅僅是給正文補充一點例證而已,在歷史研究中絕不能只考慮這些例證而撇開正文。

我們的函電也必須作為一個整體並按一段時期來讀,才能得到正確的觀念。有些函電也許可以說是互相矛盾的。例如有一封討論海軍會談的、據說是寄給總統的呈文(1078號),原是根據這樣的想法寫的:日本人就全體而論,對海軍比例等問越絕無妥協之意,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是舉國一致的。這在目前來看是實情,千真萬確,但兩周後我又寫了一封信(1102號),上報這麼一個意思(僅屬揣測,也聲明是揣測):當日本人終於發現我們真的是要保持現行比例,要把海軍實力加強到條約允許的極限並付諸實踐,即便這意味著海軍軍備競賽也要繼續實行此項政策時,他們就會謀求妥協而不敢搞軍備競賽。儘管他們已是背水一戰,但過一段時間以後,還是可以改變輿論和政策,甚至在條約期滿前的兩年內就會改變。正如我說的,這只不過是猜測,但包括參贊和海陸軍武官在內的使館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合理的猜測。所以這兩封信實際上並不矛盾:第一封是談現在;第二封是預測在一定情況下將來會怎麼樣,即若我們用事實清楚地表明我們決心要把我國海軍建立起來並保持在5∶3的比例上,日本將會做出何種反應。如果兩封信總統都看見了,但願他能領會此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