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今時不同往日

江北新辟的幾個農場,與其說是農場,更像是工場。

農奴更多時候是按照江陰邑的作業要求,來完成某個作業工序。

打眼就是打眼;挖坑就是挖坑;生火就是生火……

所有的農事活動被分解成了一百多接近兩百個作業工序,對江陰邑這幫剛剛脫盲的「管理者」來說,更加容易適應。

而對於那些剛剛從舊有體制窠臼中跳出來,被李縣長重新摩擦的知識分子們來說,管理剛剛脫盲的白沙村高級村民,也要容易一些。

至於農奴們,就是螺絲釘,當農場傳達了一個命令下來,要開挖一條溝渠,而規劃的土地板結嚴重,那麼就要開始按照農場的分配來進行作業。

首先是打炮眼,接著把裝滿了黑火藥的竹管塞進去,最後起爆。

爆破是一個完整的作業項目,在此之前,可能還要測繪劃線等等,可能會用石灰來標記炮眼位置,這同樣也是一個完整的作業項目。

在完成了爆破之後,採挖土方又是一個作業項目。而這個時侯,就形成了班組小隊的管理方式。

六國、英國、巢國等等國家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但是在江陰邑,只有李解的那一套。

因為鱷人、勇夫兩個武裝系統,就是這樣管理的。

對有些轉崗的鱷人和勇夫來說,班組小隊他們更加熟悉,從名稱到編製到管理模式,他們都不陌生,容易上手。

至於從小國家來的知識分子,他們固然可能有些彆扭,但畢竟是知識分子,適應能力天然要比剛剛脫盲的鱷人還有勇夫要強得多。

要知道,公子巴這種二十來歲的王子公孫,在二十歲之前,可能就已經接受了十幾年的高端教育。

這也是為什麼公子巴模樣可能醜陋了一些,但專業技能相當強。

不管是駕車騎馬、拉弓射箭、撰寫公文、翻譯文獻、貿易經濟、行政管理……什麼都能上手。

因為單獨拿一個項目出來,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最少也是入門級的小貴族才能去學習。

受教育成本極其高昂的當下,李解想要拉出一支非常成熟的官僚隊伍,那是相當困難的。

但是,拉出一支雜交的半成熟官僚隊伍,倒是問題不大。

脫盲的鱷人、勇夫甚至最早跪舔他的「百沙」精英,都可以成為這個隊伍中的中堅力量。

而外來的商無忌、公子巴等等傳統貴族,則是負責適應和打磨,至於最終包裝如何……不需要包裝!

因為他們是吳人,吳人野蠻,天下皆知。

不管李解玩出多麼大逆不道的事情來,中原諸侯也只會見怪不怪,但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所以當整個江陰邑把農業生產拆解成一百多接近兩百個工序,吳國內部的貴族們完全看不懂,嘲諷者不計其數,但也有頂級精英覺得哪裡有問題,可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舊時代的傳統模式,農奴的工作效率極低,在江陰邑的奇葩的體制下,農奴本身可能效率不高,但是因為拆分了工序緩解,導致總的效率極大提高。

而李解又給予了一個脫籍的希望,且這個希望還相當大,這就使得只要不是頂級貴族之後,往往對曾經的故鄉並沒有什麼眷戀和不舍。

在江陰邑,同樣有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且概率遠比在中原諸侯那裡要高得多。

典型案例就是更加富裕更加自由的小農家庭誕生,至於那些小農場主,農奴們沒有去痴心妄想。

只是在江陰邑,即便是小農家庭,除非借用江陰邑的「公家」鐵器農具,否則就只能靠石質農具。農具的損耗程度顯然要高得多,但只要借用「公家的」農具、種子、牲口等等生產要素,那麼小農在兩三代人之內,還是小農。

和姑蘇王畿地區不一樣,李解允許治下野人去開荒。

但是每一寸荒地,都是王命猛男江陰子的,開闢出來的耕地,所有權還是在李解這裡,野人獲得的,只是使用權。

而且普通野人根本沒有實力去開採荒地,因為農事活動的所有生產要素,他們都不掌握。

即便農具、種子、牲口等等等等都借到了,並且江陰邑也給予了政策扶持,但如何種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野人都不懂。

一個天時怎麼看,就讓幾十萬野人乾瞪眼。

在李解崛起之前,「百沙」想要種地,每個「沙野」都要集中最大的力量,然後學習姑蘇的王畿地區。

因為王畿地區有最好的農官,可即便照著學照著來,往往還會出現農事管理一竅不通的狀況。

下了一場雨,是排水還是不排水,一個差錯,可能就會導致稻米只開花不結果。

至於說慣例的大風、冰雹、強降雨,絕收者比比皆是。

這也是野人雖多,但在吳王那裡,根本連「烏合之眾」都談不上的原因。

當年最強的「沙野」也就是黑蛟沙,但黑蛟沙最強狀態,也就是集合了兩千多號人,就這,連進入姑蘇給吳王勾陳上貢的資格都沒有。

其中艱辛,從側面略作一觀,也能夠清晰地感受到。

直到「白沙」美蠶娘撿到了李解,這一切才發生了劇變。

商無忌當初看到李解就要投資,原因就在這裡,能夠把「沙野」經營得「井井有條」,這是超乎想像的才能。

要知道,絕多數的城邑之主,都未必能夠把自己的一畝三分之治理得井井有條。

而李解不但做到了,他還稱霸「百沙」。

這就是一筆賬,很簡單的算術題,「百沙」有著潛力深厚的勞力,當然在商無忌眼中,野人根本談不上有用之人。但是李解能化腐朽為神奇,這就變得大不相同。

想當初,商無忌用「問鼎」「華蓋」來看好李解的未來,就是看到了其中的不同。

從才能上來說,商無忌能力超絕,是運奄氏中最頂級的英才。

但是,英才也好,天才也罷,有才能不代表就能成為領袖。商無忌有自知之明,行事素來講究「知己知彼」,認清自己的能力不在帶著家族奮勇向前,那麼商無忌就果斷地尋找值得將家族拖著往前走的領袖人物。

李解在適合的時間出現在適合的地點,白沙村離延陵如此之近,商無忌的當機立斷,到現在為止,都是極其完美的一場操作。

而商無忌自立門戶之後,陰鄉商氏的聲勢,顯然超過了延陵商氏,至於什麼「運奄氏」,徹底被商無忌拋在了腦後。

只從陰鄉商氏掌握的土地規模來看,商無忌本家和妹妹商小妹二人,就掌握了接近二十萬畝的土地,這些土地分布在大江兩岸,大部分都是沼澤、荒地。

隨著江陰邑的大發展,這些土地的不斷開發,逐漸就展現出了價值。

哪怕畝產只有一百斤或者八十斤,這也足夠支撐陰鄉商氏成為「正宗」。

商氏正宗在陰鄉,而不是在延陵,這個趨勢,是無法改變的。

因為延陵商氏沒可能從江陰邑獲得更多的土地,他們的上限就在這裡,但是李解卻正如商無忌看到的那樣,有無限可能。

吞併雉邑、鹿邑並非是名義上的,但事實上就是被李解掌控。

江北的廣大地區,別人可能沒辦法開發出來,但對於李解和江陰邑而言,短期內創造幾萬畝薄有產出的稻田,並不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鱷人小隊長以上的精英,都在不同的領域發揮出了驚人的能量。

以沙東為例,他有著豐富的測繪經驗,那麼在江北丈量土地規劃溝渠的時候,就不會出現溝渠開挖之後,引水卻因為地勢差而失敗的狀況。

從陽口大埝,依託邗溝、雉水,以及大大小小的澤陂,整個江北地區的土地固然還是貧瘠的,相較江南還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大農場的規劃之下,用少量勞力,就達成了原本需要幾十倍上百倍人力才能達成的耕地作業。

圍繞江陰邑的各色大農場,不但有成熟的耕牛馴養,還有新式農具的培訓使用,農奴們的工作願望哪怕再低,總的效率衍生出來的總的產出,都比這個時代單純的小農要強得多。

而這種開發,又是相當穩固的,江陰邑也好,「百沙」也罷,他們想要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乃至社會地位,江陰邑李解是他們唯一的渠道。

當然,也可以通過出賣李解來達成願望,只是成本極其高昂不說,出賣對象幾乎沒有。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李解明面上最大的靠山就是吳王勾陳自己。

同時在技術分配上,江陰邑幾乎掌控了所有「高精尖」,比如火藥生產,大量的球磨機以及優質磨盤,其實都在白沙村附近。

培訓鱷人、勇夫的機構,又全部設置在了白沙村,加上「高產田」原本就在白沙村,整個江陰邑要進行任何一種作業,都繞不開江陰邑的核心。

江北各大農場開荒,在江南的火藥抵達之前,他們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操作,板結的土地上澆水,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