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揚帆起航 第1179章 趨近靶心

按行話來講這叫調整發行策略,隨著小康這麼一調整,整個電影圈轟然而動。原本電影圈視寄望於院線的,但是院線明顯更寄往於錢,小康這個發行策略一出,對院線來說務實一點比什麼都交情都管用,利潤最大化的方案就不用說了,必須要靠良好的行業操守才能剋制住心中的魔鬼。

而且,不但三十、初一兩天的收入都歸院線,如果觀眾也是免費來看電影的,他們顯然有更強的消費慾望,會使得院線的爆米花和飲料更加好賣。再加上院線都是內行人,內行人不看微博,只要看看各大短視頻平台最近在推送點啥,會怎麼排片還用問嗎?

實際上在點映階段小康已經開始搶排片了,這一招當年《葯神》用過,點映的排片比某些正在上檔的所謂大片還高,不但本檔期內無敵,而且把上一個檔期本來井水不犯河水的片子打了個七零八落。

以至於某些電影人強烈呼籲春節檔開放《復聯》之類的強勢批片進場,我們收拾不了你,《復聯》還收拾不了你嗎?

也有人怒斥,說有的片子放了一年連審核都沒通過,各種流程跑都跑不完,局審之後公安審,審完了放回來繼續局審,所謂背靠背審片,審理人和創作人根本不見面不溝通,為什麼《我服了》10月份殺青,12月份就能拿到龍標?他們坐著火箭去拿的嗎?資本的力量比尊重創作者強大這麼多嗎?

另外有些真的去看了點映的,氣得話都說不利索了,大吼:這特么不是把小康的廣告嵌入影片!我日尼瑪!這個影片就是個時長100多分鐘的大廣告!姓楚的把廣告打到電影院里了!

聽到這種吼聲,袁苜表示說的非常對,這筆支出就應該記為廣告費用在財務上才合理,使得財報真實有效。現在記為業務推廣費用,就顯得很虛,有美化報表的嫌疑。

還有人拿出大佬的排場來,點評此事說現在的後輩都這麼囂張了嗎?前後黃團阿里壟斷票務控渠道,後有頭條系攪和市場,現在連個剛冒泡的巴人娛樂都跑到我們頭上拉屎撒尿?

本來楚垣夕都不打算搭理這些風言風語,因為對《我服了》並不具備殺傷力,反而還會助推路人的好奇心。特別是有的大佬還真不好搭理,忍一忍就過去了,拿到實惠才是真的,惹出一些潛伏在水下的巨鱷並不明智。說到底,小康再怎麼干,波及的也只是春節檔這批電影的相關利益人。

但是聽說有人開始活動上層路線,要抓住票補這個突破口要求窗口指導,勒令小康取消票補,否則不利於行業良性發展。這樣,這就不得不拿出準備好的對策了。

關於票補,或者說關於影視圈的規定,很多時候不是以紅頭文件為基準,而是口頭通知,這是行業慣例,但也是很多事情可以處於模糊狀態的基礎。就算是有明文規定的,也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讀,比如說任何影院國產片每年播放時長必須超過總時長的三分之二這種,基本上就處於可解讀的狀態。

至於有關票補的規定,也就是最低19.9元每張票的規定,同樣是可以解讀的,票務平台很簡單就通過VIP卡、會員資格等等做出了二次票補。

因此小康理論上可以把自身的行為解讀為沒做任何票補,楚垣夕對外的口徑中一直都是這麼說的:我們沒做票補。我們做的不是票補,是促銷,我們並沒有讓觀眾少掏一分錢買票,怎麼就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了?要說分成調整,那也不是我們小康開的這個不好的先河不是?

實際上小康的票根兌換也不是直接給錢,或者給用戶可提現的代幣,而是給用戶的移動支付錢包里發代金券,只能在小康體系內買東西,類似於拼多多的無門檻現金券,而且每個用戶賬戶只有一張票有效。這確實不像票補,票補是無論第幾刷都能享受的。

但其實,這是楚垣夕在重新定義票補。

要說巴人有沒有水軍,那是一個都沒有,但巴人信息的員工不是水軍勝似水軍,一時間,某瓣、微信、頭條APP、微博,乃至貼吧都充斥著巴人的聲音。這話不能對著空氣說,因此楚垣夕還讓巴人的筆杆子炮製了一篇雄文,大意很簡單,誰特么讓你們春節檔電影恨不能有80%以上是來騙錢的?

誰還記得《小豬佩奇過春節》?這種連文化垃圾都稱不上的玩意甚至都不能稱為電影,上春節檔的時候你們做什麼去了呢?去加入他們!徐山爭的片子去年幸虧是沒上線,不然強上還想凈得6個億?那得有18億的票房才行,豈不是做夢!

因此,請各路父老鄉親三老四少們瞪大眼睛看看,看看真正能打的電影,有一個算一個,有誰急的跳腳嗎?都在安心做自己的宣發!

說做互聯網的資本走到哪禍害到哪,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那個地方的價格不合理。強東哥當年做京東,把大家電搞到了線上,確實砸了家電百貨的盤子,但是這個盤子就該砸!因為百貨不把價格加50%就沒利潤,這個利潤率不合理,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所以做互聯網的才進來。

按傳統,春節檔其實最簡單,誰的卡司大牌,誰的宣發拼的狠,誰的票房就高,就這麼直白,直白的像是某種事先就達成了協議的分贓大會,江湖大佬到了時間大秤分金,一切都已經定好了,不是沒有意外,但是意外撲街和意外爆火的都是極少。

這叫神馬?這叫內卷化。這才是對行業最大的不利!

小康的發行惠及院線,能夠使得院線經過去年大半年慘烈的境況後快速回血,惠及用戶,惠及自身,影片質量有口皆碑,給全行業帶來革新,這不是非常好的事情嗎?

……

這篇文章一出,很多吃瓜群眾一臉懵逼,心說你們倒是打起來啊,怎麼突然強調起來院線了?怎麼褒貶起電影行業來了?人家噴的是你們不合理的票補啊!但也有內行人一眼看出這恰恰顯示出資本和普通人的區別。

對電影行業來說院線是必須的,電影的高成本使得沒有任何線上渠道能夠支持其回本,至少對大成本大製作的電影來說回不了本,何況除了洗錢之外電影人拍電影為的都是賺錢而不是回本。因此只有院線票房才能承載這個行業,至少在國內是這樣。至少院線可以讓觀眾N刷,一人貢獻多張電影票,但網播平台難道給影片開打賞?

好萊塢的電影有完整的窗口期制度,使得院線票房只佔總收入的百分之三四十。但是人家一魚多吃的前提是正版保護到位,使得四個窗口期可以互相禮讓,先上院線,然後上網播平台付費點播的同時出碟片,再後進付費電視台,最後去包月付費的網路平台。

這樣可以把收費期拉到兩年以上,互不侵犯對方的時間窗口,但國內院線還沒下呢盜版已經漫天飛了,所以根本談不上窗口期制度,不存在實施的基礎,只能野蠻生長。

因此院線作為獨特的觀影場景,給人特殊的體驗,是整個行業必須被重視的,也是有關部門必須呵護的對象,同時也就成了楚垣夕作為資本直接攻略的目標。但對普通人還是樸素的思維成分居多,談到電影首先想到的是口碑如何,有哪些明星組成卡司,網上評價怎麼樣,乃至於有誰使用了不公平競爭的方式,然後同情弱者,而不是關心渠道的打通。

同樣是這個原因,文章其實不是寫給吃瓜群眾和敵軍看的,這個因素挑明了其實更直接,對小康的宣發也更加有利。

這段時間楚垣夕還不能完全等著子彈命中靶子,春節之後需要做的事情非常之多,節前有些必須做出合理的安排。

比如說加盟店計畫,招商是12月份就開始了,加盟城市的前期準備1月推進,到了2月很多工作必須先收尾,才能在節後順利把線頭接駁起來,提升節後效率,讓第一批加盟商們3月份如期入駐。

又比如共享街機,因為準備周期更短,春節假期一結束就可以上馬,從提出到上馬正好一個月,正好把調去影視發行的地推人員收回來,又開始新一輪的地面戰爭。

比較好的消息是小康的動作比較快,各個可以稱為巨頭的,同時地面隊伍比較能打的,都還沒有反應,因此在這條很有希望的賽道上面小康又一次贏得領跑的窗口期。

移動支付的推動,楚垣夕原世界裡沒幹過,因此本次創業中的開始階段也算沒有明確的概念,但是現在已經形成了比較清晰的印象,那就是很難一蹴而就。

微信靠紅包在2014年偷襲珍珠港的盛況是後來者難以複製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還得對手配合。傑克就算是非常配合的那個,在最關鍵的時間,他在搞社交,也就是當年叫做「來往」的那個款,並且喊出:「寧可死在來往的路上,也絕不活在微信的群里」。

但是,即便對手有這樣的昏招,而且是個持續到2015年的史詩級昏招,要靠自家員工每人拉100個好友的昏招,微信也是靠著2015年又一次上春晚,並且推出搖一搖功能來搖紅包,才徹底奠定自己移動支付領域巨頭的地位。

因此楚垣夕現在已經不以里程碑為小康支付的核定標準了,只安排我們需要嘗試些什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