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960章 貪財入迷的趙潤

「現在有我和官家盯著,武德司的人幾乎將一字交子鋪塞滿了,才沒有發生禍害百姓的事情。可以後呢?繼任者若是借用著一字交子鋪,肆意的放貸呢?

以一字交子鋪如今的規模,若是放貸,一旦出現了問題,就是難以收拾的問題。

放貸的利益很容易使人瘋狂。

人一旦瘋狂,就容易多發。

蜀中交子鋪的慘劇歷歷在目。

蜀中交子鋪當初只不過是多發了百萬貫而已。

一字交子鋪要是多發,那就不是百萬貫能擋得住了。」

寇季認真的向王曾闡述著交子鋪放貸的危害。

王曾哆嗦了一下,盯著寇季厲聲道:「你放出了一個禍害!」

寇季搖頭道:「此事跟我無關,並不是我首創的。交子鋪最早可是蜀中商人建立的。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利害關係,所以將其拿回來交給了朝廷。

我若是不將它拿回來,它就會成為民間商人們斂財的利器。

一旦生出大的禍端,朝廷連反制的機會也沒有。」

王曾神色一暗,遲疑著問道:「再扶持一個跟一字交子鋪打擂,還是讓它跟一字交子鋪一起為禍?」

寇季道:「具體該如何做,我們得坐下來好好商量。總會有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但眼下最關鍵的是訂立一套相應的律法。

任何事情,沒有律法約束,就是不可控的。」

王曾鄭重的道:「對對對,得制定相應的律法。」

寇季繼續道:「交子鋪如今已經融入到了大宋的方方面面,所以為交子鋪制定律法的同時,其他的律法恐怕也得跟著更正。

其中需要更正的最多的就是商律。」

王曾猛然抬起頭,瞪著眼,看著寇季,質問道:「你一直不肯出手,就是打商律的主意?」

寇季沒有隱瞞,坦言道:「商律更改、添加,都需要一個契機。沒有契機,冒然的更改律法,會引起巨大的反彈。」

王曾緩緩起身,盯著寇季道:「這個契機就是八方交子鋪?!」

寇季點點頭。

王曾腦子裡快速的思量著,嘴上也沒停著,「想要更改律法,又不想引起巨大的反彈。那就必須要讓民間出現一個震驚整個大宋的大案,牽連的人越多越好。

如此,官家才能雷霆震怒,以最強硬的手段更改律法。

到時候其他人想反對,看在發生了那大的大案的份上,也只能三緘其口。」

寇季再次點頭。

王曾站在原地神色難明,許久以後咬著牙對寇季道:「少殺人,少用韓琦那樣的黑心人。」

寇季沉吟著道:「韓琦其實還不錯,用著挺順手的。」

王曾惡狠狠的道:「什麼人都可以用釣魚的法子做事。唯獨朝中官員不能用。若是朝中官員人人以釣魚的法子做事,百姓們哪還有活路可言?

引人犯罪,誘人作惡,多少人命都填不滿朝中官員的慾海。」

寇季嘆了一口氣,沒有言語。

王曾瞪了寇季一眼,拂袖兒去。

其實,在寇季心裡,王曾的話一點兒錯也沒有。

作為執法者,引人犯罪、誘人作惡,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百姓們根本不熟知律法。

朝野上下的官員可以藉此大做文章。

為了政績、為了錢財。

朝野上下的官員可以曲解一到政令,然後將其當成一個流言放出去,引導百姓去作惡。

然後等百姓們作惡夠了以後,他們再一波收割,到時候錢財、政績,他們可以一次性撈足。

朝野上下的官員心中欲海難填。

百姓們心中的慾海也難填。

一本萬利的買賣幾乎都寫在律法上。

所以朝野上下的官員想引導百姓犯罪很容易。

此風若是在大宋大行其道,那就完了。

畢竟,大宋是歷史上最溫柔的一個朝代。

其他朝代,都有十分鐵血、十分霸道的時候。

唯有大宋,就像是個婉約的女子,溫柔了一輩子。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宋身上一個個小病,最後都變成了頑疾,毀了整個大宋。

只是,誘人犯罪的事情歷朝歷代都有。

並且許多名臣能士,乾的是相當純熟。

其他朝代對此會有一定約束,下手相當殘酷。

大宋過於懷柔。

一句『刑不上大夫』將所有的文臣寵上天了。

他們干出了任何事,只要能解釋過去,就不會有太大的罪責。

如此,韓琦用釣魚的方式處事,才讓王曾覺得膽寒。

可是王曾似乎忘了……

「現在的大宋,可非昔日的大宋……」

寇季自語了一句,搖著頭離開了廊道。

回到了書房。

就看到了趙潤三人站在書房門口,焦急的等著他。

趙潤一見到寇季,就焦急的道:「先生,那些人並沒有按照您的吩咐,將錢存到八方交子鋪。」

寇季聞言,似乎並不覺得意外,他看向了王安石和曾鞏,笑著問道:「你們兩個怎麼看?」

王安石遲疑了一下道:「先生的目的是為了天天有人去八方交子鋪存錢取錢,並且保證一定的數量,同時拿到八方交子鋪的交子。」

寇季點點頭,笑道:「然後呢?」

王安石沉吟著道:「先生的人通過買賣的方式,從那些商人手裡換取到了八方交子鋪的交子,讓那些商人將錢存進八方交子鋪。然後再把手裡的交子用出去,再換成銅錢。

如此往複,既保證了手裡拿到了交子,也保證了有人去八方交子鋪存錢和取錢。」

寇季笑著誇讚道:「聰明……」

誇獎完了王安石,寇季看向了曾鞏,「你呢?」

曾鞏認真的道:「先生的人從頭到尾都沒去過八方交子鋪,所以即便是做了什麼,也不會引起別人懷疑。

最難得的是,他們僅僅是從東西兩市倒貨,就賺到了足以讓學生眼紅的錢財。」

王安石贊同的點頭。

短短五日。

寇季給了六十多萬貫銅錢,就變成了七十萬貫。

那些人一直在汴京城待著,根本沒有出去。

他們就像是躺在汴京城裡賺錢。

更重要的是,王安石看那些人賺錢很隨意,就像是在郊遊,根本沒有用全力。

若是他們用上了全力的話,恐怕會賺的更多。

寇季點著頭,笑問趙潤,「賺了多少?」

趙潤心裡正在埋怨王安石和曾鞏看到了這麼多居然不跟他分享,猛然聽到了寇季的話,趕忙道:「七十一萬一千三百二十一貫……」

不等寇季開口,趙潤就絮絮叨叨的道:「學生髮現,西城的麥子,運送到東城,一擔就能賺一個銅錢,買的多還能壓價。還有還有那些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的貨商買東西,城裡城外完全是兩個價,中間差距很大……」

趙潤說的這些,在汴京城的商業圈,根本就不是個秘密。

只不過,有些純屬是雞肋,根本沒人願意賺。

就拿西城和東城的麥子價錢來講。

雖然中間差著一點微薄的價錢,確實有得賺。

但大糧商根本看不上,因為費心費力的去賺那點錢,還不如他們送出去的搭頭。

小糧商也看不上。

雇一個人從城東去城西拉糧,賺到的恐怕還沒人工費多。

那些窮苦的漢子也看不上著生意。

一個人運一輛獨輪車,跑一趟,最多就賺三個銅板。

同樣的時間,去碼頭上扛包,能賺回五個銅板。

運氣好碰見了趕時間的豪商,還能賺點賞賜。

真的想要借著這個生意賺錢,就得從城西的大糧商手裡一次性拿許多貨,將價錢壓到最低,然後運送到城東,發賣給那些小糧商。

中間賺的自然不是一個銅板的差價。

但如此行事,必須有一個前提。

那就是人脈。

沒有人脈關係,大糧商是不會將價錢降到最低的,小糧商也不一定會囤積除了自家地里產的以外的糧食。

趙潤只看到了熊園裡的人在中間瘋狂的賺差價。

卻沒有看到人家真正賺錢的手段是背後的人脈。

就像是趙潤說的,汴京城城外和城內的東西完全是兩個價。

誰都知道從汴京城四面八方來汴京城買東西的那些百姓手裡的貨物價錢最低,誰都知道從城外直接攔下那些百姓,低價買走他們手裡的東西,肯定有得賺。

但能插進去做這一門生意的人卻不多。

你得有人脈,有背景,才能插進人家已經分好的利益圈,去分一杯羹。

什麼都沒有,像是愣頭青一樣的闖進去,只會碰的頭破血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