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797章 臣天生獨具慧眼!

川府境內多小部族,朝廷的政令很難影響到他們,那麼將川府設為新政的試點,就不具代表性。

趙禎聽完了寇季的分析,疑問道:「那四哥覺得,該選何處?」

寇季沉吟道:「三秦之地。」

「三秦之地?」

趙禎一愣,疑惑的道:「為何選三秦之地?」

寇季坦言道:「因為三秦之地夠窮。」

在秦漢唐時期,三秦之地絕對是天底下最富庶的地方。

可是到了宋朝,三秦之地就成了一個十分貧窮的地方。

窮到什麼地步,窮到用鐵當錢。

時至今日,大宋已經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三秦之地依然有鐵錢在流通。

足可見,三秦之地的百姓們有多窮。

造成三秦之地百姓窮的原因是什麼?

是經濟政治中心的轉移、是軍功制被取締、是職業兵代替了府兵、是經過了千百年過度壓榨以后土地貧瘠等多種因素。

「夠窮?」

趙禎一臉錯愕。

寇季直白的道:「不錯,夠窮……越窮的地方越容易出政績。只要新政在三秦之地出現成效,使得三秦之地的百姓逐漸變富裕。

那麼天下間的百姓都會看得到。

到時候朝廷再向地方推行新政,就會變得十分容易。」

為什麼越窮就越容易出政績呢?

因為起點低。

只要朝廷的資源稍微傾斜那麼一點點。

三秦之地的百姓就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富起來。

像是江寧府那些富庶的地方,朝廷資源傾斜一點點,根本翻不起什麼大浪。

所以選擇三秦之地,更容易出政績,也更容易讓百姓們接受新政。

趙禎自然知道寇季口中那句『越窮的地方越容易出政績』是什麼意思。

「那便選三秦之地試行。」

趙禎已經被寇季說服,所以毫不客氣的選擇了三秦之地。

寇季在趙禎說完話以後,問道:「官家準備讓誰去擔任三秦之地的知府?」

趙禎看著寇季道:「四哥有可推舉的人嗎?」

寇季坦言道:「范仲淹可擔當此重任。」

趙禎一愣,思量道:「范仲淹在河西治理地方的時候,頗有建樹,也十分能吃苦,更扛得住壓力。李公曾經上奏過許多奏疏,稱讚范仲淹。

讓范仲淹去擔任三秦之地的知府,確實是一個十分好的人選。」

說到此處,趙禎盯著寇季道:「但范仲淹擔任了三秦之地的知府,永興軍路的轉運使,可就無處安放了。」

寇季沉吟了一下道:「調他去河西擔任轉運使,看他和李迪誰能鎮得住誰。」

趙禎聞言先是一愣,隨後失笑道:「朝堂上能有幾個人鎮得住李迪的。調永興軍路轉運使去河西,必然會被李迪壓的喘不過氣。」

寇季淡然道:「臣若是沒有記錯的話,他在永興軍路任職轉運使,快十年了吧。十年時間過去了,三秦之地還是那麼窮。

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調他去給李迪當副手,已經是便宜他了。

他若是不願意,就讓他去北邊吃沙子,吹冷風。」

趙禎哭笑不得的搖搖頭,卻沒有反駁寇季的話。

此事定下了以後,趙禎又找呂夷簡三人商量了一下。

呂夷簡三人對寇季的提議不贊成,也不反對。

他們三人分別選擇河西、江寧府、川府,也有各自的用意。

呂夷簡選擇河西,是因為河西之地多俘虜之身的百姓。

朝廷如何在河西折騰都行,真要出了問題,大軍往河西一派,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王曾選擇江寧府,是因為朝廷在江寧府推行新政的話,會遭受到很大的阻力。

只要朝廷能夠扛著阻力,將新政推行下去。

那麼以後在其他地方推行新政,就會輕鬆許多。

張知白選擇川府,大致的想法跟呂夷簡差不多。

張知白覺得,推行新政,必然會遭到人反對。

一旦鬧出了事端,駐紮在大理內的十數萬大軍,可以快速的趕到川府境內平定。

他們三人雖然各有用意,但是在跟趙禎商討此事的時候,並沒有堅持己見。

因為此事背後真正的謀劃者是趙禎和寇季二人。

趙禎和寇季二人的想法和選擇,遠比他們三人的重要。

他們三人現在要做的就是頂住此事,避免出現紕漏。

他們三人對寇季提出的三秦之地沒有表態,但是對寇季推舉的人選,倒是舉雙手贊成。

他們三人十分的欣賞范仲淹。

范仲淹入京以後的所作所為,他們三個人都看在眼裡,知道範仲淹是一個能擔當大任的人。

若不是范仲淹跟寇季走的太近,他們三人甚至還有心提拔一下范仲淹,將范仲淹當成儲相培養。

一個在他們眼裡有儲相之姿的人,去三秦之地擔任知府,主持新政的推行。

他們很滿意。

此事定下來以後。

趙禎下旨調任了永興軍路上的轉運使等一類的主管官員。

隨後,趙禎再次下旨,該永興軍路為陝西府,府城定於長安。

設知府一人,主管民政;設監察使一人,主管監察;設鎮府將軍一人,主管地方兵馬。

府下設立十州七十二縣。

州內設知州、巡查、鎮州校尉。

縣內設有知縣、觀政官、縣尉。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佐官和六曹官吏若干。

在趙禎旨意下達以後,范仲淹就打點了行囊,隨同新任陝西府監察使龐籍,一起趕往了長安。

在臨行之前,范仲淹特地拜會了寇季。

寇府新宅。

花園。

寇季和范仲淹面對面的坐在軟毯上,面前擺放著一張矮几,矮几上擺放著一桌酒菜。

范仲淹一邊為寇季斟酒,一邊道:「先生,聽聞學生能夠出任新設的陝西府知府,是您推舉的?」

寇季端起酒杯,淺嘗了一口,撇撇嘴道:「朝野上下皆知的事情,還需要問?」

范仲淹苦笑了一聲道:「學生不是這個意思。學生的意思是,先生既然推舉學生去出任陝西府知府,那麼必然有什麼事情需要學生做。

學生就是想問問,先生打算讓學生做什麼。」

寇季聞言,似乎來了興緻,他放下了酒杯,盯著范仲淹笑道:「知道昭陵不?」

范仲淹緩緩點頭,「唐太宗皇帝李世民的陵墓。」

寇季點頭笑道:「聽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本,就在李世民的昭陵之中。你去了陝西府以後,帶人挖了李世民的墓,將裡面的蘭亭集序真本拿給我。」

范仲淹聞言,一臉驚恐的看著寇季。

寇季見此,哈哈大笑。

范仲淹見此,意識到自己被耍了,哭笑不得的看著寇季。

寇季笑了許久,止住了笑聲道:「你認識我也有些年了,知道我不喜歡朝堂上那一套行事規矩。我推舉你出任陝西府知府,是看中了你的才能,並沒有其他目的。

你在我面前說客氣話,恐怕並不是真的想幫我做什麼吧?」

范仲淹坦言道:「朝廷突然改路為府,學生身為朝廷新設的第一府的知府,所要面對的都是未知的東西。如何治理一府,自然得向先生你請教一番。」

寇季猜到了范仲淹找上門會問這個問題,心裡也有腹稿,他對范仲淹道:「朝廷改路為府,旨在推行新政。新政是自上而下的,也是自下而上的。

朝廷治府、府治州、州治縣。

數縣為一州、數州為一府、數府為一國。

所以,你到了陝西府以後,需要做的就是指引府下各州的知州,治理各州。

各州再指引州下各縣,治理各縣。

具體如何指引,就不需要我教你了。

你曾經在地方任職過很長一段時間,知道如何治理地方。

你在河西也學習過如何帶領百姓發家致富,知道如何帶領百姓發家致富。」

范仲淹聽完了寇季的話,若有所思。

范仲淹又不是什麼官盲,他為官的時間比寇季還長,寇季一點,他就明白了府治的關鍵。

也開始思索起了如何依照新政治理地方,帶領百姓發家致富。

寇季在范仲淹思索的時候,繼續道:「隨後我會將汴京城內的紡織作坊,遷移到長安,助你一臂之力。」

范仲淹聞言,緩緩回神,他沉聲道:「先生厚愛,學生愧不敢領受。」

汴京城的紡織作坊,算是汴京城內的一大支柱產業。

算上其他各地的分作坊的話,算得上是大宋的一大支柱產業。

其產出的布料,不僅供應給大宋百姓,也遠銷到了青塘、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