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型文藝 人在江湖

陳洪綬創作《水滸葉子》時,梁山好漢故事的基本定型已將近三個世紀。儘管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水滸傳》最早版本刊刻於萬曆十七年,即陳洪綬出生前十年,但學術界大多認為,它的文本應該在明初便已由施耐庵完成。

比《水滸傳》更早的是《三國演義》。

這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作者羅貫中,現存最早版本刊刻於嘉靖元年。不過目前廣大讀者看到的,卻是清代康熙年間毛綸和毛宗崗父子改寫過的一百二十回本。兩個版本的區別這裡無法討論,對於毛本的批評則已在《三國紀》一卷中展開。需要強調的僅僅只是:無論哪個版本塑造的都只是三國人物的文學形象,不能與其歷史形象混為一談。

民間形象,就更是千姿百態,五花八門。

上圖均選自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三國」人物剪紙》,原書未註明作者。其中,諸葛亮和龐統的形象更接近於歷史真實,即前者從嚴治國,後者翻雲覆雨。周瑜似乎是「小喬初嫁了」時候的樣子,曹丕則被刻畫得就像司馬昭。可見在文學藝術領域,並沒有什麼統一的三國人物形象。

多樣是因為喜歡。喜歡這段歷史,則主要因為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事實上愛讀《三國演義》的包括三種人:有的嚮往叱吒風雲建功立業,有的熱衷縱橫捭闔鬥智斗勇,當然還有人被兄弟情誼感動,儘管桃園結義並非史實。

但,作為按照大眾口味包裝過的歷史,元代的《三國志平話》中就有劉備、關羽和張飛太行山落草的故事。這雖然未免荒唐,卻說明江湖義氣和草莽英雄被普遍認同。大眾也不在乎所謂歷史真相,反倒更願意將自己的價值取向投射其中。知道了這些背景,也就不難理解《水滸傳》。

沒錯,那是一部關於江湖的非武俠小說。

人在江湖是《水滸傳》的真正主題,造反起義其實只是舞台布景。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是被官府逼上梁山,山寨二號人物盧俊義就不是,老寨主晁蓋一夥更不是。沒有誰逼著他們去劫取那生辰綱,事成之後他們也沒索性造反。如果不是走漏消息遭到通緝追捕,哪裡會落草為寇?

如此這般,恐怕只能叫鬧上梁山。

霹靂火秦明和美髯公朱仝倒是被逼的,只不過逼他們的人是宋江,而且兩人都被梁山下毒手斷了後路:秦明被官府誤為反賊殺了全家,朱仝看護的小衙內則被李逵砍死。難怪朱仝會咬牙切齒提出,必須殺了黑旋風才肯善罷甘休。

這可真是不知從何說起。

真正被逼上梁山的是林沖。

林沖是最具社會意義的文學形象。他用自己的不幸遭遇告訴我們,即便在統治最為開明的宋代,也即便是帝國陸軍大學的教官,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同樣沒有保障。能夠提供保護的也許只有江湖和兄弟,比如梁山泊和魯智深。

但,真正走向草莽卻需要天大的決心。

小說這樣描寫那一刻:正是嚴冬天氣,彤雲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這恐怕不能簡單看作自然景象,更應該是內外兩個世界的寫照。想那時林沖踏著滿地的碎瓊亂玉孤獨前行,心中充滿悲涼。當凜冽北風吹起衣襟時,那腔熱血眼看就要將白茫茫的雪野染得通紅。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也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宋江則充滿矛盾:任縣衙小吏卻私放嫌犯,做梁山寨主又盼望招安。更奇怪的是,讀者大多不喜歡他,清代批評家金聖嘆甚至說他跟時遷一樣,只能算下下人物,然而好漢們對他卻幾乎無不盲目崇拜。上上人物李逵更是說:我夢裡也不敢罵他。他要殺我時,便由他殺了罷!

但,小說的深刻之處也正在這裡。

實際上,宋江只是被卷進江湖。真正的江湖中人,原本應該是孫二娘那樣開黑店的。智取生辰綱的晁蓋團隊,以及李逵、武松和魯智深等等,則天性屬於那裡。因此晁蓋上山之後如魚得水,絕不會考慮將來怎麼辦。堅決反對招安的則是李逵、武松和魯智深,他們甚至鬧翻了菊花宴。這些梁山好漢的真正代表和上上人物,是江湖精神的捍衛者。

那麼,江湖的核心觀念是什麼呢?

義氣高於王法。

這個宋江也懂,否則不會「擔著血海也似干係」去通風報信。他還知道仗義疏財和相濡以沫的重要性,這使他獲得了「及時雨」的聲譽和美名。只不過宋江還知道,義可行而不可聚,聚義即有謀反嫌疑。因此他先是不肯上山,代理了寨主之後,又在第一時間就把聚義廳改名為忠義堂。

懂得宋江的是吳用。

吳用也是上上人物。他當然清楚忠可以規避風險,義能夠凝聚人心,並希望能在二者之間找到平衡。不過就連足智多謀如他,也無法為弟兄們的前途做出規劃。因此儘管未必真心贊同,還是支持宋江完成了從聚義到投降的轉變。

改變了身份的英雄則只能走向末路,甚至難逃兔死狗烹的下場。宋江卻無怨無悔,李逵、吳用和花榮也都心甘情願跟著去死。實際上只要踏入江湖,命運就被義氣綁架,帶頭大哥則會成為新的效忠對象,包括做了皇帝的劉備,投降了皇帝的宋江。結果越是講義氣,就越是背離初衷。

江湖,原本就是一個悖論。

神界也一樣。

吳承恩的《西遊記》可以說是《水滸傳》的鏡像,成為斗戰勝佛的孫悟空則是修成正果的江湖好漢。當他在花果山自在逍遙,與牛魔王等一眾兄弟呼朋引類時,我們分明看到梁山泊的影子,只不過更加理想化,也無須打家劫舍。

孫悟空,是化身為神猴的江湖中人。

我們知道,江湖就是王法不到之處,好漢則是蔑視王法之人,孫悟空卻還要將那現行秩序給改了。他先是將幽冥界生死簿上自己和猴類的姓名一筆勾銷,然後又大鬧天宮打得玉皇坐不住帝位。這位無與倫比的英雄還毫不客氣地對如來佛祖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誰都不該久占此位!

這就比揚言「殺去東京,奪了鳥位」的李逵還厲害。

當然,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石頭猴子嘛!

沒爹沒娘,也就無法無天。

現在已經無法確定悟空的身世是誰的安排,但無論有意無意都意味深長。事實上,中國傳統社會是宗法的,父慈子孝也總是被導向君仁臣忠。唯其如此,梁山好漢們才只反貪官不反皇帝。老孫卻可以不管那一套,何況他還是外國人。

不過,悟空還是被招安,做了唐僧的徒弟。

這就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了。當保鏢總比做囚徒好,再說觀音菩薩還有「功成後自有好處」的承諾,西天佛國也沒有撕毀協議卸磨殺驢,便無妨看作交易。難怪唐僧向三個徒弟道謝時,悟空的回答是:兩不相謝,彼此皆扶持也。

哈哈!他可不是宋江,只能算是乙方。

因此美猴王的改弦更張是可以理解的,更何況西天取經也比維護皇權體面而正義。難以接受的只有緊箍咒。但如果連這都沒有,又何以體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英雄難過的,並非只有美人關。

結果反倒是胸無大志的豬八戒看得透徹。觀音菩薩度他皈依佛門,他竟回答: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去也!去也!還不如捉個行人,肥膩膩的吃他家娘,管甚麼二罪,三罪,千罪,萬罪!

這樣的人加入團隊之後,當然難免巡山時睡大覺,耳朵里藏私房,動不動就揚言退群。實際上豬八戒說話做事往往不過腦子。比如有個小妖怪說只有剝了皮才能蒸他,那獃子居然叫道:好蒸!好蒸!皮骨雖然粗糙,湯滾就爛。

如此沒心沒肺,只能算是混在江湖。

江湖到了這一步,則已是市井。市井之人,不大多都是混日子的么?他們對於王法和佛法,不也仰而不信么?然而明中葉思想和文化的悄然轉型,卻也正在其中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