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9章 群賢聚長安

趙高見秦皇臉色不太好,連忙勸道:「陛下不必為二位公子爭鬥不休而勞神,且陛下正值春秋鼎盛,無須早立儲君,群臣之意哪可與陛下順心相提並論。」

秦皇不可置否地說道:「朕不是因為他二人相爭而不愉,生於帝王之家,若是沒點手段,還想著這個位子幹嘛?不如混吃等死的過了得了,朕只是嘆息,扶蘇年紀也不小了,難道長於深宮之中格局就那麼小嗎?沒半點堂皇大氣,盡會使一些小手段,如何上的了檯面。」

趙高只能繼續勸道:「扶蘇公子只是年紀尚幼,陛下抽空多多教導便是。」

秦皇冷哼了一聲:「年紀尚幼算什麼理由,他都18歲了,再有兩年就可加冠成人了,想當初朕第一次召見韓非和李斯的時候,他們也不過弱冠之年,家境也只是一般,格局就能放眼天下了。」

趙高苦笑:「畢竟陛下這種千古難得一出帝王,自古以來都很少見不是嗎?」

秦皇沉思良久,開口道:「傳朕旨令,令丞相召集諸子百家,天下群賢,聚集長安,從中挑選良師,另從百姓之家中選出聰慧少年,作為益友。朕將組建學堂,專門教導皇室子弟,格局太小,朕就給他們創造個大環境,培養他們的格局。」

趙高領命:「臣遵旨。」

秦皇忽然想到了啥,叫住趙高:「等下,胡亥的計策都是那林澤替他謀劃的吧,學堂成立之日,就讓他回來陪侍胡亥吧,你說扶蘇怎麼就沒這麼好運,獲得一個奇才呢。」

趙高行禮退下。

丞相呂春秋接到旨令之後,立刻擬文傳檄天下,命各省郡搜查各個大賢與聰慧少年,推薦及自薦者均有打賞。

天下隨之震動,這是大秦一統天下以來,第一次面向天下所有人進行「社招」納賢。

最先反應並議論紛紛的是齊魯之地的儒生,儒家作為諸子百家「三巨頭」之一,在新朝的影響力漸漸式微,儒家部分人也覺得儒家不該如此沉寂,需要通過高居朝堂,走上層來擴大影響力振興儒家。

另一部分人反對出山侍秦,原因是覺得大秦太殘暴,當年儒家領頭羊稷下學宮支持齊國全力抗秦,而齊國被滅之後,稷下學宮被付之一炬,那些人的師友有不少是死在大秦刀兵之下的,尤其是鄒家之人,極力反對,他家老祖,當年稷下學宮宮主鄒衍,一代儒家宗師,就是臨淄被破之時,死於秦軍圍攻。

眾儒爭吵不休,各持己見,甚至劍拔弩張,不得已只得請出孔家當家家主大儒孔鮒來做評判。孔鮒看了雙方一言不合就要大幹起來的架勢,也是頭疼了半天,先是想兩邊都說和一下,可兩邊的態度都很堅決。

一方說我們事秦又不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是為了振興儒家,指責對方自私自利,因小家而不顧大家。

另一方就指責這邊是欺師滅祖,賣友求榮之輩,羞與之為伍。

孔鮒靈機一動,張口說道:「孔聖有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家還是不要互相干預,想怎麼做就這麼做吧。」一下子就自得的把稀泥和了過去。

事秦派大喜,緊緊抓住這點不放,反秦派每次指責,都被一句「難道你自認比孔聖境界還高」給頂了回去。

鄒家現任家主拍案離去,臨走冷冷地說道:「別以為我不知道孔家已經事秦了,我看你們將來死後以何面目去面對稷下學宮慘死的師友。」

留下之人面面相覷,其中一人嘆道:「人還是要往前看的,事已至此,難道我們又忍心孔聖的道統失傳嗎?」眾儒生紛紛附和。

而後儒家以周青臣。伏生為首的七十餘儒家賢士入長安,連書名篇三十餘,盡為歌頌秦皇功業,表明願為大秦公子之師或為大秦效犬馬之勞。

秦皇大悅,建同文館安置儒家,封周青臣為博士僕射、伏生為博士祭酒,位比三品,其餘儒生均封為博士,位階五品。

另一邊道家在崑崙道宮的組織下也召開一場集會,只是一群道士要麼在那大眼瞪小眼,要麼低聲討論修道的事宜,連發表評論的都沒有幾個,比起儒家的熱火朝天差遠了。

作為組織者,道宮宮主不得不出來應場,當先表明態度:「諸位道友都知我道家感應天人之道,習慣順其自然,老道本來都覺得沒必要搞什麼聚會,應某些流派或道友要求,也看看諸位道友的想法,首先聲明:我崑崙道宮不參與世俗之事,也不阻止諸位參與,諸位道友可自便。」

正一道、海外三仙派等紛紛表態不參與世俗之事,只想安心修道。

龍虎道張家天師嘆道:「我派在蜀中多與大秦權貴勾連,卻是不得不派人進長安一場,卻是失了道心了。」

此時有一人出口道:「我道家秉承天地而生,當存天地之道,如今天下徭役不止,黎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諸位既有大才,何不趁此機會,教化下一代皇帝,與民休養生息呢?此乃天大的功德,他日天人也未必不能成就。」

眾人寂靜無言,守正一看,此人正是黃老之術當家掌教陸賈,作為此次聚會的主事人,又不得不開口:「人各有志,陸賈道友有心,自便即可。」

陸賈見無法說動眾人,道宮也不支持,徑直下山,直奔長安而去。

三個月間,無數諸子百家的奇才聚之長安,墨家、陰陽家、名家、農家等均有代表進京。

秦皇看到成果顯著,龍顏大悅,下令在城內划出一片地,建立學堂,號「國子監」,以各家大賢為師,收宗室子弟於內,先試上一段時間,效果好的話,就讓扶蘇和胡亥正式進國子監求學。

末了感覺還缺點啥,轉而下令:「命太尉尉繚、廷尉李斯為公子之師。」

而後各地選出來的少年也紛紛趕到了長安,其中一位天生重瞳,面相英武的少年看著雄偉的長安城,以及人群退避,浩浩蕩蕩行過的龍輦羨慕道:「大丈夫當如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