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乘風破浪 第0864章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楚垣夕先是一按腦門做頭疼狀,然後兩肩一聳:「然後第二隻鳥就是,我怎麼可能坐視他們舒舒服服隨便發展呢?肯定要施壓!他們以為自己只是缺錢,只要做好自己的融資就行了?任命兩個投資人當高管就天下大吉了?哪有這種好事啊?格拉比是不是在東南亞那個小水窪子里活的太滋潤了,不知道人間險惡?」

袁苜一想還真別說。格拉比在東南亞的發展,是在財閥林立的狀態下發展,是經過大財閥互相妥協然後扶植起來的發展,而不是通過慘烈的競爭。雖然並不能說這是溫室里長起來的花朵,也有對手,也有競品,但是跑到天朝來之後,必須要完成思想上的準備。格拉比這個四人天團兩個是投資人,似乎確實是對環境的觸感過於放鬆了,無論大環境還是小環境。

只見楚垣夕把手舉到耳朵旁邊做了個攏音的姿勢,「但是怎麼施壓呢?我們沒有直接交鋒的戰場,怎麼辦?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第二隻鳥就要伐斷他們的『交』!」說完楚垣夕還不過癮,比划了一把手刀往下一切。

「『伐交』這個詞是這麼解釋啊?」

「那你以為呢?」

「我以為是通過本方的外交戰略影響局勢。」

「那就不是『伐』了,伐,就是要上手段,要直接打擊到對方。上兵伐謀的伐也是一樣,就是針對對方使用的計謀將計就計實施打擊,就像蔣干盜書,周郎不費吹灰之力,就宰了蔡瑁張允,斷了曹操的水師訓練計畫。」

「這樣啊……那你說米國那個國務卿滿世界轉悠……」

「這就不細說了,河蟹大神無處不在,具體的我寫了個公眾號文章你可以去看看。」

「但你打的這個賭得能成才行啊,對方要是挺過去了呢?」

「你太直了袁苜,我喜歡和你做朋友,但是經商嘛……孫子兵法講的就是個兵不厭詐。你聽沒聽說過造謠的張張嘴,闢謠的跑斷腿?何況我並不是造謠?經過我這麼一撕,讓他們產生受迫性失誤去吧……還想挺過去?呵呵。」

「哇塞,我以為你只是微博上撕逼厲害。」

「你又黑我。話說我為什麼微博上撕逼厲害?因為我在現實中撕逼就很厲害,不要搞錯因果關係」

「但你還是沒說人家為什麼挺不過一年啊?」

楚垣夕心說到底要不要告訴袁苜呢?要,她比朱魑更需要進步。朱魑可以慢慢成長因為她不在關鍵崗位上,影視公司沒那麼急,等的起。但袁苜不行,袁苜的成長速度必須比小康快一點才能跟得上節奏,她勢必不能只滿足於找找投資人,融融資,乾乾她的本行,躲在她的舒適圈裡,那樣她永遠都是副總裁,連「常務」這個頭銜都加不上去。

更何況原本她的上限還是挺高的,不說跟伊麗莎白比,至少獨立帶團隊沒問題,自領一支人馬去其它省市督戰小康拓展新區域沒問題,而且原世界中她幾乎深諳所有創業者融資的套路,作為投資人,眼睛賊尖,來融資的到底有沒有譜聊個一分鐘就能判斷一個八九不離十。

關鍵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原世界中袁苜經歷了一個關鍵時期,就是決定把楚垣夕拉出來但是沒決定幹什麼的那個階段,每天跟楚垣夕研究到底幹什麼好。

創業,首先要找到一條黃金賽道,還得是能夠合理搭配自身資源的黃金賽道。但創業的黃金賽道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生變化,怎麼透過時間的迷霧看到未來三年、五年的變化?怎麼做一門十年以上的生意?怎麼找到一個長期風口鑽進去?關鍵是自己的能力極限在哪裡。

最後一個問題其實最不容易回答,因為錯判自身能力極限的後果是極為可怕的。斷低了,搭架構的時候就會錯配資源,乃至壓低天花板;斷高了,仍然會錯配資源,天花板倒是高了但是跳不起來,不但浪費資源而且根本追不上制定好的里程碑計畫表,自己把自己拖死。

因此袁苜的智慧在這個過程中被大量的激活,有的時候噴楚垣夕能把他噴到無言以對的地步。

但是因為這個世界中產生微小的擾動,從2016年起,她不但沒有向上走,反而因為進入IP投資的泥坑而被疊加了一堆弱智光環上去。主要是這個大坑的入口在當時看起來實在是太特么美好了,是一場流量的盛宴,資本的大餐,結果誰知道後來是這樣。

以至於袁苜在楚垣夕去接觸他們兄妹的時候幾乎不敢相信袁苜的水平怎麼會這麼低?

即便是現在,已經拉進小康來恢複智力了,但是恢複的速度也不太理想,還沒恢複到2016年的感覺。

所以楚垣夕在走上電梯的時候決定,要加大對袁苜的培養,要讓她好好加加班!

電梯里沒別人,楚垣夕也不怕泄密,對袁苜一招手,「袁苜,我覺得吧,你與其頻繁的問問題,不如多進行思考,自己想答案。這個相當於開卷考試,我都告訴你答案了,你知道已知條件,知道答案,把過程推出來,用這個過程鍛煉一下自己的思維能力。都說認知升級,認知怎麼升級啊?」

「加強學習?」

「對,但是不能都加強在死學上,死學就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認知升級最簡單了,找到一個比自己強的人,然後用對方的思維模式去看待自己的問題,先升級思維習慣,然後再升級具體的,比如自己的知識體系等等。」

袁苜頓時給了楚垣夕一個白眼:「你就是那個比我強的人唄。強人,你先說說到底開門客怎麼挺不過一年,然後我再開始學習你的思維模式怎麼樣啊?」

「很簡單啊,這叫信則有不信則無懂不懂?我施加影響了,於是他們融不到足夠的錢,融不到怎麼辦?想辦法,對不對?是你你想什麼辦法?」

「我……使勁融啊,我不就是負責融資的嗎?」

「好,你接下來的工作任務有了,一旦對方打算勾搭像徐欣這樣的大佬,你就立刻通報給我知道,密切觀察,ok?」

楚垣夕說著心裡快速計算了一下,「你即使使勁融吧,也有個極限。格拉比去年想融65億$,使勁融了一年,融夠了么?使勁融不見得能融到。你不能因為在小康做CFO的時候使勁融,覺得挺順利的,就認為開門客使勁融也會順利,明白嗎?

而且咱們干小康,需要的資金量我自己測算過,要想做起來,總量大概最少最少也要200億¥,這是不考慮進項,純花出去的費用。這個數可不小,一個徐欣可不夠。開門客想要幹起來絕對不會比咱們少。他們現在可能還沒意識到今後有很多計畫外的支出,有非常非常大的運營成本壓力。」

「你確定?」

楚垣夕心說我太特么確定了,不然的話原世界裡為什麼會像抓救命稻草一樣求爺爺告奶奶抓了那麼多下九流的投資進來啊?以至於等做成的時候不好甩。這都是當初求人家進來的怎麼甩?基本上著都是因為計畫外支出造成的。

「我可以確定兩件事,第一,他們錢是絕對不夠用,隨時隨地都需要錢。第二……我考考你,根據小康的人員構成,以及向我彙報的頻率,你覺得未來開門客會出現什麼變化?」

袁苜頓時沉吟不語。所謂小康的人員構成和向楚垣夕彙報的頻率,實際上代表的是小康內部怎麼排座次的問題。彙報是一個比較正式的流程,需要做會議記錄的,沒有大事用不著彙報,這個說法她懂。

在排座次問題上,她一直都覺得自己是老三,排在劉璐後邊,但是,只比較彙報頻率的話,張健要明顯高於她,甚至廖星星也不低,還有負責店面的楊成最近也是頻繁彙報。

反而是在她看來比較重要的五個IT開發組,彙報頻率比她還要低,大概每周彙報兩次而已。甚至周鳴鈞和曹翔這兩位舉足輕重的開發者也是如此。

這五個組馬上就要變六個,如果能夠從外部找來做地圖的高手,就直接成立項目組,如果不能,按楚垣夕的意思就內部挖潛。巴人+小康兩個公司現在有快二百程序猿了,而地圖這個中台服務目前還不著急,可以慢一點。

總之袁苜思索一陣,發現自己到底在小康里是怎麼個定位都沒搞清楚?至於開門客?她跟著楚垣夕走進公司,走進辦公室,突然想到:「開門客該不會是要建生態吧?」

楚垣夕心說建尼瑪生態啊!開門客有什麼臉建生態?他充滿疑惑的看著袁苜,只聽袁苜說:「你看開門客那,只有一些大的商超資源,其它物流啊供應鏈啊什麼都還沒有呢,這不引入生態合作夥伴就他們四個人怎麼搞的起來?」

「誒你是從這個角度考慮的?還行啊袁苜。」楚垣夕心說袁苜果然是有點底子的,這麼想也不能算是錯的。「第二,我能確信的不是他們要搞生態,生態是肯定搞不起來的。他們現在相當於小康去年下半年的籌備階段,雖然叫做開門客,一副著急忙慌的樣子想要趕時間,但是距離開門迎客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呢,你別忙,他們要做的準備工作多的是。

我能確信的是,開門客這個四人天團未來肯定要變,內部說不定要撕兩次,王月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