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揚帆起航 第1183章 畢其功於一役

但實際上這個計畫深得網紅商業的角度看簡直深得精髓,也就是「發明概念,冠以頭銜」。

實際上釋迦要做的項目和小康雲差不多。只不過小康雲是收集用戶手機的閑置算力,而釋迦是調集島國各個街機遊戲廳的遊戲機的閑置算力。街機也有CPU和GPU,當然也可以貢獻算力。

因此當鈴木老爺爺看到老東家的計畫時,當時就震驚了,還看到他們那邊著名的科技記者稱之為「震撼業界」,立刻跑來問楚垣夕:是你抄他還是他抄你?

楚垣夕乍一下還聽錯了,聽成了「你掃他還是他掃你」,心說老爺爺怎麼急匆匆的跑來跟我聊二維碼支付?

結果說清楚了之後楚垣夕哈哈大笑,因為霧計算的概念早就有,學術領域已經討論多年了。雲計算就是算力集中在雲端數據中心,霧計算就是算力以分散式的方式散落在地表,去中心化。只不過為了方便,現在都統稱為雲計算而已,反正都是用戶通過網路傳輸計算結果到本地,至於是雲算的還是霧算的根本無所謂,總之不是自己設備算的。

他記得當年上大學的時候進實驗室做論文,那時候實驗室里的師兄就搞過個人電腦的Cluster,把實驗室所有人的電腦連起來使用閑置算力,這就是霧計算的雛形。而且還說這種技術2005年就已經很成熟了,很多實驗室都是這麼搞的,不然要計算的東西太多,老闆又不捨得給配工作站,靠自己一台個人PC根本算不過來。

後來到了2015年的時候,思科、戴爾、微軟、ARM和普林斯頓大學還成立了霧計算聯盟來著,這個技術從誕生到落地的周期確實很漫長,但是一路上都有人在鑽研。

要不然原世界中楚垣夕創建小康的時候為什麼敢於以區塊云為健康幣的載體呢?這是小康的核心價值之所在,沒有理論基礎的支撐怎麼可能?楚垣夕敢,投資人也不敢啊!

雲計算行業前期投入高、回報周期長是行業屬性決定的,再插入還沒有被人驗證過的新技術,要冒極大的風險。不過原世界的小康本來就是各種冒險,新銳玩家為了後來居上必須要冒點險,什麼都沒有,還不願意冒險怎麼可能成功呢?

但冒險也分怎麼冒,無腦瞎莽也是冒險,有理論支持的情況下趟前人們沒有走過的路也是冒險。賭5G時代可以收集用戶手機算力就是楚垣夕向投資者所描述的冒險。

因此原世界的小康成了全球第一個把此項技術進行大規模落地並且實現商業化,跑通商業邏輯的第一家,帶來了不小的價值。這也是楚垣夕原世界中一直渴求健康幣上鏈的原因,區塊結構正好是分散式計算的集大成者。為此小康始終堅持著相關技術的研發,投入了不菲的費用,只是還沒守到開花結果。

沒想到重來一回還是搶到了第一,落地速度領先釋迦一個身位,而且技能樹上結出豐碩的果實。只此一條就值得寫十篇爆文,曹翔不但要申領國內的科技獎項,其實也有資格去國際上拿獎,最近接Unix用戶協會、ACM通信網路旗艦會之類的國際頂會邀請接到手軟。

實際上釋迦做的這件事情也正是為什麼楚垣夕一看見馮欽的共享街機計畫就激動的原因,因為簡直太適合小康了!這是給個機會一雞兩吃,既推廣了移動支付,又散布出去很多「區塊雲算力提供機」。

這些由小康下代工單打造的設備當然可以適配小康的區塊雲要求,因此共享街機閑置的時候就是一個個礦機嘛。連電錢都是由商場、餐廳、KTV之類合作單位買單的,還能讓他們感到一個客戶打一局能賺八毛錢很爽,簡直深得白嫖的精髓。

因此表面上看,共享街機計畫是小康的又一次撒幣行為,一單八毛小康分文不取,都給合作的商家,使得之前在這個領域內做過推廣投過本錢的小玩家們罵聲一片。

然而,雖然他們都罵瘋了,也不能動搖小康決心之分毫,因為我們明明是賺錢的。店家也很高興,對他們來說無非就是一單收入從一塊錢變八毛,但客流量增加好幾倍啊!

只不過小康作為舉著屠刀的人,沒必要跟待宰的羔羊們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刀能賺錢,這太假惺惺了,還不如給個痛快。

時至今日,小康的街機已經開始向外分發了,幾大運營區域都開始擴散,但是還稱不上是大規模的推廣。至於加大力度,就等春節之後吧,前面沒加大力度不是等著《我服了》上映么?

這叫形成共振,畢其功於一役!小康的連招就像多普勒效應一樣,所有效果匯聚在這一個點上集體爆發。

只是鈴木老爺爺要求功成身退還是比較讓人傷感的,但也確實到了可以分手的時間。當初承諾他的,無非是一筆投資罷了,用於開發《莎木4》,對目前的巴人集團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他是一位優秀的遊戲架構師,不但帶領團隊為於文輝的項目開發承擔了最不容易實現的部分,而且從遊戲架構本身也給於文輝提供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議,從設計到實現,整個《羅馬之敵》中都有這位老爺爺的影子。

實際上本次開發之旅對鈴木裕和他的團隊也有很正面的價值,至少從信心上是如此。《羅馬之敵》已經開始賺錢了,雖然付費點被砍到接近於無,但是只要有付費點就可以錄得收入,只要玩的人多了就必然有收入。整個項目的數據,對他也是完全開放的,因此整個過程對他來說也算是另一種理想和現實的碰撞了吧?

聲叔對此還有另一番解讀,說鈴木裕之於《羅馬之敵》就好比是寫手替別人代筆捉刀一樣,書寫的是別人的作品,未來的成功,所有利益都是別人的,但是自己在執行過程中得到了另一種感受和體驗,非常獨特的體驗,很容易在某個方面得到提升。

楚垣夕對此不置可否,因為職場中本來就是這樣的,給別人打工就意味著別人得到你的剩餘價值,而你得到工資以外的部分只能是經驗或者教訓。

這也是為什麼對於畢業生來說最好進入大公司的原因,進大公司雖然不見得起薪比去小公司多多少,但是框架大,接觸面就廣,就算是被動獲取經驗,獲得經驗的管道也寬。而小公司則不然,基本上進來就是囿於一個狹小的圈子,除了所做的工作接觸不到什麼外界的有效信息。這種差距一開始不明顯,六個月以上就會非常顯著。

想來,於文輝今年再做校招,應該會比去年容易的多吧?

時間很快來到大年三十,這是歡樂祥和的一天,也是血雨腥風的一天,特別是小康生活做發行欺負小朋友,點映期間搶排片最高的一天搶到了21%的誇張數據的情況下。

春節檔之前的一個檔期歷來都是電影人的邊角料,不會有什麼大作。《我服了》以點映的名義衝進這片盆地之後一通翻江倒海,拳打南山敬老院,腳踢北海幼兒園,把點映搞得比正常上映的排片還高,這還是票房正常分賬的情況下,會產生什麼效應?

效應就是圈內圈外無論剛被《我服了》打過的,還是要上春節檔的,全都不錯眼珠盯著排片。畢竟春節檔看的就是排片,在宣發都過關的情況下,排片好,再爛的片子也能騙到錢,排片不好,再好的片子也難成爆款。

此前的點映,《我服了》的上座率大概是15%左右,這個數據要是放在春節檔那就是不可思議的撲街,撲出了天際,但是放在春節前就算是還不錯了。

當然,盯歸盯,到了這個時候,有什麼招數基本上也都試過了,最終還是要看各自的本事。不是不想發力,而是很多人發現事到如今已經無處下嘴,聲量上雙方的聲音都比較大,使得真正有見地的批評和貶斥難以傳出聲響。

有那種特別專業的影評,指出《我服了》到底哪哪哪不好,邏輯為什麼不合理,情懷為什麼不過關,但是發出去之後根本沒人看,炒都炒不起來。

還有人發內涵,本來這招百發百中。用帶節奏含沙射影的方式引導輿論是比較經典的作戰方式,雖然很多人用,但正是因為有效才有那麼多認用。其中內涵競爭對手,說話霧裡看花,把瓜拋出去讓吃瓜群眾自己去解謎尤其有效,特別是中間夾一些戀愛分手和撕逼之類的,很容易把人的興趣勾起來。

結果內涵了半天發現沒任何用處,而且到了這個時候就算P朱魑的裸照都沒用了,反而還會增加《我服了》的曝光。朱魑她就不是演員或者藝人的身份,內涵她沒有任何意義,人家流量不少但是從來不炒CP和人設,娛樂圈的吃瓜群眾沒興趣。主演要是換成趙露思之類的新崛起的小花,對方能給黑出翔來,但是恰好朱魑免疫內涵。

而且,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小康宣發《我服了》的策略是注重突齣劇的口碑,其它的聲音越大越好,至於是褒還是貶根本無所謂,只要能讓人聽到《我服了》這個電影名稱就好。因此道上甚至傳出某位大佬掀桌子痛罵其它人搗亂,黑《我服了》的人太多了反而成了《我服了》的保護色,越黑越是幫倒忙。

因此,大年三十的排片數據一出來,雙方同時鬆了口氣。

小康這邊看到排片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