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乘風破浪 第0790章 答辯的時候基操勿六

徐欣聽了也沒有太意外,畢竟阿里那是著名的什麼都要來一手,而巴人集團已經夠肥的了,就算擼串的話也是大腰子級別的,值得一擼。

但楚垣夕可不敢這麼想,一聽說神馬?開玩笑的方式說併購?趕緊打住吧您吶。

關鍵是對方是開玩笑噠,誰知道有誠意沒有?這要不加警惕真有可能因為「莫須有」的事情而出狀況。

所以袁苜的反應絕對配得上一次高調的讚美,讓一切在未發生前湮滅,無形中達到了我自巋然不動的境界。

茶桌對面,徐欣雖然沒置可否,但是展開了楚垣夕的社交路線圖。一邊看一邊問:「那阿里報價了,你們呢?就沒聊一下?」

「沒有啊。阿里又不是遊戲的料,我那麼大的蛙兒子都被阿里給弄沒了,把巴人賣給阿里,我兩億的遊戲玩家怎麼辦?不就成了棄嬰了么?我得為他們負責啊。」

「喲喲喲~」徐欣明顯不信,心說你跟你媽媽輩的人裝的什麼Bility?這明顯是加(qian)著(mei)防(gei)備(gou)呢。

不過想想小康的業務面,看看黃車的慘狀,再回憶一下當年美團是怎麼闖關的,以巴人和小康兩個名義上獨立的公司之間不清不楚的關係,不加防備才有鬼。小康可是明目張胆的從巴人轉崗了N個員工,巴人接受併購之後,阿里就算本來不了解小康肯定也要了解一下,到時候肯定興趣大增,說不定就想整合整合。

而且那可是阿里啊,人家業務面和體量在那呢,都不用動用什麼歪門邪道,直接碾過來以小康的初生狀態也遭不住,最終只能是不斷妥協。

主持過無數次投資、併購、要約收購乃至敵意吞併的徐欣都不用仔細想,後面的發展路徑就自動推演而出,就像是材料中楚垣夕推演社交途徑一樣。

這個社交途徑還是蠻複雜的,提出社交之前需要先鋪幾步路,一二三步每步都有相關功能,看起來跟社交沒毛的關係,但是最後一亮劍,得,升起一面名叫「小區社交」的大旗,前邊的功能全用的上。最終,把這些功能都歸集到一個新的社交APP裡邊,用戶不想用也得用,因為方便,因為貨幣循環在裡邊的應用場景更多。

「你這是,怎麼說呢,你這是一個命令型的社交場景啊,用便利店做網點強行帶節奏的感覺?反正你最後一定要這麼做的話,這算是把微信QQ里的業主群、家長群、健身群、跑步群之類的都給取代了?你開發AI的最大用處是搭建群組?嗯,也有一定道理。合著你的核心其實是五個IT組裡最不起眼的大數據組啊?」

「不是為了取代那些群,是為了發展自己的社交,給用戶『有效擴列』。」

楚垣夕知道徐欣基本上已經拉到自己陣營里了,可以說的清楚一點,細膩一點。「你剛才在會上問小康生態的時候,我強調了一個詞,叫做『製造需求』,在社交中也是一樣。所謂製造需求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本來就存在著潛在的需求,只是過去或者是技術手段達不到,或者是生態建設達不到。那麼我現在看到技術上已經沒問題了,就建設這部分生態,這種需求自然就會出現。

我要做的社交並不是局限於小區,只是叫這個名字比較有代表性,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說,公司與公司之間,一個樓宇里有許多公司,但互相之間搞聯誼的非常少。可能公司老闆並不希望聯誼,但是員工之間呢?有沒有互相交流的需求?顯然是有的,特別是社畜員工,無論是尋求更多的就業機會和信息,還是找對象。

這種需求可以用『一步之遙』來形容,但通常這一步是咫尺天涯,而且目前並沒什麼應用針對這個痛點下手。而小康的社交可以通過AI化的社群構建模式把這些咫尺天涯的人鏈接起來。社交本來就是為了鏈接那些有鏈接需求的人,無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

小康切入的是熟人和陌生人之間的一種社交,為什麼叫『小區社交』?就是因為小區正是一個人們住的很近但是老死不相往來的社交環境。如果隔音效果不錯而且生活習慣都比較好,住你隔壁的鄰居你可能住十年都不認識,直到退休了每天出去遛彎才互相認識。

類似於這種的需求每一個都非常小,但是也非常多,可以類比於『長尾渠道』,眾所周知,現在長尾渠道越來越重要對不對?我就把它們稱之為『長尾需求』好了。

信息社會,信息是第一位的,小康通過便利店,可以定點研究大數據,每一個店配合騎行數據交叉起來都能構建一波有效數據,然後用AI識別功能搭建群組,識別各個用戶的關係,幫助用戶擴列加群。

這是QQ微信想實現但都沒實現的功能,因為沒有配套的實體產業,也就沒有準確的信息來源,所以做了相關功能但是只能用來約炮。我為了實現這個功能做了這麼多配套產業,軟的硬的都有,在這個細分場景內肯定比微信QQ強啊。

這叫做以位置為核心因素,以消費習慣為骨架,用這樣的數據建立的社交網路,正好能夠滿足大量長尾需求,這是它的基本盤。

這一點我給他們倆解釋過,我做的社交正式分類應該叫做『標籤』社交,標籤社交關鍵就在於打標籤,打標籤的關鍵在於大數據,如何拿到這種大數據?網購和外賣是線上的一方面,但是有效性不強。另一方面就是線下,只能靠投資構建生態,於是我選擇的方式是便利店和單車,即包含了位置信息,也包含了消費信息。這麼反向推倒,從結果出發,就能知道有什麼是必須要構建的,有什麼錢是必須要燒的。

至於推廣,小康未來推社交會在某個時間點上通過某一個解決標籤社交痛點的功能引入社交概念,然後推一個全新的社交APP。」

當初袁敬的手可是因為聽到這段而激動的抖起來過,但徐欣就穩當的多了,絲毫也沒有任何表示,比袁敬整天板著個臉的段位高一級。

不過她在楚垣夕說完之後凝神思考了很久,才問:「我還有幾個問題。」

「您請講。」

「第一,頭條系的多閃為什麼沒有推成,你今天說過的所有成功條件,多閃都滿足。」

「啊,要成功不是滿足什麼什麼條件就能成的,滿足條件不是充要條件,得解決痛點。」楚垣夕說著心裡偷著樂,因為這個問題正好問到他極為了解的區域。

畢竟巴人跟頭條系的關係可是相當的複雜,而且,陸羽帶領的巴人信息團隊接手自媒體之後因為創作能力完全比不上去年同期,做不出大爆的視頻出來,所以對研究和復盤加大了投入,寫過很多內部的文檔,對整個自媒體市場進行分析,其中主要是和抖音和微博有關的一些東西。

這些分析的成果楚垣夕都看過,現在是張口就來,心說張銘啊張銘,對不起了,我現在要在多閃身上撒鹽啦!

「為什麼多閃沒成,我覺得有兩個主要原因吧,第一是偽需求,第二是推廣方式。

多閃是單獨推廣的APP,流量很強,純社交,但是它解決用戶什麼社交需求呢?沒有,用戶根本就沒有用視頻進行社交的需求,至少目前還沒有,所以多閃製造不出有效的需求出來。

社交的一個重要功能是自我展示,用視覺進行社交的精髓在於展示的東西得能拿得出手啊。但是普通用戶自己拍的視頻丑不堪言,根本拿不出手。因此,什麼時候多閃可以推起來?AI發展到可以像P圖一樣一鍵美化視頻的時候。

歸根到底一個問題,圖片社交為什麼能行?因為不懂P圖的用戶可以隨便點點就把一張瞎拍拍出來的圖美化好,這是手機行業的標配,但視頻,現在技術手段達不到。

多閃這個項目缺德的地方就在於看到抖音火了,就想套用抖音的模式,但他們忘了抖音是怎麼火起來的。抖音靠的是高質量的視頻火起來,靠的專業視頻創作者提供內容,不是普通用戶拍出來的視頻。我承認抖音上也有一些非專業的視頻數據很好,但是總體風格是精緻的,土味視頻隨手街拍那是快手。

拍視頻是個非常技術的工作,我就是靠這個起家的。咱就不說拍攝技術之類的了,您去巴人那邊的工作間看看,都是什麼專業設備?我們去年一二月份剛起家的時候一窮二白什麼都沒有,最大的開銷就是買專業設備,無人機、微距攝影鏡頭,普通用戶誰能這麼玩?

而且拍優質視頻是需要專業掌鏡的,別說拍視頻了,舞蹈主播對著鏡頭跳舞的時候光調鏡頭還得調幾分鐘呢。抖音上但凡能做起來的,不論什麼美女也好探店的也罷,只要是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背後都有團隊,普通人誰分享視頻還帶個團隊?

但是頭條系顯然產生了錯覺,以為自己做的那麼多貼紙功能,還有濾鏡美顏瘦臉瘦身長腿等等的,夠了,可以支撐個人用戶拍視頻進行社交,那純粹是搞笑來的。

抖音上的普通用戶的價值在於點贊喊666,是作為內容消費者的價值,而不是內容創造者。頭條系顯然沒弄明白這個道理,真是菜的摳腳,所以它一上線我就斷言它絕對不行。當然還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