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都是大忠臣

「哈哈哈哈……好!好啊!」

「商君,可是要進攻三關?!」

「不!」

北線大營之中,商無忌手一抬,否決了營帳之中渴求一戰軍官們的期望,面帶微笑說道:「楚國大亂,楚國大亂啊。此時三關人心惶惶,楚國陵師中軍不攻自破,但左右二軍及大隧守軍俱在,不可逼迫太甚。」

「可是,主公尚在郢都……」

「無妨!」

商無忌目光堅決,「要相信主公!」

「是!」

這並非是創造什麼奇蹟,而是勇夫和新編義士的各個大隊長,對李解的信心都是相當的足。

尤其是鱷人主力都在南線,就算楚國上下一心,甚至有人能夠效仿吳威王的「萬眾一心」,但也只是自保,不能拿李解怎樣。

此次跟隨李解南下的本就是鱷人,加上楚國大後方空虛,根本不存在可以威脅到李解的武裝力量。

為數不多可圈可點的,大概也就只剩下郢都的「環列之師」,商無忌跟前的幕府軍官們,擔心的也就是楚國郢都的「環列之師」,因為打防禦戰的話,按照楚國體制,「環列之尹」可以隨時動員,將原本長期不滿編的「環列之師」,變成滿編甚至超額。

幕府對「環列之師」的長官項拔還是有所了解的,淮中城的軍官,都是知道這傢伙是大夫之身,同時是楚國為數不多對太后、楚王都忠心的。

這樣的人,身為「環列之尹」,只要肯動員,拉壯丁充斥到「環列之師」中,然後打個郢都保衛戰,根本不算難事兒。

不過眼見著商無忌並沒有擔心這個項拔,幕府軍官們就算再怎麼有想法,暫時也只能按捺下來。

在楚國陵師中軍自爆後的第三天,郢都附近就出現了倉皇南逃的之陵師隨軍民夫,這些青壯返回之後,就把前線自爆的事情說了出來,只一天,郢都原本留守的部隊和國人,又跑了最少三分之一。

從白天到晚上,郢都四門打開,到處都是狼狽出逃的居民。

城牆上的守軍有心阻攔,但也阻攔的不是很堅決,甚至有的城牆角落,還有楚軍用籮筐,把親族吊放出去。

楚軍敢這麼做的原因,並不是不怕李解,而是李解放任郢都之人逃竄,完全沒有上前進攻的意思。

時間一長,也就形成了默契,淮軍就是在陽水邊上溜達,組織挖溝的繼續挖溝,每日訓練出操的繼續出操,甚至在淮水的陣地外圍,已經有了郢都、渚宮的本地人,跑來做點小生意。

這種狀況,讓組織部隊繼續監督修建工事的沙東很是鬱悶,在他看來,這些人口跑了,真是可惜。

郢都比姑蘇可是大得多,真要是攻破郢都,一通抄掠,那是何等驚人的財富。

然而李解不為所動,繼續放任那些在外地有封地和家族的楚國權貴逃竄。

連權邑大夫斗皇都是差點心動,直接跑路。

之前他為使者,前往渚宮求和。

帶回郢都的,就是李解的條件,讓楚國割讓漢水以東的所有土地,同時楚國去王號,並且楚國軍隊,不得超過二十個軍,也就是五萬人;楚國不得組建舟師,不得通過任何一種形式保留五百石以上船隻;楚國向吳國稱臣……

只要答應了這些條件,楚王就能全須全尾地返回郢都,繼續做他的楚國君主。

至於說趙太后,李總裁表示既然楚國這麼恨,他就代為管教,狠狠地管教,狠狠地管教不行,就深入淺出地管教,一定讓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改正自己的錯誤。

李總裁的這一點點要求,被那那處大夫帶回郢都之後,斗皇直接被打成了「楚奸」,在大殿之上,差點被亂拳捶死。

此時斗皇也已經明白,這些畜生就是藉機生事,捶他兩拳發泄發泄,那也是挺爽的不是?

眼見著這些廢物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那處大夫也琢磨過來了,靠這些畜生想要翻本,可能性基本為零。

而且斗皇大膽猜測,李解在郢都,搞不好還有卧底,而且級別非常高。

斗皇懷疑的對象,就是什麼事兒都不管的「環列之尹」項拔。

隨著郢都中那些在外地有著封地的實權人物逐漸跑路,斗皇終於有十足的把握確定,郢都的最大內奸,應該就是現在的郢都保衛戰名義上最高指揮官項拔。

要是之前看穿,或許斗皇會藉機弄死項拔,然後搶奪指揮權。

但是現在,他沒有這樣干。

和那些封地在外的實權人物不同,他居然反其道而行之,命人返回權邑,讓族人精英盡數遷往郢都,不管男女老少,都是如此。

不是斗皇瘋了,而是那處大夫認認真真地分析過了現在的狀況。

首先他斷定楚國要等來援軍,只怕也要一兩個月,這還是最好情況,因為有勇氣跟現在的李解剛正面的國家,實在是少之又少。

而這樣的國家,還得跟楚國關係不惡劣,那同樣也是少之又少。

那麼不出意外,援兵或許會有,但搞不好這個冬天之前,是來不了的,等到明年的冰雪消融,那都是什麼時候了?

所以那處大夫斗皇的判斷,外援靠不住,誰都靠不住!

其次他斷定李解的胃口很大,但李解胃口再大,也沒打算把楚國的所有人都吃下去。現在放任郢都權貴出逃,只怕就是在篩選可用之人。

那處大夫斗皇換位思考了一下,在郢都有能力出逃還能逃出去之後活下來的,一定是楚國內部的封君,最次也是老牌土族。

對李解來說,這些人,基本就是廢的,一個個拉攏過來的成本之高,不可想像。

但是他們都跑了,那麼剩下來在郢都的,不是跑不掉的,就是對楚國忠心耿耿的。

不管是哪一個,對李解都是沒啥威脅。

前者就是韭菜,隨便噶;後者因為李解控制住了楚王、太后,他們只能認慫,投鼠尚且忌器,何況自己的君王?

所以這些逃不掉、留下來的人,對李解來說,都是有用的,而且是馬上就能用上的。

再次斗皇認為,李解把楚國打趴下之後,要面對的潛在強敵,可能就兩個。

一是借用援楚名義進行劫掠的外國部隊,斗皇猜測可能是齊國或者燕國,但燕國太遠,而且燕國太弱,根本撐不起這樣的大場面,那麼就只能是齊國。

新仇舊恨一起算,這是齊侯干涉的動力。而防止李解一家做大,則是齊國權貴的共同心聲。

李解太強,就威脅到齊國商人在國際上的活動空間。

二是吳國老牌世族,甚至包括現任吳王。

如果說不知道「漢子」一事,斗皇可能也不會多想,但周天子私下裡跟李解搞得這點花頭,卻是讓斗皇料定,李解沒打算繼續對吳王虒忠心效死,早晚都是要開懟的。

而此時,卻是吳國為數不多可以搞一把李解的時候。

對內可以用悖逆這個理由,對外,則是拉著齊國魯國甚至宋國鄭國衛國一起,圍攻李解。

吳王虒有這樣的資格,因為哪怕是第二次逼陽戰爭,宋國也是向吳國認慫,而不是向李解,這一點,在國際上就有一個身份認知問題。

當李解被打成叛逆,那麼這事兒哪怕大家心知肚明,對宋國、魯國、鄭國等等國家而言,打贏了自然是吃肉,打輸了,直接甩鍋給吳國就是。

明知道李解可能存在如此之多的對手,但斗皇沒有任何僥倖心理,他直接認定李解一定會戰勝這些對手。

其信心來源跟實力對比無關,而是斗皇開始自我懷疑,他之前的經驗判斷,在李解身上都是失敗的、錯誤的,那麼在他下意識的第一判斷之後,斗皇直接反其道而行之,認為之前的自己,肯定是全面錯誤。

跟下意識的自己對著干,這就是斗皇現在的操作手法,先有了一個結論,斗皇再給這個結論找論據。

一通分析之後,斗皇找到的論據,就是李解現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列國除非全部聯合起來,否則沒戲。

那麼列國會全部聯合起來嗎?

顯然不能。

晉國正在稱王,秦國說不定正要攻打楚國的西北地區,至於吳國,內耗之後還有沒有精力跟李解正面剛,吳王虒有沒有勇氣宣布李解是叛逆,都是非常的不好說。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個結果,李解會贏。

於是乎,那處大夫既沒有拆穿郢都「環列之尹」項拔是卧底,也沒有選擇跑路返回權邑保全性命,而是讓家族精英子弟,迅速趕來郢都,不是打保衛戰,是為投降做準備。

斗皇猜測,即便他想要投降,可能明面上也不會是向李解投降,而是李解扶持趙太后或者楚王為傀儡,而留守郢都的楚國之臣,最終會以「迎回」楚王或者太后的形式,繼續保存爵位官職。

傀儡政府的官員,那也是官員!

那處大夫斗皇現在盯著的,就是「迎回」楚王或者太后之後,能夠獲得的封賞好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