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888章 數十萬兵馬齊聚一堂

包拯在寇季處沒有多留,只待了一夜,翌日一大早就帶著人下了山頭。

包拯此次趕到寇季處,主要就是為了讓寇季認下房契和地契的事情。

寇季既然已經答應了,他也沒理由再多待。

渤海府如今百廢待興,蘇洵那個浪蕩子如今都收斂了形骸,每日里坐在臨時衙門裡沒日沒夜的辦差。

包拯這種心裡揣著百姓,打算造福百姓的人,自然不敢浪費一分一秒。

包拯走的時候,寇季送了一程。

臨走之際,包拯似乎想起了什麼,取出了一本書遞給了寇季。

那是一本手抄的線裝書。

似乎經常被翻閱,所以書角有些捲起。

包拯將書遞給了寇季以後,也沒有多說什麼,跨上了馬背,帶著隨行的渤海府衙役,冒著雪離開了山溝。

「是一個能為百姓做事的好官,只要他以後不走歪路,應該能有所成就。」

陳琳不知道何時出現在了寇季身旁,眼看著包拯策馬遠去,忍不住感慨了一聲。

寇季盯著包拯離去的地方,沒有說話。

二人一直看著包拯的身影消失在了視線中以後。

陳琳再次開口,「咱家不得不承認,你確實是再世伯樂,狄青、包拯,都是你為朝廷選出的良才。以後只要不長歪,應該能幫百姓撐起一片天。」

寇季鄙夷的瞥了陳琳一眼,沒有言語。

他選中的良才,何止狄青和包拯。

歐陽修、文彥博、韓琦等一眾傢伙,那個是簡單的角色。

他們現在還沒進入到汴京城,所以汴京城內的人只要不跟他們深入接觸,就不知道他們的能耐。

一旦他們進了汴京城,嶄露出他們的能耐。

到時候大宋上上下下都會知道他的目光有多毒,選出的人,每一個都是良才。

再世伯樂、在世伯樂之類的稱呼,到時候都不適合在稱呼他。

或許會出現新的詞語形容他。

比如寇季量才、或者寇季選才之類的成語。

趙光義只是經常將書拿在手裡,就衍生出了一個手不釋卷的成語。

他在冬日裡給汴京城的百姓送了一些炭薪,又衍生出了一個雪中送炭的成語。

寇季覺得,他為大宋選才的光芒,可比趙光義手握書卷,以及雪中送炭要耀眼。

所以催生出一個成語,輕而易舉。

寇季沒有搭理陳琳,隨手翻開了包拯留給他的書,看到了書封上三個飛白體的大字,寇季略微愣了一下。

「桃花源?!」

書封上,寫著桃花源三個字。

寇季看了以後略微有些發矇,小聲嘀咕了一句,「難道這小子閑暇之餘,寫了一本小說話本讓我斧正?現在可不興小說話本,這小子莫非要開歷史先河,搶別人飯碗?」

寇季心裡帶著疑惑,翻開了署名為桃花源的書,上下掃了一眼以後,發現自己想差了。

仔細翻閱了一兩頁以後,寇季看到了一些熟悉的東西。

再仔細翻閱了一番以後,寇季終於明白了包拯署名為桃花源的書,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一本在後世十分知名的巨著。

裡面涵蓋了政治學、教育學、倫理學、哲學等多個領域的文化。

它有一個人們十分熟悉的名字,叫做《理想國》。

作者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

包拯之所以將它署名為桃花源,大概是為了方便它在大宋傳播。

包拯之所以沒有將它送到汴京城的天聖館,反而送到了寇季手裡,大概是覺得裡面的一些知識,會衝擊到聖人的學問。

聖人的門徒一旦發現了它,有可能會將它定性為邪書。

又或者乾脆成立一個學社、詩社,轉門抵制它。

包拯明顯讀過這本書,也仔細的研究過裡面的學問,知道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裡面的學問是難得的好學問,所以就親自將它交給了寇季,想讓寇季保護這本書。

「什麼書?」

陳琳見寇季拿著一本書沉默的站在那兒,忍不住伸長了脖子瞧了過來。

寇季隨手將書塞進了自己懷裡,瞥了陳琳一眼淡淡的道:「一本上彩的春宮冊,你要的話,回頭我讓包拯也送你一本。」

陳琳聽到此話,氣的直瞪眼,「你在羞辱咱家?!」

陳琳又不傻,自然知道包拯送給寇季的不是什麼春宮冊。

畢竟,寇季不好美色,在汴京城裡是出了名的。

他要是真喜歡這種東西,直接招一群女子入府演一場都行,根本不需要什麼春宮冊。

包拯那廝此前跟趙絮有過一段時間的親密接觸。

趙禎以為趙絮看上了包拯,還暗中派遣陳琳查探了一番包拯的底細。

所以陳琳也知道包拯不是什麼好色之徒。

所以,包拯送給寇季的,必然不是什麼春宮冊。

寇季故意拿春宮冊擠兌他一個太監,明顯是在羞辱他。

寇季在陳琳氣急敗壞的神情中,淡淡的道:「既然知道不是春宮冊,我又不願意給你看,那自然是秘密的東西。

秘密的東西,你打聽的那麼清楚幹嘛?」

陳琳惱怒道:「大宋朝,就沒有咱家不能知道的秘密。」

寇季緩緩挑起了眉頭,看向了陳琳。

陳琳一愣,臉色微微一白,低聲道:「咱家失言了,咱家回京以後自會向官家請罪。」

寇季瞥了陳琳一眼,沒有再搭理他。

陳琳剛才那句話,可是處在逾越和作死之間。

即便是他可以狐假虎威,借著趙禎的權柄,藐視天下其他人。

但有一個人他沒辦法藐視,那就是他威風的根源。

在趙禎面前,他永遠只是一個僕人。

他一句『大宋朝沒有咱家不能知道的秘密』,那把趙禎放哪兒?

趙禎所有的秘密你都要知道,那你是不是該死了?

雖然趙禎現在對陳琳而言沒有秘密,但不代表以後沒有。

寇季丟下了陳琳,邁步上了山頭,回到了自己窯洞前的院子,撇了一眼不遠處正指示著將士們給自己挖窯洞的種世衡,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進入到了自己的窯洞。

窯洞的築造成本不高,加上擁有冬暖夏涼的功效,北方的許多百姓都很喜歡用它。

如今大軍反正閑著,弄一兩個窯洞,取代那禦寒比較低的帳篷,剛剛好。

寇季有預感,不久以後,自己恐怕會多出很多鄰居。

在他們離開此處的時候,此處恐怕會多出許多窯洞。

寇季沒有閑心去搭理此事,他回到了自己的窯洞里以後,拿出了包拯給的《桃花源》,仔細的翻閱了起來。

寇季在後世的時候,對哲學、對教育學、對政治學其實沒什麼興趣。

所以《理想國》這本書,他只是隨意的翻閱了一遍,並沒有深入研讀。

如今要用到裡面的一些東西,並且看的又是比後世更接近原著的書。

他自然要仔細的研讀一番。

一本著作,傳承上千年。

因為政治的需要,或者是文化的需要,又或者是一些其他因素,必然會刪減一些,或者增添一部分私貨。

所以一本傳承千年的著作,很有可能跟原本的著作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寇季早九百多年研讀此書,相對的看到的東西可能就更接近原著。

寇季在翻看了幾頁以後,突然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包拯居然在書中做了註解。

言辭十分犀利。

他對蘇格拉底在文中展現出的一些道理,並不認同。

寇季越往後翻,註解越多。

包拯的註解也在不斷的變換。

從一開始言辭犀利的辯解,到最後慢慢的有認同,到最後,更是評價此書是一本名著,評價此書的作者是一代大家。

僅僅是大家。

雖然包拯對此書中的一些道理表示認同,但是對其中一些明顯跟大宋文化有差異的地方,保持著存疑。

對一些差異大的東西,十分不認同。

兩種文化最初的碰撞,必然會產生摩擦,此事寇季完全能理解。

由於包拯並沒有被崇洋媚外的一些東西影響,所以他並沒有一味的認同這本書裡面的一切道理都是對的。

相反,對於裡面一些跟大宋差異比較大的道理,包拯持藐視的態度。

並不是大宋的人猖狂。

而是大宋的文化,以及文化圈的主流觀點就是這樣的。

受大宋文化影響,大宋上上下下的人都覺得。

除宋人外,其他的人都是蠻夷。

對於蠻夷,包拯能給一個大家的評價,就已經十分中肯了。

若是換成了一些激進的大宋文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