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次朝議,群臣早早便聚集在了皇宮門前,他們已經有好些日子未曾召開朝議了,因為負責朝議的荀令公,至今還在病榻上,年邁的他,因在寒冬季節摔了一跤,便再也未能站起來,就是那般模樣,還總是要求兒子將廟堂內的諸事每日向自己彙報。
如此勞累的三令,還真的是不多見,可即使如此,朝議他也不能來參加,天子是不會允許他起身前來的,必須要將病養好,才能起身,至於尚書令,更是前往了賀州,廟堂諸多要事,這位都是通過文書的方式與眾人聯繫的,這件事,是非常恐怖的。
因為賀州與廟堂之間很是遙遠,就是文書,這麼一來回,最快也是需要兩個月的時日,而每一次,諸葛亮都能與這些大臣進行準確的談論,甚至能在準確的時日下達精準的命令,這說明了什麼呢?這說明諸葛令公大抵是可以提前兩個月便能預測到廟堂內的情況,甚至可以部署相對應的解決方案,給出建議來。
這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就拿劉巴來說,劉巴發現因廟堂大力輸運奴隸而使得海外府收益大損,國庫出現了危機,正要尚書給廟堂,忽然,諸葛亮的書信便到達了,書信里提到國庫可能會出現危機,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廟堂在涼州,并州,幽州,荊州,徐州等地區所畜養的耕牛低價賣與當地百姓。
而在同一時刻,也是在鄧艾這邊,鄧艾剛剛察覺到地方進行開墾之後,百姓家中耕牛嚴重不足,正要上書,便接到了諸葛亮的書信,放出一部分官家所養的耕牛,給與百姓,讓其耕作,多留下一些牛犢,由各地區分攤,進行畜養,爭取在十年之內讓各地百姓都能有可以進行開墾及耕作的耕牛。
兩者結合,又解決了國庫的壓力,又為下一年的農耕做好了準備,鄧艾與劉巴拿著諸葛亮的書信上奏天子的時候,劉熙都是被嚇了一跳,當此事傳出去之後,眾人有人驚嘆,認為諸葛令公乃是當今之奇才,也有人懷疑,認為諸葛亮精通巫術,能預測將來之事。
總之,諸葛亮的名望,在這幾年裡事愈發高漲,加上他這幾年裡,人甚至不在廟堂,都能讓各方府邸互相協助,使得大漢更加強盛,他的能力,也再也沒有人去懷疑。
就是在中書令不在,尚書令也不在的情況下,這次朝議還是開始了,那地位最高者,自然就應該是侍中令司馬懿,在群臣各自商談要事的時候,司馬懿終於也駕車趕來了,可惜,當他趕來之後,卻沒有什麼人前來拜見,司馬懿與群臣之間的關係並不好。
這些時日,在他的刻意作為下,他終於是成為了廟堂之中的孤臣,也不與眾人聯絡,對於這些人不來拜見自己,如此的無視了自己,司馬懿也不覺得生氣,淡然的站在那裡,司馬孚上前想要前來拜見,司馬懿也只是冷冷的撇了他一眼,轉身離去。
只留下司馬孚一個人,尷尬的看著兄長離去,他實在是不明白,兄長為何要如此做,自從兄長擔任三令之後,便很少再與家中近親聯繫,甚至,就連自己這個親弟弟,他也不怎麼待見了,就算三令地位崇高,也不能如此輕視他人啊,何況自己還是他的同胞兄弟!
就在眾人談論著近期內要事的時候,終於也是到了朝議的時日,司馬懿帶著群臣,走進了皇宮,群臣再是厭惡他,也只能跟在他的身後,眾人依次走進了大殿內,各自坐了下來,等待著天子的到來,只是等了片刻,天子便已經到來了,不過,讓群臣有些驚訝的是,當朝太子劉衢,竟也跟在天子身後,一同走了進來。
群臣互相看了幾眼,都有些好奇,為何天子會急著讓年幼的太子這麼快的參與到朝政之中,不過,想一想這些年來歷代天子的……咳咳,眾人不敢再繼續想下去了,劉熙坐在了上位,而太子則是坐在了左側,正好坐在了司馬懿的對面,眾人起身,太子亦然如此,朝著劉熙大拜。
朝議的組織者不在,只能由天子親自來主持,「諸卿可有上奏?」
「臣袁席上奏!」,袁席上前,朝著天子大拜,這才說道:「涼州爆發大規模的蝗災,共有十三個縣遭受災害,受災百姓數量超過十三萬人……」,袁席認真的說著,等到他說完,這才提議廟堂立刻賑災,天子填了點頭,即刻批准了他的上奏。
在他之後,便是劉巴起身,主要就是商談這次賑災的具體事宜,群臣也沒有什麼建議,便由劉巴與袁席一同負責賑災之事,隨後便是各種近期內的大事,虎兒坐在一旁,好奇的看著這一切,要不是前來朝議,他甚至都不知道,大漢之內竟發生了如此多的事情。
有人上奏停止再往塞外輸運奴隸,也有人上奏應當免除遷徙民眾的奴隸身,總之,每個人的想法似乎都是不大一樣的,甚至,他還看到了師君,師君起身,說起了太學的事情,原來是上奏是想要擴大太學的規模,太學如今已經有些容納不下那麼多的學子們了。
崔琰還提議,希望太學能夠在雒縣之外設立專屬校區,讓學子們能專心與學業,莫要整日在雒縣內流連忘返,虎兒認真的聽著他們的建議,他終於是發現了一個問題,面對很多的問題,阿父都不會親自去給出標準答案來,反而是坐在一旁的司馬懿,成為了朝議的仲裁者,要麼帶著眾人贊成,要麼就是反對批判。
這讓虎兒有些困惑,在此處坐了兩個多時辰,眾人方才完成了這次朝議的諸多商討,群臣起身,恭送天子與太子離開,聽著群臣的議論聲,虎兒趕緊追上了天子,兩人一同回到了厚德殿內,虎兒有很多的問題想要詢問,兩人剛剛坐了下來,虎兒便急忙問道:
「阿父,那司馬懿,為何朝議里是他在負責,他一開口,眾人都不敢反對,這如何能行?」,虎兒皺著眉頭,看起來對這很是擔憂,劉熙無奈的長嘆了一聲,搖了搖頭,這才說道:「你如何就知道這些事都是他在負責呢?」
「那是誰啊?」
「自然是朕啊……你不想想,他是什麼官職?」
「侍中令?」
「沒錯,就是侍中令,是陪伴著朕一同批閱奏表的人,那他開口,代表著的是誰的意思?」
「哦!我明白了,是阿父的意思,也就是說,他會看阿父的神色,再決定是否開口?」,虎兒恍然大悟。
劉熙繼續說道:「你看,朝議就是這樣,最先要處理的,一定得是各地的災害情況,這原先是我大漢孝文皇帝時所出現的情況,到了孝康皇帝的時期,孝康皇帝強勢將這條變成了慣例,到了如今,朕又設定了律法,官吏敢隱瞞災害,敢不奏告者,斬……」
「故而,等你登上朕的座位的時候啊,你一定也要如此做啊,百姓才是大漢的根,哪怕停止了一切正在進行的政策,也不能讓百姓活不下去,若是百姓活不下去,那你也不可能繼續安穩的坐在你的位置上,切記,切記……另外呢,在聽取群臣上奏的時候,莫要急著去應允,要耐心的聽取群臣的商談……有些時候,你未必能看的清楚。」
「不要過於自大,這些通過考核,來到你面前的人,在他們專攻的方面,一定是比你厲害的,不要為了彰顯自己的才能而去挑他們的錯誤,皇帝有沒有才能,是看他在位時的天下,是否強盛,若是國家強盛,哪怕這皇帝一生都未曾有個一個自己的建議,那他也是明君……」
「可若是一個皇帝整日對群臣的上奏指手畫腳,琴棋書畫無所不知,還總是愛帶兵打仗……彰顯自己的不凡,哪怕他在這些領域做的再出色,國家若是崩壞了,那他也是個亡國的昏君!」
為了教導這位太子,劉熙甚至都是放下了自己手中的奏表,耐心的教導,等到司馬懿到來之後,他又讓虎兒跟在司馬懿的身邊,與司馬懿一同處置各地的奏表,當然,主要就是讓他知道廟堂是如何批閱奏表的,虎兒認真的看著司馬懿迅速的處置各地的奏表,或許是知道了,或許是不知道,到底如何,劉熙也並不知道。
當虎兒忙碌了一整天之後,劉熙這才將他叫到了自己的身邊,看著他,認真地說道:「這次在塞外征伐,你與諸多校尉將領們的關係處置都很不錯,不過,這還不夠,這樣,荀令公病重,明日起,你就去看望他老人家,把他當作自己的親人來對待,用心的照顧他……」
「啊?」,虎兒瞪大了雙眼,不解地問道:「天底下哪有為人君者服飾為人臣的道理?」
「你這混賬!你是君么?昔日太尉劉矩病重,孝康皇帝端著葯,服侍了他整整兩日,你曾祖尚且如此,你算個什麼東西?若是你敢在他面前透露出半點不滿來,朕便打斷你的腿!」,劉熙捲起衣袖來,破口大罵,爭要動手,虎兒急忙逃離了厚德殿。