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當何錫華養的雞長到半大的時候,也是接到了家裡的回信。
這信是父親回的,不過肯定不是他父親寫的,而是找別人代寫的,因為他父親不識字。
當看到信上說父親已經是決定讓三弟也移民過來後,他也是鬆了口氣。
三弟能夠過來,這是好事,不管是對自己而言,還是對三弟而言,還是對大哥來說,都是好事。
至於大哥,他是知道不可能過來的了。
好幾年前他父親就已經是決定,所有的家產,尤其是最重要的土地將會全部留給老大,他們兩個次子只能是自謀生路,甚至都是提前把土地和房屋給過了戶,徹底絕了他們兩個次子的心思。
對此如果說他們兩個次子沒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也沒辦法,雖讓父親已經決定了。
再說了,他們其實也知道,就家裡那點土地,留給大哥一家是剛剛好,但是如果三兄弟一分,那麼全都得餓死。
這自謀生路,要麼去務工賺錢,要麼移民。
他自己先選擇了務工,然後移民,經歷了這麼一圈後,他發現還是移民好。
只要肯吃苦,再加上一點點去遙遠邊疆的膽量,熬上幾年好日子就來了。
只不過,偌大的帝國里,其實願意這麼做的人還是不多,別看移民海外的有幾百萬人,移民邊疆省份的也有幾百萬了,但是這些都是幾十年累積下來的,再考慮到大唐帝國龐大的人口基數。
那麼就會發現,其實人們如果有其他選擇的話,是不願意背井離鄉的,更別說去遙遠的海外或者邊疆了。
這一去,很多人實際上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返回家鄉了。
但是同樣也是因為大唐的人口基數多,所以哪怕願意去的人比例小,但是匯總起來也是一個龐大無比的數字。
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區,其實每年都會有相當多的一部分離開家鄉討生活,有些是去城市裡打工,有的乾脆是選擇了移民。
尤其是家裡田地少,兒子又多的家庭里,很多兒子成年後就會到外頭討生活了,沒辦法,家裡那點地養不活這麼多人。
再加上現在的交通又方便,各種內河客輪和火車,可以讓人們輕鬆了離開,甚至遠渡重洋去海外領地也不是多難的事。
只要你選擇報名移民了,一切都好辦。
何錫華獨自一人在庫里打拚的時候,他的鄰居們大多也是悶頭幹活開荒。
吳老三一家就是何錫華的鄰居,這會吳老三正帶著一家老小,他的妻子,老母親以及三個兒女在田間勞作著呢。
和何錫華獨自一人過來不過,吳老三可是拖家帶口過來的。
只是一家六口人看上去人數多了,移民的時候按照人口數分的土地也多了,但實際上他們這一家勞動力嚴重不足。
老母親幹不了什麼活,妻子也是體質較為虛弱,兒子還是個老三,現在才八歲,而兩個女兒一個十三,一個十五,也是幹不了什麼重活。
所以看上去他們這一家子全家上陣,場面有些大,但實際上乾的活也沒多少。
吳老三站在天地上,抬頭看了遠處數百米外的何錫華,嘆了口氣。
住在他們家隔壁的這個小夥子,就孤身一人,但是愣是開墾出來了相當於他們家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積,而且還養雞養豬。
這樣算下來的話,何錫華這個壯小伙,一個人乾的活頂的上他們全家人的一半了。
看著吳老三看著對面揮動著鋤頭,悶頭幹活的何錫華,邊上的妻子則是走了上來,還拿著手帕給吳老三搽汗!
「當家的,你歇一會吧!」吳老三妻子說著話的時候,她自己也是喘著粗氣。
吳老三回頭看了看,然後點了點頭:「都歇一歇,喝口水!」
說實話,現在他有些擔心自己妻子的身體,雖然是農家婦女干慣了農活的,但是身體不好的她現在也是很難支撐這麼繁重的體力活了。
但是家裡沒人幹活也是沒辦法,這家裡六張嘴呢,今年如果不開墾出足夠的田地然後播種,明年吃什麼?
官府可不會繼續賒欠給他們第二年的口糧。
移民也是有成本的,交通費用、還有農具這些看似不多,同時提供給移民的低價糧食,其實也是需要成本的。
因此移民屯墾司那邊不可能一直補貼下去,一般也就是第一年照顧一下,第二年開始就要靠他們自力更生了。
吳老三為了明年的生計,自然是愁著呢。
這羨慕了一陣後,邊上的妻子突然道:「你看這個小何怎麼樣?」
「什麼怎麼樣?」吳老三一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但是很快他就是反應了過來:「你是說?」
他妻子點頭道:「大姑娘也不小了,我看這個小何老實肯干,周邊的人家裡就沒他這麼能幹活的了!」
吳老三也是沉思了起來,他們搬來這裡也有幾個月了,認識這個何錫華也不短時間了,閑時聊天的時候也知道,這個何錫華老家是在山東,家裡兄弟多,這才早早出來討生活。
但是這並不重要,這都到庫里來了,老家和家庭什麼的已經不重要,大家都是新移民。
主要還是得看人。
而這個何錫華在他看來,還是一個挺適合的人選。
庫里周邊這一片其實如今人不少了,加起來怕都是有六七萬人了,但是移民遠遠沒有這麼多,頂多也就是萬把人而已。
剩下的都是軍隊。
而這些實際上也並不是在庫里城內,而是在外圍西邊、北邊等地方。
庫里城往西、往北,軍方還在一些險要的地方陸續修築了多個棱堡要塞,駐防部隊防止韃靼人襲擊。
這些都還是步兵呢,實際上更多的騎兵部隊,都還在廣闊的草原上呆著呢。
一方面是通過游牧的方式減少馬匹的口糧問題,另外一方面也是巡邏肅清韃靼人的侵襲部隊。
真正駐防在庫里城內的軍隊,其實也就萬人規模,而且這些駐軍也是在玩屯墾,他們自己圈了一大片土地進行屯墾以解決糧食問題。
庫里城內除了駐軍外,還有少數的軍政官員的家屬、跟過來冒險的商人外,真正過來屯墾的移民到目前為止,估計也就萬人左右。
所以別看現在庫里一帶人很多,但實際上等到軍方發動西征戰役後,打過了烏拉爾河之後,這個庫里城就會和之前土密省、海東省的其他前沿戰略城市一樣,瞬間冷清下來,到時候留下來的也就只有少數官員和駐軍以及屯墾的移民了。
到時候能夠有兩三萬人就很不錯了。
更要命的是,這些人還很分散!
中亞土地多的是,而且適合耕種的並不多,很多都是旱地或者乾脆是草原、戈壁灘甚至沙漠,前期為了吸引第一批的移民,移民屯墾司給出的條件也是非常優越的。
肯來庫里屯墾的,就會分出去大量的土地,適合耕種的耕地都是人均一公頃以上的,而且還會附帶給人均一百公頃以上的旱地。
比如吳老三他們家六口人,就是分了足足十公頃的耕地,另外還有足足三百公頃的旱地。
這算下來的話,可是將近五千畝的土地呢!
光看面積的話,已經算得上是大地主了。
可惜的是,這些土地絕大部分都是不適合耕種的,適合耕種的一部分也都是屬於中下等田,沒有良好的水利設施,沒有肥沃的土壤,產量自然是高不了的。
不過面積夠大,只要肯努力的話,糧食還是能種出來的,而且總數不會少。
這也不是庫里城的特例,實際上大唐帝國在任何一個地方招募移民,都是會免費分大量的土地,只是有些地方肥沃一些,所以人均分的少一些,有些地方不夠肥沃,所以就人均就多一些。
而庫里城這邊只不過情況更加特殊,所以給移民分的土地格外多而已。
這給移民數量太大的土地,也是造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局面,那就是移民彼此之間的間隔是非常大的。
地廣人稀的局面下,其實新移民之間的交流也只局限和附近的幾家鄰居之間,其他的太遠,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才能串門。
周邊的幾十戶鄰居里,吳老三大概也是有所了解,其中也有幾個適齡的小夥子,但是能夠和何錫華這樣能吃苦,肯幹活的小夥子,卻是沒有。
想到這裡,吳老三實際上已經是有些意動了。
稍候的一段時間裡,吳老三也是找了幾個去找何錫華,還數次邀請他到家裡來吃飯。
這一心撲在種田養雞大業上,暫時還沒有考慮過成親的何錫華,自然是沒有識破吳老三的險惡用心。
時間一天又一天的過去,當雞欄里的雞長的差不多後,何錫華臉上的笑容也是一天天多了起來。
在一個清晨,他駕著牛車,帶著整整兩大籠子的雞進了城!
為了養這些雞鴨和幾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