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寡人何懼哉

「上尹!上尹!上尹!大喜啊上尹!」

郢都,楚國令尹的官署外,外來的使者被謁者飛快地帶到了大堂中。

令尹斗皇有些詫異,問謁者:「喜從何來?!」

「汝將濟泗之事,快快說於上尹聽!」

那使者氣喘吁吁,連忙將帛書呈上,然後說道:「稟上尹,齊國會盟中原諸侯,已經出兵!賤私出發時,列國已經會兵於無鹽邑,除魯國之外,列國皆領齊侯之賞。」

「魯國?」

「前來時,齊侯曾言『魯國無禮』,或是要攻魯。」

「攻魯?!」

這個消息讓斗皇整個人都精神了。

直接讓齊國出兵跟漢子國互毆,可能性不大,漢子國的戰鬥力如何,列國其實都心中有數,光靠一家兩家來正面決戰,沒戲。

而且齊侯也不可能學李解的操作,千里迢迢,就是為了跟人互毆。

當年「李解伐蔡」,那真是孤軍在外的腦殘行為。

雖說現在列國士人都在吹捧,說這是漢子深謀遠慮,這才有了這份家業。

但真的讓列國諸侯效仿李解,沒一個願意這樣乾的。

玩好的可能性太低了,玩脫的概率是無窮大的。

所以斗皇首先可以肯定一件事情,齊侯不可能直接找李解正面決戰,他年紀大了,決戰肯定要打,但不是一上來就要打。

肯定是徐徐圖之,半輩子都忍了,還差這最後十天半個月的?

春天的泥濘,會讓行軍效率大大降低,漢軍再能打,泥濘也是無法解決的客觀狀況。

就算組織縴夫,倒春寒也一定會讓大量的縴夫病倒。

這種非戰鬥減員一旦拉高,漢子國有多少家底可以敗?

斗皇腦子裡推演了一番,於是道:「老夫若是齊侯,必先攻魯。攻魯,魯國必向外求援……」

曾經齊魯爭雄,魯國喊來的救兵有兩個。

一是吳國,二是楚國。

是這兩個狗國家特別心地善良,有著超越時代的國際主義精神?

顯然不是,純粹是兩個國家都是借著「抗齊援魯」的名義,順手就把淮水兩岸的國家給滅了。

「淮夷」幾百個部落的誕生,就是因為「淮夷」前身的幾十個國家,被這兩個狗國家給順便滅了。

後來的吳楚爭霸,死掉的「淮夷」不計其數,後遺症一直影響到現在,乃至整個「淮夷」的發展,不僅沒有進步,反而是全方面衰退。

甚至有些「淮夷」的文明結構,直接退化成了漁獵部族,一個吳國的鹽城一把手,羿陽君姬玄,就能讓淮下兩岸的「淮夷」像狗一樣地聽話。

當年魯國向外求援,是有強國、大國願意幫忙的,幫忙的好處實在是多啊。

但是現在,魯國想哪兒求援?吳國自顧不暇,這一點,斗皇心知肚明。

「衛鄭宋陳四國,可有前往會盟?」

「宋國大相戴子、鄭國國相鄭城子、衛國國君衛侯,都是親自前往會盟。陳國……雖見陳人,但未見陳君,聽陳人說,陳侯前往淮中城,探望外孫。」

使者這麼一說,斗皇雖然詫異陳侯外孫這個事情,但還是沒有去理會,而是琢磨著幾個國家的可能性。

「魯國孤立無援!」

斗皇瞬間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吳國在北部邊疆區的力量,已經非常的鬆散,大量的邊防軍為了壓制五湖豪族,都紛紛調遣回了姑蘇。

此時吳王姬虒掌握的吳甲、健旅,規模及其龐大,就是為了方便彈壓五湖豪族。

只是五湖豪族現在都是非常的聰明,上朝就是隨身攜帶「先王遺詔」,回家就是清點「庶常吉士」的人數。

不管是「先王遺詔」還是「庶常吉士」,五湖豪族都有,而且發展的情況越來越惡劣,他們不但在姑蘇王畿地區噁心吳王姬虒和太叔卯,還跟越國遺族勾三搭四,竟然在會稽地區,搞出了不少花樣。

如此危險的動作,更是讓吳國不可能動用半個吳甲、健旅前往北方。

別說是北方了,就是江北邗溝兩岸,原本駐紮的吳軍,此刻也只剩下了小貓兩三隻。

棠邑那裡,更是跟賈氏完成了交換,賈氏繼續支持吳王姬虒,但相應而來的,要提供一些人才給姬虒用。

太叔卯為了拉攏有限的「保王派」,可以說是費盡心機。

要說找一個共同的敵人,倒也不是不可以,比如說李解,就是很好的目標。

但太叔卯也清楚的,對五湖豪族而言,李解固然應該死,但老姬家就應該活了?

從五湖豪族的角度來看,老姬家和老李家,都是一回事,都該死,關他們屁事?!

再者,李解因為《威王遺書》這個事情,讓不少五湖豪族都是非常的忌憚。

他們不怕李解能打,但怕李解是因為吳威王勾陳而能打。

這其中的區別,太大了。

對老妖怪的陰影,可不是只有吳國之外的外國人,本國豪門,同樣是瑟瑟發抖數十年啊。

所以吳王姬虒想要說動五湖豪族一起反李,難度非常非常的高。

斗皇腦海中不斷地思考,立刻有了初步的結論,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魯國唯一可以指望的,似乎的確只有李解。

「逼陽國……傅城,傅城現在是何人為長官?」

「原逼陽國大夫陽巨。」

「唔……」

斗皇知道陽巨這個人,對逼陽子妘豹十分忠心。

即便歸順吳國之後,陽巨對曾經的舊主,也是禮遇有加,從來沒有失禮。

「看來,齊國所圖甚大啊。」

不過大歸大,那也是齊國的事情,跟楚國無關。

在斗皇看來,只要能夠消耗李解的力量,這都是好人,至於楚國能不能從中撿便宜,他就不去考慮了。

「傳令!」斗皇突然頓了頓,然後繼續道,「凡有建議呼應齊國,夾攻漢國者……杖十!」

「……」

「……」

原本使者、謁者還有大堂內的幕僚們,都以為令尹斗皇會下達一個振奮人心的命令。

結果……就這?!

就這?!

實際上斗皇開口之前,已經有不少幕僚心中打好了腹稿,正要建議斗皇,到時候只要漢子國跟齊國聯軍幹上了,他們就遙相呼應,夾攻漢國。

可現在,話都到嗓子眼兒了,又硬生生地憋了回去。

他們想不通,可即便想不通,也不敢多言。

等使者、謁者離開之後,終於有耿直的幕僚上前道:「夫子。」

「可是心中不忿,怨老夫不同齊國夾攻漢國?」

楚國令尹斗皇並沒有生氣憤怒的樣子,看著左右幕僚,嘆了口氣,然後鄭重地解釋道,「諸君所想,老夫何嘗不知。只是,諸君再細細思量,齊國強且富,又有中原諸國相助,自是聲勢浩大。不過……」

斗皇頓了頓,提醒眾人:「當年傅城如何,諸君有族人從濟泗迴轉,當知曉傅城之大,不輸郢都也。」

此言一出,廳堂中的令尹幕僚們,都是猛然驚醒一樣,這才想起來,此時那鬼地方,可不是什麼逼陽國,而是吳國傅城。

傅城的規模,早就不是原先的逼陽國都邑,而是一個修了「三環」的國際大都市,而且還是南北方的貿易中心。

吳越齊魯的大宗貨物,都在這裡進行彙集,然後運往南北東西。

原因很簡單,這裡的水路網已經非常的發達,加上這兩年邗溝重新修葺,運力大大提升,僅憑這一點,領教過李解舟船部隊威力的楚國人,心中是有逼數的。

齊國人的後勤優勢,最多就是在魯國以北,一旦過了魯南,稍微迫近泗水中下游,形勢瞬間逆轉。

當年宋國都沒有翻轉,齊國憑什麼就行?

齊國固然比宋國大,可齊國的武裝部隊,這幾年打的都是啥?

不是北狄餘孽,就是東萊菜雞。

這種戰爭強度和技術手段,怎麼去應付傅城的大部隊?

就算跟魯國干兩場先重新適應一下,但這時候是春季,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上尹所言……極是。」

有人明白過來之後,也是後怕,「魯國只要撐到傅城援助,剩下的,不過是以待天時。」

之所以說以待天時,純粹就是春天熬過去之後,漢子國的大部隊,就能隨意地調動。

而且調動的規模、力度,都會超出想像。

天氣只要轉暖,齊國聯軍拿頭跟漢軍互毆?

「傅城援助,未必需要傅城駐軍,只消傅城糧秣支持,魯國軍民知曉外有強援,必能堅定軍心!」

「那……我大楚便視而不見?」

有人很是不甘心,畢竟,一河之隔,就在郢都對面的渚宮,他們的大王,還在那裡住著啊。

「自是不能視而不見,只是,不可遙相呼應,親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