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917章 送別

寇準寫下的那副字,很快便被送到了文昌學館,由於是寇天賜親自送的,所以立馬引起了很多人注意。

文昌學館新任山長,在拿到了寇準那副字以後,感慨了許久,最後將那副字的內容散播了出去。

宮裡很快得到了消息。

資事堂。

趙禎正在和呂夷簡、王曾二人商量將首批招募的兵馬送到遼地的事宜。

陳琳匆匆入了資事堂,邁著小碎步跑到了趙禎身邊,躬身一禮。

趙禎見此,停下了攀談。

陳琳馬上湊上去,在趙禎耳邊低語了幾句。

趙禎聽完了陳琳低語以後,陷入到了沉默。

呂夷簡和王曾見趙禎神情不對,對視了一眼,同時看向了趙禎。

趙禎緩緩開口,感慨著道:「百花齊放勝過一枝獨秀……寇公是想給我大宋文人騰出位置,讓我大宋多出幾個聖賢啊。

可聖賢,哪有那麼好出的。

我大宋立國數十載,功臣良將多不勝數。

可真正能成為聖賢的,也就寇公一人。」

呂夷簡和王曾再次對視了一眼。

呂夷簡忍不住道:「官家,百花齊放勝過一枝獨秀,是寇公說的?」

趙禎點頭,道:「寇公寫了一副字送到了文昌學館,字的內容已經傳開了。」

王曾一臉感慨的道:「寇公高義。」

呂夷簡臉色有些發苦的道:「寇公是高義,可是如此一來,我大宋若是出不了新聖賢,那就證明我們這些留在汴京城裡的人沒用。」

王曾贊同的點頭道:「聖賢,可不是教出來的。」

聖賢若是能教出來,那聖賢早就不值錢了。

趙禎感嘆道:「無論如何,寇公把他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寇公已經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了。

他不願意留在汴京城,我們也沒辦法強求。

朕之前就去找四哥商量過此事。

四哥也告訴了朕寇公的心意。

所以朕才賜下了一些寇公需要的東西。

朕也料到了讀書人和文臣會鬧。

只是沒想到他們鬧的這麼凶。

最後還要寇公出面平息此事。」

呂夷簡遲疑了一下,道:「讀書人和文臣們,也是希望我大宋的聖賢,能留在大宋。」

趙禎呵了一聲,「韓地就不是我大宋了?」

「這……」

呂夷簡遲疑了一下。

王曾趕忙道:「自然是我大宋。」

趙禎哼了一聲,道:「朕只是分封諸王,讓他們去邊陲坐鎮,可沒說將那些疆土獨立於我大宋之外。

那些個讀書人、文臣們,硬是覺得朕分封了諸王,那些封地就不是我大宋的地方了。

他們是怎麼想的?

若是天下所有人都是這個想法,那朕開疆拓土的意義何在?

我大宋被尊為天朝上邦,難道是徒有虛名?」

呂夷簡和王曾對視了一眼,沒有再言語。

因為趙禎的話是對的。

讀書人和文臣們在這種事情上確實存在著偏見。

趙禎見呂夷簡和王曾不說話,就淡淡的吩咐道:「你們兩個下去,讓留在宮裡撒歡的那些傢伙給朕滾蛋。

順便讓他們好好認識認識,大宋分封出去的地方,到底屬不屬於大宋。

朕之前容忍他們,是為了彰顯朕對聖賢的重視。

如今聖賢都開口了,朕也沒理由再容忍他們了。

他們若是想在朕面前撒野的話,那就讓他們中間先出一個聖賢再說。

在咱們大宋朝,也只有聖賢可以在朕面前撒野。」

呂夷簡和王曾幾乎毫不猶豫的躬身應答了一聲。

趙禎擺了擺手。

呂夷簡和王曾二人躬身離開了資事堂。

沒過多久後。

二人就出現在了那幫子鬧事的文官面前。

王曾還想好言相勸,將問題解釋清楚。

呂夷簡卻沒客氣,上去指著鼻子就是一通亂罵。

特別向那些文官們強調了一下韓地無論分封給誰,也屬於大宋的問題。

文官們在呂夷簡的謾罵下,王曾的解釋下,乖乖離開了皇宮。

韓地的歸屬,那是屬於一個政治是否正確的問題。

韓地既然已經被大宋徵得,那它就是屬於大宋的。

即便是它被分封出去了,它依然是大宋的疆土。

認可它的,就是政治正確。

不認可它的,就是政治錯誤。

吵吵鬧鬧的給百姓一種韓地被分封出去以後,就不是大宋疆土的錯覺。

那是會挨打的。

文官們在離開了皇宮以後,立馬趕到了寇府去拜見寇準。

對於寇準表現出的高潔,他們必須稱頌、讚揚。

一時間,寇府的客人絡繹不絕。

一直忙活到秋日臨近。

秋日是一個悲傷的季節。

因為秋日總是會發生許多悲涼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催生出了劉禹錫的那一首《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汴京城自從入秋以後,沒有人看到它哪裡勝過了春日。

只看到了一場場悲傷的離別。

寇準在秋日的第一場風吹拂過寇府內的枝頭的時候,動身離開了寇府,準備離開汴京城。

由於寇準早就吩咐寇季將他要帶的東西和人提早送出了汴京城。

所以寇準離開汴京城的時候,行李並不多,也沒幾個人陪同。

僅由一輛馬車,半馬車的書卷,以及兩個僕人。

寇準著一身便衣出現在寇府外的時候,寇府外早已擠滿了人。

「寇公遠行,小人願為寇公牽馬……」

「小人願意護送寇公一程……」

「小人願意侍奉寇公左右……」

「……」

「學生願意追隨寇公去韓地……」

「學生亦是如此……」

門外的人,拱著手,七嘴八舌的說著。

自古以來,名士身邊從不缺少追隨者。

有很多人願意跟隨在名士身邊,為名士奉獻一生,不求任何回報。

寇準這個活聖賢,自然少不了有人追隨。

以前寇準在創里文昌學館的時候,就有一大批人趕到文昌學館去,宣誓願意追隨寇準。

如今寇準名聲再漲,願意追隨寇準的人自然更多。

寇準只是笑著對他們拱了拱手,並沒有收下任何一個人。

因為堵在寇府門口吵著嚷著要追隨寇準的人,沒有一個是真心的。

真正願意追隨寇準的人在寇府所在的街道口。

「恭送寇公!」

「恭送寇公!」

「……」

在街道里所有人恭送聲中,寇準上了馬車,吩咐車夫駕著馬車,在簇擁的人群中緩緩前行。

一直到了街道口。

寇準才吩咐車夫停下。

因為在街道口,有許多拖家帶口,挑著膽子,推著獨輪車的人,在靜靜的等候寇準。

寇準在馬車停下了以後,主動開口,「爾等可願意隨老夫離開,可願意追隨老夫?」

街道口的人,用實際行動向寇準證明了,他們願意跟隨寇準。

他們將身家性命都交託個了寇準,寇準自然需要給予他們一定的尊敬。

「願追隨寇公……」

「願供寇公驅使……」

他們聽到了寇準的話,紛紛放下了手裡的東西,拱手應答。

寇準滿意的點了點頭,「跟在老夫馬車後面……」

寇準只說了這麼一句話,沒有再說其他的。

沒有許官,也沒有許爵,更沒有許榮華富貴,也沒說會給他們子孫後輩一個光明的前程。

因為寇準一旦開口,就是對他們的侮辱。

他們要是真的為了榮華富貴跟著寇準離開的話,也不可能什麼都不問,就默默的帶著全家人跟隨寇準。

他們完全可以投到寇門上,跟寇府談好遷移到韓地的條件,以及此去路上的花銷。

如今各大王府都在收人。

寇府雖然沒有朱府、種府那麼明目張胆的搶人。

但,凡是投到寇府門上的,寇府幾乎都是來者不拒。

不僅想他們承諾到了韓地以後會給他們分房子分地,還會向他們承諾,承擔他們在路上的一些花費。

由此,不難看出追隨在寇準身後的人的可貴之處。

寇準帶上了追隨者,在百姓們夾道歡送中,往汴京城外走去。

一路上,百姓們紛紛施禮恭送寇準。

場面不可謂不壯觀。

從寇府門前,一直到寇準所要出去東城門,路程可不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