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揚帆起航 第1157章 你沒見過這個挖人的版本

可能正是這個原因導致在小康真正亮明自己的社交野望之前企鵝一直都沒來人探討投資的可行性,即使小康當時有那麼一點做社交的跡象。那時武威都能三言兩語點明,企鵝作為社交大行家自然不會感知不到。結果等到小康突然一個大功能接一個大功能的快速攤牌之後,再聊投資就很尷尬了。

而小康,因為已經建立起基本的社交生態,所以後續傳播的重任已經乖巧的轉向非企鵝的宣傳口徑以及自己的社交途徑,還有線下據點。這些據點只要生意能夠維持下去就是打不垮的基石,可以源源不斷獲取線下流量。

當然,如果還是十多年前,企鵝可以如同為了弄死360逼用戶在手機上做二選一,有他沒我有我沒他。但現在反壟斷法已經進步了,微信內部尚且沒有完全封殺餓了么,要二選一也是抖音之流先被二選一,所以楚垣夕也不是特別擔憂會遭到這種打擊。

不過這些思考就不足為外人道了,投資者們基本上復盤小康的成功都是止步於小康的社交產品定位以及設計思路等等理念性的東西。此外就是楚垣夕個人的破壞行業既定規則的能力,用行業術語叫做顛覆性。

互聯網最講究顛覆性,但基本都是以價格屠夫或者模式創新的方式去實現顛覆。而楚垣夕的特徵則不是,被總結為喜歡在某項技術尚未成熟,尚未得到驗證的情況投入大量研發成本下莽上去,當年做《亂世出山》引入AI劇情是如此,一舉顛覆遊戲市場,後面做小康區塊雲也是如此,眼看著要顛覆雲計算市場。

這一點和普通的顛覆者是完全相反的,普通顛覆者要麼跟在巨頭後面亦步亦趨,等到巨頭們砸完試錯成本之後再以創新模式進行衝擊,又或者在巨頭們沒進場的賽道中舉起價格屠刀。

但楚垣夕落子都在巨頭陰雲籠罩之處,無論遊戲市場還是雲計算,全部都是巨頭獵場,要承受高投入,生存空間還特別擁擠。

因為技術壁壘更高,以及需要源源不斷的砸錢,距離普通人更遠一些的雲計算還要更難呼吸一點。甚至連一些巨頭本身都在不斷退場,比遊戲市場更殘酷。

就在今年上半年,蘇寧雲商城重組,黃團雲關閉,就連百度雲也做出重大架構調整,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虧損太大燒錢太猛罷了,巨頭也扛不住。就連阿里雲,雄踞世界前三,去年營收破百億,但是仍舊處於虧損。

而小康不聲不響的巨頭們激戰正酣的雲計算賽道里要開始做利潤了!有些以雲業務上市的企業怒噴:還講不講點基本法了?

實際上雲計算公司虧損很正常,因為過去的雲計算提供服務主要靠基礎設施,機房、伺服器、帶寬等等缺一不可。這些都是硬投入,按財務每年都要計算折舊,光這一筆錢就能吞噬很多公司的利潤。

何況還有研發和大量營銷費用。和小康同樣都是有活力的中小級別雲玩家,金山雲有一千多名攻城獅和科學家,營銷費用逐年激增,不然沒法推廣自己的品牌,別說吸引新客,現有客戶都保不住。這就是賽道的激烈程度。

因此呈現出營收增速保持在每天70%上下,但毛利率甚至不見得能維持在正數,發出招股說明書都明著說了不確定未來的盈利能力。

這就是市場現狀,中小玩家只能通過服務和研發贏得市場的認可,在細分領域裡打拚。

但是小康顛覆進來的時候說我們不是這樣,我們不講基本法的。

小康像模像樣的幹了一個數據中心之後不自用,直接往外銷售雲資源就已經很過分了,但是這只是開始。接下來等到雲區塊上馬之後,從第一家客戶接入銷售開始,就變成了接近無本的買賣,不需要太多的機房和伺服器,只剩下研發和營銷費用的支出項。

關鍵是小康雲是接近邊緣計算的,和公有雲們不一樣,公有雲的計算,需要數據到中心去中轉一圈,而小康是接從雲資源需求者所在地由近及遠調用分散式的雲資源進行供給,只要有足夠多的用戶開著健康幣,效率高速度快。

這一點在運營區域內尤為明顯,四大中心城市本來就是客戶雲集的地區,相得益彰!更加不要臉的是,小康的帶寬成本是真低。5G時代速度快意味著對帶寬的需求更高,這是雲計算公司必須承壓的所在,數據傳輸單價降低可是管道擴大N多倍。但小康說我們不一樣,分散式的數據不用去中心轉圈圈,跑的里程少,骨幹網路壓力自然低。

甚至於從國家申請到基金扶持之後,這筆錢要不要像之前計畫的一樣再部署一個數據中心都存在疑問。既然區塊雲已經立住了,而且分散式的效率高於中心式,何不跟有關部門深切探討一下更加先進的模式發展呢?

而且因為是區塊性質的,不止是對健康幣用戶透明,也是對企業服務受用方透明。需求方拿到的雲資源透明、可查,不容易產生爭議,效果如何一目了然。

這麼一搞,用戶層面先不說,整個市場上有不少中小玩家開始顫抖,因為顯而易見的,小康未來還要擴大運營區域,還要繼續獲客,健康幣的盤子還要擴充。他吹過的牛可都實現了,但是之前他吹牛說小康未來幾千萬活躍用戶,這可怎生是好?別說中小玩家,巨頭也必須採取行動啊!

所以看楚垣夕的破壞力,不能只看當下,反正今年下半年一批雲玩家已經開始做轉型或者升級了,不能原地等死。最難受的是,這個玩意只能幹看著沒法學。甚至這都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雲計算提供商基本都是toB的,沒有消費者業務,而區塊雲必須由用戶驅動,首先需要一個很大的用戶量才能啟動,最終的數量越多越好。

可想而知雲計算行業內對小康的評價是斷然不會好到哪裡。不止雲計算,凡事和小康業務有交集的,幾乎就沒有不冒火的,相對來說巴人還好一些呢。

而影視圈是一個和投資圈距離極度接近的圈子,聯繫千絲萬縷,這一點袁苜最有發言權。甚至於影視圈不但接近投資圈,還接近國資,比普通的投資圈更深一層。

因此在投資圈忽然大範圍的議論小康的時候影視圈自然不可能一點了解都沒有,看見《我服了》,一個個心說楚垣夕這是打算禍禍到我們影視的圈子來了?

影視圈也是巨頭重兵雲集,不可不爭之地,資本糾纏錯綜複雜,可恨的是楚垣夕這哥們他偏偏就喜歡挑戰這種難度,你說怎麼辦吧?誰也搞不清他萬一真的要折騰,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君不見他是一出手就禍禍一個圈子的人嗎?

特別是做發行的,能不怕嗎?楚垣夕至今不找發行是什麼意思?今後自己做發行然後搶我們的生意?

因此發行圈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你不要過來啊!第二個則是以楚垣夕的尿性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噢!

要說做電影發行,軟的條件巴人集團全都具備,甚至不次於任何一家發行公司,硬的無非就是地面人員,這事要是巴人集團可能還不太行,但是小康有的是地面人員。

唯一差的也就是人脈了!

楚垣夕要是知道對方的想法肯定要給點個贊,跟自己想到一塊去了!一般電影製片和出品人肯定不會這麼干,就沒見過淘金者自己帶水的,都是到了金沙江里買水,除非是今後就打算繼續做發行了,要在這個行當里發展。

而楚垣夕這麼計畫,其實是為了小康的地面兄弟們著想,也為了小康的業務。等到未來社交生態完全成型,電影票務得上吧?那接發行不是順手的事情?無非就是把髮型業務分成兩部分,線上和巴人合作,線下獨屬小康。

至於人脈嘛,沒有什麼人脈是天生的呢,還不都是交朋友交出來的?

所以當楚垣夕聽說電線傳媒的代表來拜訪巴人傳媒的時候,原本他只是打算以純禮貌的方式見一見。見面,就是為了拒絕,連說辭都想好了,這是國內互聯網企業第一次嘗試以偏線上的方式進行雲發行。這個概念一拋,想必對方就算有什麼想法也不至於產生怨言了吧?

沒想到等朱魑把人引進來,楚垣夕當時就心說一聲「卧槽!」

他怎麼代表電線傳媒了?這不是康黎么?這可是黃團的老人,楚垣夕原世界可沒少跟他打交道,能力很虎,某種程度上和杜恤有些相似,做事情是老江湖。後來孵化出虎眼電影,獨立出去的時候做了COO,今年已經離崗了,按說不應該在電線傳媒呀。

不過今天的主角名義上是朱魑,所以楚垣夕按捺住不斷冒出的各種想法,擺出微笑的表情打過招呼之後就坐在一邊聽他們聊。

朱魑的口才比幾年前肯定是見漲,而且已經基本上不隨地吐糟了,但是倆人幾乎聊不到一塊去。可能是對方真的挺好奇《我服了》的發行策略,而朱魑自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的原因吧?楚垣夕心說鍋還是自己的,因為他給朱魑定了調子就是婉拒,但是沒考慮過朱魑並不擅長婉拒,擅長的是撕逼式拒絕。

不過好在楚垣夕算是聽明白了,雖然康黎是代表電線傳媒來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電線傳媒的員工,而是類似顧問性質的。

這樣的人來巴人聊業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