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祖改制 殺意因何而起

朱元璋稱帝二十三年後,李善長被殺。

李善長可不是等閑之輩。早在朱元璋參軍一年,還只是起義軍中一名小將時,兩人就結為生死之交。據《明史》的記載,他們在閑時甚至還聊到了未來的規劃。

朱元璋問:四方戰鬥不已,何時能夠安定?

李善長說:秦末天下大亂,漢高祖以一介布衣而奮起於草莽之中,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只用五年就成就了帝業。如今國家土崩瓦解有如秦末,明公起義之地又近於漢高祖的沛縣,山川王氣,受之無愧啊!

這就是最早的建國綱領了,儘管記載未必可靠。但要說李善長是朱元璋的親密戰友,大明朝的開國元勛,則半點問題都沒有。新政權就是他和朱元璋一起建立的。

然而卻被殺了。

罪名也很嚴重,是夥同左丞相胡惟庸謀反。所以,不但李善長被賜死,他的家人七十餘口也都問斬,只有長子李祺由於是朱元璋的女婿而幸免於難。不過,嫁過來的臨安公主卻跟著倒霉的駙馬爺一起,被攆出了京城。

這就非常可疑。

可疑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上,胡惟庸的「謀反案」發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李善長被殺則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兩件事相距十年之久。如果李善長是胡惟庸的同謀,請問為什麼這麼長時間才被揪出來?

何況邏輯也不通。

我們知道,作案是要有動機的。像謀反篡位這樣的驚天大案,更是非有利益驅動和精心謀劃不可。可惜這兩個前提李善長都沒有。想想就知道,如果要做皇帝,當年群雄並起時就可以自立山頭,何必等到天下已定再來動手?

說他幫胡惟庸篡位,就更是大謬不然。他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且不說謀反不容易,即便僥倖成功,也不過成為開國元勛,生封公,死封王,兒子成為駙馬爺而已。這些好處他現在就有,犯得著為了胡惟庸鋌而走險嗎?

這可是用腳指頭就能算清楚的賬。所以在李善長被殺第二年,就有一位小官據此上書鳴不平。照理說,以朱元璋的蠻不講理和剛愎自用,看了這封奏摺應該龍顏大怒。然而怎麼樣呢?不置可否,那位小官也安然無恙。

由此可見,朱元璋也知道,李善長謀反是冤枉。

同時他又清楚,這件事討論不得,只能裝糊塗。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李善長?

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嗎?

也不盡然。

沒錯,朱元璋是殺了不少功臣,而且殺起人來甚至不需要理由。比如功臣中排名第四的宋國公馮勝,便在李善長被殺五年多以後賜死,沒有罪名。據《明史》的說法,其原因竟是由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惹得皇帝不高興。

如此這般,豈非濫殺無辜?

恐怕是的。原因之一,是朱元璋出身卑微,比當過亭長的漢高祖劉邦還不如,當然不可能有唐太宗和宋太祖的氣度和雅量。相反,作為政治暴發戶,他嚴重缺乏自信,總懷疑別人看不起他,結果「稍有觸犯」便「刀鋸隨之」,某個御用文人甚至只因為馬屁拍得沒有創意,也被砍頭。

於是,在朱元璋手下做官便成了高危職業。當時,文武百官上朝之前都要與家人訣別,安排後事。晚上回家則喜出望外地歡聚一堂,慶幸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伴君如伴虎啊!

跟朱元璋說話,當然也很難。

某次,這位嗜殺皇帝拿了一份死刑犯名單,給一個名叫袁凱的監察官員看。名單是朱元璋擬的,卻被奉旨複審的皇太子朱標刪去多人,因此他問:朕與太子,誰是誰非?

袁凱答:陛下執法如山,東宮心存惻隱。

這個說法雖然未免圓滑,但還算得體,也沒有惡毒攻擊或者挑撥離間的嫌疑。朱元璋卻勃然大怒。他指著袁凱咬牙切齒地痛罵說:你這個老奸巨猾的兩面派!

袁凱嚇得魂飛魄散,回家以後立即裝瘋,趴在籬笆旁邊吃狗屎,這才躲過一劫。當然,朱元璋和他派去監視袁凱的特務並不知道,那「狗屎」其實是用砂糖拌炒麵做的。

此類事件層出不窮,可謂史不絕書。

顯然,這種「法外加刑,以殺立威」的統治手段,是適用於所有人的,並非特別地針對功臣。事實上,朱元璋殺得更多的,還是貪官污吏、地方豪強和桀驁不馴的將領,以及多嘴多舌的讀書人。何況並非所有的功臣都被殺。某些功臣過早離世,也未必就是朱元璋下的毒手。

比如魏國公徐達。

徐達和李善長最早冊封公爵,都是特等功臣。封公在後的馮勝等人是一等,封侯的是二等。大明建國後,一文一武兩位特等功臣同時成為帝國最早的宰相。李善長任左丞相,位居第一;徐達任右丞相,位居第二,都相當於國務總理。由於功勛卓著地位崇高,徐達的死就特別引人注目。

按照《明史》的記載,由於帶兵出征而離開相位的徐達是在朱元璋建國十八年後,李善長被殺五年前去世的,享年五十四歲,死因是背上長了毒瘡不治身亡。但據野史,徐達死前朱元璋曾經送去蒸鵝。君有賜,臣不敢不受。因此儘管按照醫囑他不能吃這東西,徐達還是當著使者的面把那蒸鵝吃得一乾二淨,結果很快就病情加重撒手人寰。

照這麼說,徐達竟是被朱元璋謀殺。

但是抱歉,此說可疑。

前面說過,作案是要有動機的。呂后殺韓信,宋高宗殺岳飛,都事出有因:韓信功高震主,岳飛則弄出個姓岳不姓趙的軍隊來,所以殺岳飛的同時還要奪其他人的兵權。然而徐達雖然功高,卻並未震主也不跋扈。每年冬天,手握重兵的他一定從前方回到京城,交還將印,春來再聽差遣。

徐達不是韓信,更不是岳飛。

朱元璋對徐達也十分滿意,不但稱兄道弟,還揚言要把自己當年做吳王時的舊邸賜給他住。這當然是假惺惺,同時也是試探,徐達自然堅辭不就。於是,朱元璋便將徐達拉進府邸灌醉,讓他在寢宮睡了一覺。結果徐達醒來以後,魂飛魄散地滾下台階,跪地磕頭不已,連稱死罪死罪。

太祖皇帝又很滿意。

顯然,朱元璋對徐達,猜忌是有的,防範是有的,殺意則未必有。何況吃蒸鵝會致死,也沒有科學依據。如果真有依據,那就更加可疑。因為這等於是給被害人送砒霜,豈非向全天下公開宣布「我是兇手」?

朱元璋還沒有那麼蠢。

因此,按照「無罪推定,疑罪從無」的原則,我們應該將此案中的朱元璋當庭釋放,其他血債另案處理。

現在再看李善長。

李善長肯定不是死於朱元璋的心理變態。沒錯,那傢伙是疑神疑鬼,喜怒無常,心狠手辣,但也老謀深算,處理重大問題其實都經過深思熟慮。李善長那麼重要的人,豈能一時興起就殺了?功高震主也說不通。此人洪武四年(1371)正月便已退休,難道還能十九年如一日地繼續震主,一直震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被殺?不可能吧?

很顯然,這裡面必有玄機。

我們的故事也得從頭說起。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